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西贝后厨直播镜头扫过那袋保质期 24 个月的速冻西兰花时,整个互联网都炸了。罗永浩们愤怒的是 "花现做的钱吃预制菜",贾总委屈的是 "中央厨房不算预制菜",而真相是 —— 这袋穿越两年时光的绿色蔬菜,恰是当代人饮食焦虑的完美隐喻。
当西贝后厨直播镜头扫过那袋保质期 24 个月的速冻西兰花时,整个互联网都炸了。罗永浩们愤怒的是 "花现做的钱吃预制菜",贾总委屈的是 "中央厨房不算预制菜",而真相是 —— 这袋穿越两年时光的绿色蔬菜,恰是当代人饮食焦虑的完美隐喻。
预制菜突然成了过街老鼠,这事儿很滑稽。
你咬着速冻饺子骂预制菜时,是你懒还是没有其他理由?
当你泡着方便面吐槽工业化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正在上演当代版的 "叶公好龙"?
江南大师说预制菜这东西根本不是什么新物种。
想想也是,我们祖辈就用盐渍、烟熏保存食物。80 年代外资餐饮带进中国的净菜配送,本质上就是预制菜的初级形态。疫情期间大家抢的自热米饭,和现在西贝被骂的冷冻羊排,不过是技术升级的同门兄弟。
2025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 6173 亿元,同比增长 27.3%—— 这个数字不是资本凭空造出来的,而是每个喊着 "太忙了没时间做饭" 的现代人用钱包投票的结果。你可以讨厌预制菜,但你不得不承认,它早就成了城市运转的隐形齿轮。
感谢资本?这话说出来可能会被骂。但想想看,没有红杉高瓴们砸钱建中央厨房,没有陆正耀们疯狂扩张预制菜门店,现在你可能要么花两小时买菜做饭,要么花三位数价格吃现炒青菜。
餐饮业的成本早就变天了。一份 35 元的青椒肉丝,食材只值 8 元,剩下的 15 元是厨师工资,10 元是房租。预制菜把这份成本砍到 15 元,不是资本家良心发现,而是工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西贝用预制菜提升翻台率时,你骂它偷工减料;可当它因客流下滑日损百万时,你又不会帮它交房租。
资本最精明的算计,是让你用省下来的做饭时间继续工作,然后用加班费买更贵的预制菜。这听起来很讽刺,但比起爷爷奶奶辈每天花四小时生火做饭,现在 10 分钟搞定一餐的我们,确实拥有了更多 "卷" 的时间 —— 虽然没人问过我们要不要这种 "恩赐"。
很可怜的你我,也许就是西贝后厢房的橱师。虽然什么也许不会,但是起码要养家糊口。
"能吃到饭就是幸福",这话在预制菜时代格外扎心。
全现做餐饮正在变成奢侈品。
你想吃米其林大厨现做的惠灵顿牛排?可以,先努力赚到人均 200 + 的消费水平。你想顿顿家里开火现炒?没问题,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拒绝 996 的加班诱惑。
当代饮食的真相是:预制菜负责填饱肚子,现做菜负责满足情怀,而选择权永远掌握在有能力付费的人手里。
那些愤怒的西贝消费者,本质上是在为 "性价比落差" 生气:我花了现做的钱,却吃了预制的菜。但很少有人反思:如果西贝真的全现做,价格翻倍你还会来吗?就像没人会为 24 个月保质期的西兰花辩护,但也没人愿意为了吃新鲜西兰花,每天花两小时去菜市场。
罗师们掀起的这场风波,确实推动了行业透明化。西贝承诺 10 月前完成 9 项调整,包括儿童餐现做、羊肉串现切。但把他称为 "预制菜斗士" 就太天真了 —— 他不过是恰好站在了行业迭代的风口上。
当社会分工细化到一定程度,厨房必然会被工业化改造。中央厨房替代灶台,就像流水线替代手工,这不是对错问题,而是效率问题。罗师们可以暂时改变某个企业的做法,却挡不住万亿市场的滚滚洪流。
说个扎心的预测:未来的厨房可能连菜刀都不需要,微波炉和预制菜加热板会成为标配。
我们终究会和预制菜和解,不是因为它有多美味,而是因为这是效率至上时代的唯一选择。
当你下次加热预制菜时,不妨想想那袋西贝的西兰花 —— 它保质期 24 个月,比很多爱情都长久,可是我们现在活着。
真相永远属于最后接受现实的人,而现实就是:预制菜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时代给我们的填空题。
来源:会记账的风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