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怕漏水用科洛自防水” 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在深圳北站盛大启幕。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副会长瞿培华、深圳防水协会总工刘国华、华铁传媒北京销售总经理徐瑞娟及科洛防水核心团队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将 “百年防水技术” 与 “中国速度” 深度融合的行业盛事,标志
近日,“怕漏水用科洛自防水” 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在深圳北站盛大启幕。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副会长瞿培华、深圳防水协会总工刘国华、华铁传媒北京销售总经理徐瑞娟及科洛防水核心团队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将 “百年防水技术” 与 “中国速度” 深度融合的行业盛事,标志着科洛结构自防水品牌传播与技术推广迈入全新阶段。
政策与市场双驱:结构自防水成行业刚需
仪式上,科洛结构自防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俊受集团杨飞总裁委托致辞。他首先致歉因临时有事未能到场的杨总,并重申企业对此次发布会的战略重视。黄俊指出,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首次将 “好房子” 建设纳入政策纲领,明确要求推广 “四新” 技术破解建筑开裂与渗漏顽疾,而科洛结构自防水系统凭借 “抑温抗裂”“双重自愈” 核心优势,成为该领域唯一入选的产品技术代表,于 6 月 10 日正式获官方认可。
这一认可恰与行业发展趋势同频。2023 年 GB55030-2022《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实施后,防水设计年限提升至 50-100 年,传统防水材料 “易老化、易窜水、寿命短” 的缺陷愈发凸显,且无法满足混凝土抗压、抗渗、抗裂等综合性能需求。“建筑渗漏治理必须回归结构本体,高性能混凝土已成刚需。” 黄俊强调,科洛的技术布局正精准契合这一行业变革。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副会长瞿培华在现场表示,科洛的技术创新与传播探索,为防水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范本。随着高铁传播的铺开与技术应用的深化,科洛有望引领结构自防水技术的普及,为 “好房子” 建设与城市更新注入更强动力。
百年技术本土化:重点工程验证硬核实力
追溯技术根源,科洛结构自防水源自美国化学家霍尔 1899 年的发明,历经百年实践验证,二战时期便广泛应用于地下军工掩体的防水防潮。2017 年引进中国后,科洛完成深度本土化创新,已在众多国家级工程中交出亮眼答卷:三峡大坝二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基建项目中,其技术抵御了极端水环境考验;青岛地铁、济南地铁等轨道交通工程里,有效解决了地下结构渗漏难题;深圳 OPPO 国际总部(428 米)等超高层建筑中,则实现了 “建筑与结构同寿命” 的防水保障
“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是科洛技术实力最直接的证明。” 黄俊表示,从军工级应用到民用工程,科洛用百年技术积淀赢得了市场信任。
三大核心技术:构建 “内消外封 + 自愈” 防水屏障
此次发布会同步揭秘了科洛防水体系的三大领先技术,正是其破解 “建筑癌症” 的关键所在:
1. 温控技术(内消):从源头抑制开裂
核心产品 KELO 抗裂防渗剂含专有铝钙抑制剂,可精准控制混凝土水化热,避免温缩开裂,同时实现 “不阻泵、不离析” 的自密实效果。数据显示,其能使混凝土 28 天极限拉伸值提升 10% 以上,56 天抗渗压力达到基准混凝土的 300%,从根源切断渗漏隐患。
2. 双自愈技术:内外协同修复瑕疵
该技术形成 “内自愈 + 外自愈” 双重防护:科洛抗裂防渗剂通过持续水化生成结晶体,数十乃至上百年不断密实结构,实现内源性微裂缝自愈;科洛永凝液 DPS 遇水激活结晶体,从外部渗透密封毛细孔,两者协同让混凝土具备 “自我修复” 能力,如同形成铜墙铁壁。
3. 密封密实技术(外封):长效阻断水侵路径
科洛永凝液 DPS 可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等成分快速反应,生成惰性晶体嵌入毛细孔,密闭微细裂缝,显著增强表层密实度与抗压强度。更关键的是,结晶体在干燥时呈休眠状态,遇水即膨胀再生,循环往复实现长效密封。
高铁赋能传播:以中国速度推动防水革命
为何选择高铁作为传播载体?黄俊给出明确答案:“高铁是中国名片,代表着速度与可靠;科洛技术历经百年验证,代表着专业与耐久。二者结合,就是要以‘中国速度’推动建筑防水革命。”
据悉,此次冠名列车将穿梭于全国主要线路,成为科洛结构自防水理念的移动传播平台。通过这一载体,科洛希望让更多建设者、从业者了解 “回归结构本体” 的防水逻辑,从根本上终结渗漏问题,实现 “建筑与结构同寿命” 的产业愿景。
来源:科洛结构自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