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日报4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刘丹 袁利 何穰)今天,由湖南中医药大学主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承办的“千年医圣故址 携手湘聚未来——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沙举办。大会吸引国内“仲景文化”研究及中医
湖南日报4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刘丹 袁利 何穰)今天,由湖南中医药大学主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承办的“千年医圣故址 携手湘聚未来——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沙举办。大会吸引国内“仲景文化”研究及中医药现代化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医疗代表及企业,共话如何通过“南北”经验交流,推动“仲景文化”更好发展。
“仲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其诞生发展与长沙、南阳两地息息相关。本次会议紧扣“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政策方向,旨在系统梳理“仲景文化”内涵,提炼其核心价值,交流其建设经验,推动长沙与南阳建立“南北呼应”效应,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的建设进程,共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于长沙任太守时,坐堂行医、悬壶济世,著就《伤寒杂病论》之经典。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在的仲景祠旧址,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国佐表示,作为医圣故址所在地,医院始终以弘扬仲景文化为己任,将“修医德、行仁术”融入血脉,让千年医脉在湖湘大地生生不息。
王国佐介绍,近年来,全院始终以“仲景文化”为引擎,系统梳理仲景文化精神内核,打造“仲景日”义诊、仲景文化节、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等品牌活动;推动《伤寒杂病论》经典经方的传承转化,研发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在马达加斯加建设中医中心,将仲景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播至非洲大地。
从南阳的医圣祠到长沙的张公祠,南北两地的仲景文化如湘水与白河,同源共流,交相辉映。活动现场,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分享了南阳40年的仲景文化建设经验。他认为,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就要打响仲景文化品牌,以仲景文化引领中医药强市建设。
那么,中医药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如何直面新时代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如何破解传统医学与现代技术融合的痛点?大会以“双向赋能: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现代化协同发展”为主题展开研讨。
活动现场,多位专家围绕“中医药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经典名方向大健康产品转化”“马王堆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张仲景辨证体系在中医疫病防治中的运用”“构建‘文化符号创新’与‘大健康产业转化’的协同机制”等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与实践路径探索,为“南北呼应”合作机制落地提供了多级视野。
“创新发展中医药,既要把中医药文化的框架搭好,也要充实内容。”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肖文明表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湖湘中医的摇篮和发祥地,要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好“文化”特色,以“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创新中医药理论,细化发展路径。推进中医药文化发展不仅事关长沙、南阳两地和湖南、河南两省,更是一件涉及华夏文明的大事,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共谋中医药传承创新,积极贡献更多智慧。
来源:湖南日报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