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8日,SpaceX宣布以约170亿美元的价格从EchoStar收购AWS-4(2000-2020MHz和2180-2200MHz)和H-block(1915-1920MHz、1995-2000MHz)频谱使用权,以及全球移动卫星服务(MSS)频谱
2025年9月8日,SpaceX宣布以约170亿美元的价格从EchoStar收购AWS-4(2000-2020MHz和2180-2200MHz)和H-block(1915-1920MHz、1995-2000MHz)频谱使用权,以及全球移动卫星服务(MSS)频谱许可。这一交易包括最高85亿美元的现金和85亿美元的SpaceX股票,标志着卫星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重组。
一时间,此消息引爆了全球的关注,一方面因为天然带流量的马斯克带领全球最大的商业航天和卫星通信公司,斥巨资收购了“50MHz”的频率,意欲何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第二个,有很多人“替传统地面电信运营商担忧”,表示,此举代表了Starlink的服务能力极大增强将抢了传统地面运营商的生意,并通过地面部署网络(AWS-4和H-Block就有地面部署的许可)俩进一步对传统地面运营商构成威胁;第三方面,此举将优势的S频段频谱收入囊中,将极大提升starlink的手机直连卫星网络,对卫星互联网的产业带来新的冲击,因为在此之前,Starlink通过与运营商合作的10MHz(上下行各5MHz)的频率资源部署了680颗卫星,当前已经产生了很好的市场反馈,从短信上升到了数据服务,基于新收购的50MHz的频将极大拓展其能力,并摆脱与传统地面运营商合作分成的方式,后面网络建设将怎么推进?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将如何发展?还存在一些疑问。
所以,很多人都在问“170亿美元到底买了什么”?表面上看是50MHz的无线频谱和全球MSS许可,即为下一代手机直连卫星部署和运营提供了基础,再深层分析一下,可能涉及频谱资源的稀缺性、卫星与地面网络的整合、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全球卫星通信监管的演变。最直观的,一家公司用170亿美金收购这个资源,就意味着这个资源在不远的将来将为买方提供远超数千亿人民币的营收这笔买卖才划算,手机直连卫星的市场想象空到底有多大,让人产生遐想。
基于上述的一些分析,我们在这里简单讨论一下,以下的分析基于网络公开的报道和数据,有些可能不那么准确,望见谅,另外就是有些分析类或者结论类的言论谨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大家可以在留言区或者私信我,或者其他方式沟通。
PART 01
这次交易的协议内容:
即从交易来看SpaceX买到了什么?
从交易文件来看(链接:https://ir.echostar.com/node/32691/html),此次交易是Echostar、SpaceX以及一家商业信托公司共同签订的协议,主要交易的内容就是“Echostar向SpaceX出售FCC授予的2000-2020、2180-2200、1915-1920和1995-2000的总计50MHz频谱相关的权利和许可,以及与该频谱相关的某些国际授权、备案、特许权、许可、权力和优先权以及关联资产(统称“ForeignAssets”)”;
许可证交易的步骤是:“Echostar先将许可证转让给信托,然后由信托将许可证转让给SpaceX”;
交易对价:总金额170亿美金
过渡期安排SpaceX与Trust签署信贷协议,通过“自动可取消贷款”向Trust提供资金,用于支付2027年11月30日前卖方债券的债务本息(interim Debt Service),总金额约20亿美元,以频谱许可为次级留置权担保
交割条件与终止权核心交割条件:无禁止交易的判决/禁令、哈特-斯科特-罗迪诺反托拉斯改进法(HSR)等待期届满、获取FCC批准
终止权:1.若2026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频谱转移交割,SpaceX可终止协议;2.若2027年12月15日前未完成频谱收购交割,双方均可终止(可应监管审批需求延长6个月至2028年6月15日,经EchoStar同意可进一步延至2028年12月15日)
AWS-4与H-block频率情况以及相关许可情况:AWS-4:2000-2020MHz(下行)、2180-2200MHz(上行),总40MHz,对应3GPPBand23,部分重叠Band66(1710-1780MHz上行,2110-2200MHz下行);
