摘要:继硬刚西贝过后,罗永浩再次站出来发声怒怼了,这一次他瞄准的对象是西贝背后的品牌广告公司——华与华。
继硬刚西贝过后,罗永浩再次站出来发声怒怼了,这一次他瞄准的对象是西贝背后的品牌广告公司——华与华。
还向广大企业提了个醒要好好考虑和华与华的合作,不过最后两方虽然和解,但西贝每年向华与华600万咨询费这事却不禁让人咋舌,这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9月14日晚,罗永浩在直播间再次开火,他点名批评了知名品牌广告咨询公司华与华,直言其品牌策划上水平有限,并提醒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要谨慎考虑。
不过,第二天罗永浩就在微博回应,称华与华创始人已向他道歉,这事就此翻篇。
但公众对西贝十年累计支付6000万元咨询费,以及华与华年费600万元的收费到底值不值,提出了有关质疑。
实际上,或许很多人都读过华与华的书,就连他们的广告方案执行流程,也并不稀奇,完全可以被同行复刻,还能更胜一筹。
但要用这些方案赚到600万,却并不现实,甚至60万客户可能都不会买单。
因此,这笔钱买的并不是企业营销解决方案,而是外界对这个品牌的“信任”。
说白了,华杉作为广告行业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就是一大招牌。
企业内部在面对复杂的品牌战略选择时,往往难以统一意见。
老板、营销部门、董事会各有不同考量,一旦出现分歧,决策就难以执行。
此时,请来外部咨询公司介入,不仅是买方案,更能让企业内部迅速达成一致共识。
这样的例子,实际上也并不少见。
比如,以小米就曾请日本设计师原研哉重新设计Logo,最终成果只是一个“圆角矩形”,却花费了200万元。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场公关秀,但从组织管理角度看,真正的价值在于“原研哉”这个名字。
它让雷军和整个团队都更容易认可并执行这套设计,从而避免反复的推翻重来,该Logo后来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认可。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在访谈中提到,早期公司在治理上出现分歧时,曾引入外部咨询机构帮助达成共识。
这些例子也说明,引入外部咨询不仅是心理安慰,更是一种实用的治理方式。
与其说企业在为600万的方案买单,不如说行业需要这样的“支柱”公司存在。
实际上,早在2003年策划人叶茂中曾主动找西贝,报价300万,而当时西贝最赚钱的门店,一年的利润也才300万,因此婉拒。
而十年后,西贝重新选择品牌升级时,找到了华与华,并且从合作到现在已经有12年。
这也表明,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品牌效应也会成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这样的品牌广告公司来发挥积极作用。
华与华帮助西贝打造了醒目的标识“I♥莜”
这次老罗点名批评后,华与华很快选择道歉。有人认为华与华缺乏底气,其合作可靠性有待考量。但实际上,道歉并不等于价值大打折扣。
华与华的核心竞争力是公众对他的品牌信任,而不是在舆论场上的硬碰硬。只要企业仍愿意为它背书付费,它的商业逻辑依然成立。
而西贝十年支付6000万咨询费,平均下来约年费600万,这一数字看似高昂,却揭示了一个行业真相:企业购买的并不是一纸方案,而是咨询公司能够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带来社会信用。
因此,如果非要说西贝看重的是华与华的什么,其实也就是这些了。
来源:晓霞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