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从“战狼”到争议,硬汉的光环与裂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00:18 1

摘要:提及演员转型导演的成功案例,徐峥、陈思诚等人常被津津乐道,而吴京凭借《战狼》系列,以铁血硬汉的姿态在这条赛道上开辟出独特天地。他曾因“中国”表情包火遍东京奥运会,成为国民心中“爱国符号”的代名词;如今却因言行争议陷入舆论漩涡,票房表现也遭遇滑铁卢。从万人追捧到

提及演员转型导演的成功案例,徐峥、陈思诚等人常被津津乐道,而吴京凭借《战狼》系列,以铁血硬汉的姿态在这条赛道上开辟出独特天地。他曾因“中国”表情包火遍东京奥运会,成为国民心中“爱国符号”的代名词;如今却因言行争议陷入舆论漩涡,票房表现也遭遇滑铁卢。从万人追捧到争议缠身,吴京的起落背后,是公众期待与个人性格的碰撞,也是娱乐圈流量法则下的现实缩影。

一、凭“战狼”封神,爱国标签下的全民追捧

2015年《战狼》横空出世,以5.45亿票房打破军事题材电影的沉寂;2017年《战狼2》更是狂揽56.8亿票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数据截至2024年5月)。作为导演、编剧兼主演的吴京,用硬核的动作场面、浓厚的家国情怀,将“冷锋”这一角色刻进观众记忆,也为自己贴上了“爱国”“敬业”的黄金标签。

这份标签的分量,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展现得淋漓尽致。吴京身着印有“中国”二字的运动服,被网友制作成各类表情包,从赛场上的加油助威到日常生活的情绪表达,成为全民共用的“精神图腾”。彼时的他,无需刻意营销,仅凭作品与形象,就收获了其他艺人梦寐以求的国民度——观众愿意为他的电影买单,乐于用善意调侃他的“硬汉梗”,甚至将他与“正能量”直接划等号。

这份追捧的背后,是吴京用实打实的付出换来的。为筹备《战狼》系列,他主动进入特种部队训练18个月,射击、格斗、野外生存样样达标,甚至创下部队训练纪录;拍摄《战狼2》时,为拒绝资本干预创作,他抵押房产凑集资金,将经费全部投入制作——请来《美队3》动作指导、《加勒比海盗》水下拍摄团队,在非洲实景拍摄,炸掉100辆汽车、2辆坦克和1架飞机。这份对电影的执着,让作品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而在镜头之外,吴京的担当同样圈粉。汶川地震时,他不仅捐款,还悄悄奔赴灾区,与救援人员同吃同住参与救灾,相关照片多年后曝光才被大众知晓;他与妻子谢楠收养两名孤儿,用行动诠释责任。那时的吴京,是银幕上的英雄,也是生活里的“靠谱先生”,光环之下,是观众对“真实”的认可。

二、言行引争议,硬汉人设的“崩塌”伏笔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用这句话形容吴京的争议,或许有些绝对,却道破了他口碑转折的关键——曾经让他圈粉的“直爽”,渐渐变成了观众眼中的“张狂”。

争议的导火索,源于他几次采访中的言论。早年聊及《战狼》拍摄艰辛时,他带着得意的神情说“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本想凸显拍摄不易,却因肢体语言中的傲慢被网友吐槽“爹味十足”。事实上,现代坦克虽无传统后视镜,却配备360度影像系统,吴京的表述并无错误,但他传递出的优越感,与成龙谈及高风险拍摄时的谦逊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心生反感。

更引发热议的是他在发布会上的“三连问”。面对记者提问,他直接反问:“我跳过楼,你有过吗?我让坦克轧过,你见过吗?我差点死了,你死过吗?”这番带着挑衅的话语,被解读为“用经历压制质疑”,网友调侃“跟吴京聊天,三分钟能被问18次”,甚至衍生出“鲁豫式回怼”的段子。在公众眼中,曾经的“敬业”变成了“卖惨”,“直爽”变成了“情商低”。

而在夫妻档综艺中,吴京对谢楠的态度更让他的“大男子主义”标签深入人心。节目里,他不分场合发火,对谢楠的话语中带着贬低,弹幕满是对他“不尊重妻子”的批评。当谢楠在备采中说“下辈子不想再嫁吴京”时,更是让不少观众对他的私人形象大打折扣——银幕上的硬汉,在生活里却显得强势又自我。

这些争议不断累积,最终反映在票房上。2025年上映的《再见,坏蛋》,作为吴京参与出品的作品,上映不到一周便因票房惨淡紧急撤档。尽管他待播的《镖人》《流浪地球3》仍是大IP,但观众的质疑声已开始蔓延:“还会为他的电影买单吗?”

三、光环之下,该如何看待“不完美”的吴京

舆论对吴京的评价,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有人仍认可他的作品与底色,有人则因言行争议对他全盘否定。但褪去“战狼”的光环,吴京本质上只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人。

不可否认,他的“不完美”真实存在。言语上的傲慢、性格中的强势,让他在镜头前显得不够讨喜,尤其是在娱乐圈“高情商”成为标配的当下,他的直白更容易被放大和解读。但将这些问题与“失德”“违法”划等号,显然有失公允——比起那些触碰法律红线、违背公序良俗的艺人,吴京的争议更多是性格与表达上的瑕疵,如同普通人“喝高了说大话”,无伤大雅,更未触及底线。

而他骨子里的正直与坚守,从未因争议改变。从拒绝资本干预创作,抵押房产拍电影,到默默参与救灾、收养孤儿,这些不掺杂流量算计的举动,恰恰是他最真实的底色。正如他所说“我的底线高于你的理想”,这份对原则的坚持,在浮躁的娱乐圈尤为难得。

公众对吴京的苛刻,或许源于对“英雄人设”的过度期待。观众习惯了他在银幕上的完美形象,便不自觉地要求他在生活中也保持“无懈可击”。但人无完人,即便是公众人物,也有权拥有自己的性格棱角。若因些许言行瑕疵就否定其全部,不仅是对个体的不公,更可能让娱乐圈陷入“千人一面”的虚假——毕竟,比起完美的“人设”,真实的“人”更值得被看见。

如今的吴京,正站在口碑的十字路口。《镖人》《流浪地球3》的票房表现,或许会成为他口碑逆转的关键,但真正决定他能走多远的,从来不是舆论的褒贬,而是他对电影的初心,以及能否在争议中学会与公众更好地沟通。毕竟,观众可以为“爱国情怀”买单,也可以为“真实”包容,但不会为“傲慢”一直停留。

吴京的故事,也是娱乐圈的一个缩影:流量能让一个人一夜爆红,也能让他瞬间陷入争议,但唯有坚守初心与底线,才能在沉浮中站稳脚跟。至于那些争议与调侃,或许终将随着时间淡去,而留在观众记忆里的,依然会是那个在《战狼》中喊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硬汉,以及那个为了电影拼尽全力的吴京。

来源:长白0h4g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