H-block:1915-1920MHz(下行)、1995-2000MHz(上行),总10MHz;
MSS许可:S-band(2GHz)全球移动卫星服务,允许卫星直接与手机通信。
总计约50MHz的中频段频谱,适合覆盖与速率平衡的5G卫星通信。AWS-4和H-block原为EchoStar所有,2012年和2014年分别以90亿和16亿美元拍得,但因FCC“相关”规则(需覆盖特定人口比例)未充分开发。
从Starlink最新的Update进展,来看对于这50MHz他们是怎么规划的:频谱、增强卫星、增强服务
SpaceX对这些特定许可证的强烈追求是由AWS-4频段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性质推动的,虽然H块许可证是一个有价值的补充,但AWS-4频谱(包括2000-2020MHz上行链路和2180-2200MHz下行链路频段)被广泛认为是D2C服务的“黄金频段”。它的价值源于其历史和技术特点。与重新利用的地面频谱(例如目前用于测试版T-Satellite服务的T-MobilePCSG块的碎片)不同,AWS-4频段最初是为移动卫星服务(MSS)分配的,这两个频段的传播物理特性非常适合应对空地通信的挑战,使其在将卫星连接到标准智能手机时更加高效。更重要的是,其现有的监管框架作为MSS频段为卫星使用提供了一条更直接、争议更少的途径,避免了在FCC新的太空补充覆盖(SCS)框架下与从太空使用地面指定频段相关的许多复杂技术和法律挑战。
通过获得这些许可证的整个组合,SpaceX获得了该最佳频谱的全国独家权利,此次收购具有变革性,使SpaceX能够开发和部署下一代StarlinkD2C星座,能够超越当前纯文本服务的限制,凭借专用的专用频谱,SpaceX现在可以可靠地追求其路线图,即直接向未经修改的智能手机提供可靠的语音、流媒体级数据和强大的物联网功能,这是服务能力的巨大飞跃。
9月8日,Starlink在其官网update公布了对手机直连卫星技术下一步的规划:
https://www.spacex.com/updates#dtc-gen2-spectrum
主要内容总结如下,全文内容见上述网址:
签署收购Echostar 50MHz S频段及全球MSS服务许可用于下一代Starlink手机直连卫星星座;
Starlink2024年1月起开始部署手机直连卫星星座,截至目前有600多颗星在轨,在全球五大洲运行,已经是全球最大的4G覆盖运营商,用户超600万;
Starlink手机直连用户已经可以实现应用程序的数据连接,包括X\WhatsAPP等社交媒体和信息平台,谷歌地图和AccuWeather等导航和探险软件,以及边缘地区的物联网(IoT)服务;
合作的地面运营商包括美国的T-Mobile、澳大利亚的Optus和Telstra、加拿大的Rogers、新西兰的One New Zealand、日本的KDDI、瑞士的Salt、智利和秘鲁的Entel,以及乌克兰的Kyivstar(以及更多未宣布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连接世界各地数百万人在以前从未拥有蜂窝连接的地方;在应急场景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美国飓风和洪水及野火种有150万用户通过D2C功能首发短信,并发警报;
世界上50%的陆地没有网络覆盖,美国20%的面积处于地面失联,卫星可以很好补齐这些地方;
基于收购的50MHz频率,Starlink将基于专为卫星通信升级的5G通信体制,增强其性能,下一代手机直连卫星,将形成数千个点波束,且通信带宽更高,相比较现在的系统,下一代D2C卫星容量将提升20倍,系统容量增长100倍,配置最先进的相控阵和更高的带宽,以及优化的5G体制;
增强后的手机直连卫星的服务能力与LTE的能力相当,用于增强地面MNO增强高容量地面5G网络;
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Starlink对此次收购是多么看重,50MHz和相应的许可,为Starlink带来了更广阔的未来,如果按照MHzPop的概念来算,50MHz如果用户3亿,则MHzPop=170亿/(3亿*50MHz)=1.13美金;
另外就是从覆盖来看,的确手机直连卫星能够弥补很多的空白,如加拿大的Rogers最近发布的公告,将拓展更多区域的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尤其是在几个大的国家公园,资费预计是15美金/月;从其覆盖地图来看,卫星服务为其补齐的服务范围远超其原来的服务范围,使其比其它运营商的覆盖面积大至少3倍;未来5年将投入超200亿美金建设地铁和卫星通信能力。
