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陕西岚皋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条异常线索:有人在全国各大展会疯狂搜集参展商名片,将姓名、电话、公司、职务等敏感信息批量整理成电子表格,通过暗网渠道高价转卖。这些数据被用于精准诈骗、商业骚扰甚至敲诈勒索,形成一条“收集-加工-贩卖-应用”的完整黑产链。警方
今年5月,陕西岚皋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条异常线索:有人在全国各大展会疯狂搜集参展商名片,将姓名、电话、公司、职务等敏感信息批量整理成电子表格,通过暗网渠道高价转卖。这些数据被用于精准诈骗、商业骚扰甚至敲诈勒索,形成一条“收集-加工-贩卖-应用”的完整黑产链。警方循线追踪,发现该团伙组织严密,成员分散于上海、广东等地,涉案信息涵盖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受害者数量难以估量。
收网行动如雷霆出击。多地网警同步突袭,现场查获数十台涉案电子设备,硬盘内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堆积如山。主犯何某等人落网后供述,他们以“市场调研”为幌子,雇佣专人蹲守展会,日均窃取信息上千条,单条数据售价从几元到数百元不等,非法获利惊人。更令人担忧的是,下游买家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精准诈骗,已有群众因此蒙受财产损失。
这起案件揭露的不仅是犯罪分子的贪婪,更是个人信息保护的漏洞。展会主办方对名片发放缺乏监管,部分企业为拓展业务随意交换客户资料,而普通民众对信息泄露的警惕性普遍不足。上海奉贤警方近期破获的房产中介侵犯信息案中,13名嫌疑人同样利用职业便利倒卖客户数据,印证了黑产渗透的广泛性。
“净网2025”的利剑已斩断多条黑产链条,但打击犯罪仅是第一步。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企业需严守数据合规底线,个人要捂紧“信息口袋”,而法律更需对侵犯隐私行为“零容忍”。正如警方所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安全的“守门人”,黑产才真正无处遁形。下一次递出名片前,不妨多问一句:我的隐私,会落入谁手?
来源:同赢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