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叔在日本打黑工15年,称一天工资顶中国十个月,如今怎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00:49 1

摘要:这个决定,开启了一段长达15年的“黑工”生涯,也成就了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这部片子在2006年播出后,震撼了无数日本人,甚至改变了他们对中国人的部分偏见。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句话,能让一个35岁的上海男人抛妻弃女,远渡重洋吗?

能。

在日本打工一天,能挣到上海10个月的工资。”

1989年,这句话就像一道惊雷,劈中了在上海某工厂食堂当后勤股长的丁尚彪。

彼时,他一个月的薪水不过百十元人民币,而大海的另一边,一天就能赚到近千元。

巨大的落差,让他做出了一个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决定——去日本。

这个决定,开启了一段长达15年的“黑工”生涯,也成就了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这部片子在2006年播出后,震撼了无数日本人,甚至改变了他们对中国人的部分偏见。

如今,距离丁尚彪1989年出发,已经过去了36年。那个用血汗为女儿铺路的上海大叔,现在过得怎么样?他当年的那场豪赌,究竟是赢是亏?

丁尚彪的赴日之路, 并非像想象中那样抵达繁华的东京,而是被一纸招生简章骗到了北海道一个叫阿寒町的偏僻乡村。

所谓的语言学校,是废弃的煤矿宿舍改造而成,周围荒无人烟,根本没有打工的机会。

梦碎的丁尚彪和几十名同样被骗的中国学生,在护照被扣的情况下,策划了一场“北海道大逃亡”。

他们深夜逃离学校,辗转搭上前往东京的火车。这一走,让他彻底失去了合法留学的身份,从一名“留学生”变成了“非法滞留者”,也就是人们口中的“黑工”。

在东京,丁尚彪的人生目标变得异常清晰:还债,然后给女儿攒学费。

为了凑齐当初那42万日元(约合3万人民币)的学费,他几乎借遍了亲朋好友,那笔钱在当时相当于他和妻子15年的工资总和。

为了尽快还钱,丁尚彪开始了超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他同时打好几份工,在建筑工地搬水泥,在餐厅洗盘子,在写字楼里通宵打扫。

每天清晨出门,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那个位于铁轨边,仅有8平米,没有独立卫浴的破旧出租屋。

生活上,他节俭到极致,衣服鞋子是捡来的,饭菜是打包餐厅剩下的。

这样的日子,他一过就是15年。

巨大的付出换来了可观的收入。到1992年,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开始为女儿的未来积攒“弹药”。

他的目标很明确——送女儿去世界一流的大学,完成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这15年,丁尚彪不仅仅是在“挣钱”,更是在“熬”。他熬的是对家人的无尽思念。15年间,他与家人的团聚屈指可数,每一次都短暂得令人心碎。

1997年,女儿丁晽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在赴美途中经停东京转机。这是父女俩时隔8年唯一的见面,只有短短24小时。

丁尚彪带着女儿回到自己那间狭小的出租屋,给她看自己珍藏多年的女儿的成绩单。因为“黑户”身份,他甚至无法将女儿送进机场安检口,只能在入口处默默注视着女儿的背影远去。

后来,妻子陈忻星在连续11次被拒签后,终于拿到了一个72小时的短期签证,才得以与丈夫在东京短暂相聚。当她看到丈夫艰苦的居住环境时,眼泪夺眶而出。

2004年,女儿丁晽考上了美国的医学院,并且申请到了助学贷款,不再需要父亲的资助。

50岁的丁尚彪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他决定结束这15年的“黑工”生涯,回到中国。

关于他离开日本的方式,有一个细节被广为流传,也最能体现丁尚彪这个人的品格。他主动前往东京入国管理局自首,承认自己非法滞留的身份。

当工作人员准备按规定处理时,丁尚彪从包里掏出了一大摞税单。

这厚厚的单据,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他15年来每一笔收入和纳税情况。作为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黑户”,他从未拖欠过一分钱的税款。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日本官员深感震惊和敬佩。

在许多日本人自己都想方设法避税的时候,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外国人,却以如此诚实的方式履行着自己的义务。

最终,日本当局没有对他进行处罚,只是按规定将他列入终身禁入日本的名单。

对丁尚彪而言,这已经不重要了。

他的故事,经由华人导演张丽玲长达10年的跟拍,制作成纪录片《含泪活着》。2006年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后,引发了空前的社会反响。

在那个经济低迷、自杀率高企的年代,丁尚彪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父爱,给了无数身处困境的日本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黑户”,成为了许多日本人心中的“英雄”。

回国后的丁尚彪,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开始“享清福”。

他用积蓄在上海买了房,凭借在日本练就的流利日语,在昆山一家日企找到了一份翻译工作。

但家庭的脚步并未就此停下。女儿丁晽在美国学业有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并组建了家庭。

2009年,丁尚彪和妻子也办好了绿卡,移居美国,与女儿一家团聚。

这个为了团聚而分离了近20年的家庭,终于真正在大洋彼岸实现了团圆。

到了美国,丁尚彪依然没有闲下来。他瞒着女儿去餐厅打工,在酒店后厨工作,一干又是近十年。

他将在日本学到的职场精神带到了美国,2012年还获得了“纽约市宾馆业协会最佳员工奖”。

他坚持上成人英语夜校,并于2019年,65岁那年,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美国公民。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纽约爆发,原计划退休后重返日本看看的他,被迫提前开始了退休生活。

退休后的丁尚彪,生活充实而自律。

他卖掉了上海和纽约的多余房产,为女儿未来的继承扫清障碍;他坚持每天游泳、散步,保持健康;他报名参加图书馆的英语班、绘画班、书法班,弥补年轻时失去的学习机会,积极防止“老年痴呆”。

从一个上海的普通工人,到日本的非法劳工,再到如今的美国公民,丁尚彪用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完成了一次个人身份的跨国转变。

在1980年代末,中日之间巨大的经济鸿沟,是驱动无数像他一样的人背井离乡的根本动力。

“一天顶十个月”的收入神话,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但在当时,却是足以让人赌上一切的现实诱惑。

他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或许会引发争议。

用15年的家庭分离,去换取一个看似光明的未来,这个“机会成本”是否过于高昂?这种“燃烧自己,照亮孩子”的父爱模式,是否值得提倡?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丁尚彪的故事,并非一个鼓励人们效仿“打黑工”的范本,而是一个供我们理解特定时代下个人选择的样本。

他的坚韧、诚信和对家庭的无限责任感,跨越了国界和文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2023/10/29 来源:东瀛万事通

来源:巍律议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