Forbes的一篇报道表示,“这笔交易本身对SpaceX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提升,尽管对于马斯克声称今年收入将达到155亿美元的公司来说,170亿美元可能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变化。New Street Research的电信分析师菲利普·伯内特(Philip Burnett)表示,通过租赁频谱供蜂窝公司地面使用,它可以获得40亿至50亿美元的收入。”“尽管如此,分析师对SpaceX愿意支付尽可能多的费用感到惊讶,因为重返新兴的直接到手机市场的前景不确定。T-Mobile于今年夏天推出了服务,为非其顶级计划的客户提供每月10美元的附加价格。分析师估计,最初的总机会可能为数十亿美元。伯内特说,蜂窝运营商本可以在地面上将该频谱用于更有利可图的用途。”同时表示,下一代手机直连卫星的部署严重依赖Starship的成功,而目前该型号虽然没有完全实现商业首飞,但是技术验证已经取得了突破,官方表示明年可以实现首飞。与此同时,SpaceX正以4000亿美金的估值进行融资。
独立分析师Tim Farrar在自己的博客里则表示,该交易可能促使苹果放弃与Globalstar合作开发直连设备网络的计划,转而与SpaceX合作,因EchoStar的频谱极具独特性,目前暂无替代选择。同时,Starlink此次收到的频率是预留频段,并非规范的手机频率,现有机型还不支持,如果苹果三星这种终端厂家不支持该频率,Starlink只有一条路,就是自己做终端,那样的问题,就是非标了,需要Starlink自己去拓展市场,就有问题了。
Roger Entner,Recon Analytics分析师兼创始人,也发布了一篇文章表示:“美国无线行业现在围绕着三大巨头进行的两线战争展开。未来几年将由关键里程碑定义:对这笔交易的监管审查、Verizon的AWS-3拍卖的解决,以及Starlink和AST Space Mobile竞争性D2C服务的实际商业绩效和消费者采用情况。四人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互联互通的未来之战才刚刚开始。”
PART 03对EchoStar的现实意义
EchoStar频谱的甩卖是由三起致命打击共同引发的,这使得公司除了清算之外别无可行的前进道路:
首先,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经站不住脚。EchoStar背负着超过264亿美元的总债务负担,仅在2025年第二季度就报告了3.06亿美元的净亏损。财务困境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该公司开始错过数百万美元的利息支付,这是流动性危机迫在眉睫的明确信号。大流行后利率的上升关闭了为全国网络建设提供资金所需的廉价融资窗口,导致该公司从其无线部门流失了现金,并主持了长期衰退的传统付费电视业务。SpaceX在最终交易中纳入了20亿美元的利息支付条款,凸显了这种财务压力的严重性。
其次,EchoStar的旗舰战略计划,即技术先进的Greenfield 5G Open RAN网络,是一场商业灾难,尽管该网络因其快速部署而赢得了技术赞誉,但未能吸引大量用户,成为一座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收入或正现金流的“鬼城”,这次失败证明,仅仅建立网络并不等同于建立成功的无线业务。
最后一棒,则是马斯克带领着SpaceX推进的一项调查,公开质疑为什么允许EchoStar持有宝贵频谱而不充分利用它,SpaceX的不懈游说放大了这种监管压力,引发了对EchoStar扩建合规性的正式调查,并有效地冻结了该公司的融资能力。在财务和监管方面陷入绝境,董事长查理·埃尔根被迫放弃了长达数十年的囤积频谱战略,将出售作为他唯一剩下的选择。EchoStar明确将AT&T和SpaceX的交易视为解决这些未决FCC调查的必要步骤。
在此背景下,EchoStar 2025年8月向AT&T出售600 MHz和3.45 GHz频谱的净收益约为230亿美元,比EchoStar最初为这些许可证支付的价格高出约90亿美元。加上与SpaceX的约170亿美元交易,频谱清算的总收益将达到400亿美元左右。这笔款项足以偿还EchoStar全部264亿美元的债务负担,Ergen和公司股东仍可获得数十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虽然他成为无线网络之王的梦想破灭了,但这位扑克玩家已经带着头奖离开了牌桌。
与此同时,与SpaceX的协议让Boost用户接入Starlink,增强竞争力,潜在带来分成收入。
当然协议随签也存在不确定性,就是频谱转移还需要相关手续和批准。
