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片面和极具误导性的言辞,对东超科技的核心技术专利进行恶意解构,甚至断章取义地使用早年行业资料,企图以“核心技术无效论”误导公众,恶意抹黑中国本土民营企业商誉。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是中国科技企业遭遇黑公关被无情宰割的真实写照。
近日,某机构利用其在多平台的搭建的自媒体账号,大规模发布针对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超科技)的谣言信息。
文章以片面和极具误导性的言辞,对东超科技的核心技术专利进行恶意解构,甚至断章取义地使用早年行业资料,企图以“核心技术无效论”误导公众,恶意抹黑中国本土民营企业商誉。
断章取义,恶意炮制假新闻
“一孔之见、以管窥天,只断章取义地采用部分历史信息”,是此类假新闻的典型特征。
文章以草根创业团队初期的专利被无效的片面信息,完全否定公司研发团队数年来的技术迭代和知识产权成绩。
据了解,在早期专利遭遇打击后,为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东超科技在国家、省、市三级知识产权局的联合协调下,迅速成立知识产权团队,排查隐患和优化知识产权体系,建立了坚固的知识产权壁垒以及较深的护城河。
截止2025年4月,东超科技共申请了838项知识产权,其中包括527项专利,203项商标,108项软著。同时获得2024年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2023年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2023年安徽省专利金奖、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核心技术更获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海外国家(经济体)的专利授权。
黑公关幕后,攻击民营企业已成一门生意?
值得关注的是,该账号不仅在主号发布抹黑内容,还陆续通过关联账号同步转发造势,形成舆论“围攻”,明显具有组织性与预谋性。
这种低成本、快传播、难溯源的“黑稿洗稿”行为,已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挑战企业合法权益底线。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背后似乎早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公关产业链”——从策划选题、编造内容,到投放平台、操控评论,再到舆论引导、收割流量,甚至可能涉及利益方的定向投单与操盘执行。
一些企业或个人以“爆料者”“观察员”之名,行“舆论勒索”之实,借助流量变现和恐吓议价,实质上已形成对民营企业的舆论绑架与商业威胁。
而像东超科技这样长期专注自主创新、默默打磨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正是这类黑公关攻击的“重灾区”。他们深知科技成果来之不易,却必须承受流言蜚语与恶意诋毁带来的沉重压力——研发节奏被打乱,合作信心遭动摇,行业环境遭污染,甚至员工士气和企业品牌都受到严重影响。
正本清源,还市场一个公平!
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关键阶段,像东超科技这样具备原创能力、形成技术护城河的高成长企业,理应被保护、被鼓励、被尊重。
恶意抹黑与舆论勒索不仅破坏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环境,更会挤压真正愿意长期投入研发的创新型企业生存空间,从而影响我国整体科技生态的健康发展。
维护一个清朗的营商环境,已经不仅是单一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对此,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黑公关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平台强化审核与问责机制,彻底斩断幕后黑手的利益链条。
同时,也希望广大媒体与公众保持理性与客观的判断,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共同维护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来源:中国企业家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