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产品功能层面的“好喝”已只是入场券。大窑饮品,正悄然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成为餐桌上的“畅饮型汽水”,而是通过系统性的IP运营、周边开发和用户互动,超越产品本身,努力将自己打造为一个具有文化附着力和社群归属感的生活方式品牌
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产品功能层面的“好喝”已只是入场券。大窑饮品,正悄然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成为餐桌上的“畅饮型汽水”,而是通过系统性的IP运营、周边开发和用户互动,超越产品本身,努力将自己打造为一个具有文化附着力和社群归属感的生活方式品牌。
IP化是品牌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的高效路径。大窑没有选择虚拟形象或跨界动漫IP,而是打造了自有IP“大窑哥”。这一形象并非高高在上的代言人,而是一位陪伴用户享受欢聚、分享快乐的“身边哥们”。他形象亲切,承载着热情、真诚、分享的品牌性格。
通过社交媒体内容、线下活动露出和视频短片,“大窑哥”的人格愈发丰满。他出现在露营、聚餐、看球等多元生活场景中,成为连接品牌与用户情感的桥梁。用户购买的不仅是一瓶汽水,更是由“大窑哥”所传递的一种轻松、快乐、分享的生活态度。一个冰冷的品牌由此变得有温度、可触摸,为构建用户生态奠定了人格化基础。
如果说IP是品牌的精神内核,那么实体周边就是这种内核的物质化延伸,是用户进行身份表达的“社交货币”。大窑深谙此道,围绕“大窑哥”IP开发了一系列文创周边,如国潮风扇、帆布袋、风筝、抱枕等。这些产品不仅设计潮趣,更关键的是它们精准融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背着大窑帆布袋去逛街、拿着国潮风扇在夏日纳凉、带着风筝去公园露营……这些行为让用户变成了品牌的移动广告牌和自发传播者。周边产品由此超越了简单的赠品或促销工具,成为用户彰显个性、寻找同好的标签,持续强化品牌在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
此外,大窑活跃于音乐节、漫展、市集等年轻人群聚集的场合。例如与Jellycat的联名快闪活动,通过沉浸式布景和互动设计,激发用户拍照分享,主动生成海量分享内容。当用户因为喜欢“大窑哥”而购买周边,因为认同品牌倡导的生活态度而持续选择大窑时,消费行为便超越了功能需求,升华为一种情感选择和文化认同。
大窑饮品的转型之路为传统消费品牌提供了宝贵启示:在产品同质化加剧的时代,未来的品牌竞争必将是生态的竞争——看谁更能融入用户的生活,更能构建一个具有文化价值和情感归属的品牌共同体。
来源:跨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