50/50的现金和股票结构是战略金融工程工作,170亿规模的纯现金交易将给SpaceX带来巨大压力,该公司为其星舰开发和星链星座部署投入了大量且持续的资本支出,相反,EchoStar的债权人无法接受纯粹的股票交易,他们需要现金来偿还公司超过264亿美元的总债务,平衡的分体提供了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SpaceX为其核心业务保留重要资本,而EchoStar则确保足够的即时流动性来管理其最紧迫的债务义务并稳定其财务基础。
与此同时,Echostar也放弃了原本的手机直连卫星计划,取消了原本与MDA签的100颗低轨卫星的制造项目,虽然也谈不上对手,Starlink在全球化的手机直连卫星网络方面又少了一个竟对,多了一个合作方,卫星运营商为卫星运营商分销流量,也是很奇怪的组合了。
PART 04
传统电信运营商该怎么看待这件事
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第一个是手机直连卫星最初的模式都是与电信运营商合作,Lynk、AST、Starlink,都是瞄准的存量的手机直连卫星,当时以AST为代表的新生代手机直连卫星运营商疯狂的跟全球各地的电信运营商签订MOU以期待后面使用其存量手机频谱提供卫星通信服务,主要看重的是地面MNO的用户系统和存量用户,这也是区别了现在手机直连卫星跟传统卫星私网通信的一个根本点,自己单申请频率,单做系统,就需要为用户配置专用终端,这种模式很难维系,现在尴尬的是,原来跟T-Mobile、KDDI等电信运营商合作使用其频率提供手机直连卫星的Starlink D2C,突然有了自己的频率,而且带宽很高,原则上不用跟地面MNO共享了,也不用跟他们分成了,这该怎么论?
第二个,传统电信运营商怎么应对,原来Starlink合作的基础是基于频率和存量用户的流量分销与合作分成,T-Mobile拿出了10MHz上下行各5MHz频谱,而现在Starlink手握50MHz频率,其实这些频率就不依赖于MNO们了,这种模式下,Starlink是允许运营商用户漫游到自己网络还是自己放号?合作关系怎么维护值得考虑,马斯克放话不会威胁地面运营商的合作,但不排除后面收购更多运营商,前两年马斯克在推特上公开diss过地面运营商,表示自己未来可能不会用地面的手机号,通过x网络来通信就可以;传统运营商会不会感到威胁?
第三个,还是海外落地,卫星牌照在很多地区跟地面通信牌照是两码事,Starlink宽带通信拿到了15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的牌照,但是手机直连服务目前还是靠着当地的运营商,现在有了频率和MSS的牌照,那是不是自己就可以甩开当地运营商来自己做呢?理论上可行,但坦白想一下,如果Starlink独立去日本或者澳洲作为电信运营商来运营这项业务,难度有多大不好评估。马斯克的理想在火星,重视空天产业,但是现在要整顿地面网络了吗?我个人觉得应该不是他的志向所在,但是是基于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做地面网络优化倒是个不错的想法。频率对于运营商来说还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否认的是此次获得的频率将大大提升SpaceX的竞争力,不光是与卫星运营商的竞争,包括AST,原来的优势似乎一下被冲淡了,而后者现在还面临着复杂的财务问题,以及制造和发射问题,号称第六颗星已经具备转运条件,2026年完成42颗星的总装,但从目前进展来看,可信度还是一般。此次SpaceX的频谱交易也增加了与T-Mobile等运营商谈判的筹码,后面优势会更倾向于SpaceX。
AT&T的董事长、CEO,John Stankey在高盛Communicopia+技术大会上接受采访表示:
“SpaceX收购这50MHz频段非常明智,对于这些频段也是最好的使用方案,但问题在于,40兆赫兹的频谱能否“替代地面移动网络”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就目前而言,答案是否定的。未来是否有可能实现?是否会有企业承诺采取不同的技术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当然存在这种可能性。毕竟,美国市场上曾出现过第四家无线运营商(指试图与三大运营商竞争的企业),而如今考虑到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的存在,市场上的服务提供商早已超过四家。曾经有一家“第四大无线基础设施运营商”,在多年尝试构建规模化基础设施后最终失败——这背后的经验教训很明确:构建无线网络远不止“建设5万个基站”那么简单,并不是简单地竖起一堆信号塔,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还需要复杂的“接入权”谈判,并且整个过程要遵循行业内的通行规范,才能覆盖不同的场景。同时,基于卫星网络替代农村地区的低效基站,通过与卫星运营商建立代理合作关系,我们或许可以更提高效率——从这个角度看,卫星通信确实可能带来这类积极影响。
