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35所高校设立招才引智联络站,聘任65名“招才引智大使”;线上线下协同、日场夜场互补、城区县域联动,打造人才招聘矩阵……近年来,邯郸市开展“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深化人才引进、产学结合,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招才引智。截至8月底,今年该市引进人才超过3万人,较去年
转自:河北日报
聘任“招才引智大使” 打造人才招聘矩阵
邯郸今年已引进人才超过3万人
□白增安 牛冰洁 苏 醒
在35所高校设立招才引智联络站,聘任65名“招才引智大使”;线上线下协同、日场夜场互补、城区县域联动,打造人才招聘矩阵……近年来,邯郸市开展“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深化人才引进、产学结合,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招才引智。截至8月底,今年该市引进人才超过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8.4%。
拓展渠道招才引智
8月27日清晨,邯郸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张靖轩从人才公寓出发,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位来自山西长治的姑娘已在邯郸生活了一年。“邯郸的人才政策很有吸引力!”张靖轩说,2024年她从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通过校招入职邯郸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坚定了她在此开启职业生涯的信心。
与张靖轩不同,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侯煜晨有一个特殊身份——邯郸市复兴区“招才引智大使”。每逢校招季,他便作为“人才推介官”,向同学们讲解复兴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及优惠政策。目前,邯郸市在35所高等院校设立招才引智联络站,聘任65名“招才引智大使”,构建起招才网络。
8月8日,就业季系列招聘活动人才夜市在邯郸市阳光天鸿广场开市。不同于严肃的会场招聘,这场夜市将摊位搬进商圈,企业招聘人员在摊位前推介岗位。
为抢抓毕业季窗口期,邯郸市以市县联动、多场景融合模式,打造线上线下协同、日场夜场互补、城区县域联动的招聘矩阵。在邯郸市美乐城专场,53家企业吸引千余人咨询,132人达成意向;阳光新世纪专场发布232个岗位,2000余人到场,120余人初步确定就业方向。
产业引才、人才兴产
“邯郸是我的家乡,看着家乡物流产业和精密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一直想回来贡献一份力量。”随着邯郸人才政策吸引力增强,李佳男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入职的邯郸市金泰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包装材料生产销售龙头企业。近年来,该企业业务不断拓展,海外订单占比达55%,对海运物流的需求越来越高。
“入职后,我的工作重点是梳理优化海外物流的流程、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目前各项业务都在稳步推进。”李佳男说,让他安心的是,邯郸的人才政策为他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免申即享”服务直接享受政策红利,职业发展扶持、生活保障等举措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人才政策查询、业务办理都能在邯郸人才服务平台完成。”邯郸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人马岚岚介绍,该平台由市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是集求职、面试、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枢纽。
作为邯郸市培育新质生产力主战场的九大重点产业,现代化钢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为人才集聚提供了产业支撑。该市人才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这些重点行业企业仅今年上半年就发布岗位需求超3.3万个,形成“产业引才、人才促产”的正向循环,吸引了一批本土人才回流。
为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邯郸市常态化开展高校师生创新实践活动,促进产业需求与京津冀高校的专业、科研成果精准匹配,以“一校一案”模式推动校地深度合作。
目前,该市已对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102批2594位师生到邯郸实践,与17所北京高校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与8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梳理300余项技术需求,与高校合作攻关,覆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持续优化人才政策
今年,邯郸市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在认定范围上,完善高层次人才分类体系,新增“A+”类和E类认定;在政策适配性上,将引才延伸至“全职在邯工作但不在邯缴纳养老保险”的部分高校毕业生,破解企业招引高端科技人才的难题;在引才模式上,推动“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引才,实现人才共享。各县(市、区)同步发力,馆陶县放宽人才政策年龄限制,磁县参照市级标准出台医疗卫生人才专项引进措施,进一步提升岗位吸引力。
政策“给力”,服务贴心。2024年8月,邯郸人才大厦启用,成为人才的“一站式”服务枢纽,这里除提供各类事项集中办理服务外,还能满足研讨交流、项目路演、金融支持、法律咨询等多元化需求。今年5月上线的邯郸人才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升级让服务“不打烊”,住房申请、补助申领、看病就医等事务实现网上办、不用跑。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