但如果对比地面网络:我们的地面网络拥有超过300兆赫兹的频谱,其设计初衷就是应对“低延迟”的业务负载,有大量用户需求,卫星互联网满足不了。”
结论:我个人觉得SpaceX将采取混合模式,自营偏远区,合作城市区,短期不会抛弃运营商,但是其对地面运营商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PART 05结合国内发展看这件事
中国航天发展最近也步入高速发展期,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发射部署速度明显提升,中国卫星互联网实质性进入了批量发射和迭代升级并行的阶段,试验星和业务星都批量的发射,甚至出现了实质性运力短缺的现象;8月份完成了数次批量发射,九月份中国发射次数短暂超过了美国,截至当前完成了54次发射,今年有望突破80次。
第二个就是几个重磅的管理办法的颁布,以及运营商卫星移动通信牌照的颁发,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持乐观的态度。这里不详细分析什么问题了,反正也是一篇向好,国家重视,产业积极参与,当前网络建设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改成工程问题了,而这个工程问题主要就三个方面“频率、牌照、还有成本”,当然还有一些政策上的发射许可,DDDD,这里不展开说了,手机直连卫星和卫星物联网这类终端直连卫星的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有幸的是,在当下,卫星互联网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以中美竞争为主,除了美国SpaceX就是中国了,咱们国内的航天进展一直也在被美国视为威胁,2025年9月9日的时候,FCC主席做了个演讲,里面提到了很多,包括SpaceX的交易,以及AST的进展,同时提到了中国,文中表示:
“我们实际上正处于太空竞赛2.0中。而且,在这个版本中,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政府。中国在两个星座网络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计划在它们之间部署超过27,000颗卫星。就背景而言,现在有11,000到12,000颗卫星在近地轨道上。中国正在积极地在全球范围内营销其新的卫星宽带服务,并声称正在与数十个国家进行谈判。最大的担忧不是美国公司可能会将市场份额输给中国竞争对手。问题是,我们从中国的防火墙中得知,XXXX(不便展示)XXXX,如果中国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互联网接入并控制信息访问,那么这个世界将不那么繁荣,而且更加危险。”
上述报告里也阐述了中国部署没美国快的一些他们理解的原因,我个人感觉他们抓错了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卫星网络发展也受限于频率等关键资源,咱们可以算一下最优势的L/S频段有多少,能给大规模、高速率手机直连卫星用的有多少,这些大家自己去了解吧,反而物联网因为占用带宽小,灵活性更高,可以更快部署。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总 结
SpaceX的170亿美元收购不仅是频谱交易,更是通向全球无缝连接的战略布局。对EchoStar,这是债务解困和业务聚焦;对SpaceX,是技术赋能和市场扩张。股权支付强化联盟,独立频谱提升谈判力,但合作仍是主流。中国新规凸显频率与许可的战略价值,预示卫星通信部署加速。专业读者应关注监管进展与技术落地,把握行业机遇。
再强调一遍,当前的卫星互联网竞争已经从技术问题转移到了工程实践问题,关注频率、许可、牌照、成本,再看下商业闭环吧。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视觉总监:董泞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瑾怡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杂志订阅,·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来源:卫星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