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兄弟争一座老宅,差点打出人命!最后结局却让全村人沉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6:48 1

摘要:咱们村里头,老张家的事儿,谁不知道?老张头在世的时候,那可是个能人,攒下了三间大瓦房,一个宽敞的院子,在咱们这穷乡僻壤,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好宅子了。

咱们村里头,老张家的事儿,谁不知道?老张头在世的时候,那可是个能人,攒下了三间大瓦房,一个宽敞的院子,在咱们这穷乡僻壤,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好宅子了。

老张头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张大,小儿子叫张二。张大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整天就知道在地里刨食;张二呢,打小就机灵,后来在城里做起了小买卖,听说还发了点小财。

老张头咽气那天,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气儿都喘不匀了,还硬撑着说:"这...这宅子...你们兄弟俩...平分..."话没说完,腿一蹬,眼一闭,就走了。

张大听了爹的话,二话不说就要分家。张二却转了转眼珠子,拉着哥哥的手说:"哥,爹刚走,咱就分家,多让人笑话。不如这样,你先住着,等过些日子再说。"

张大是个实心眼,觉得弟弟说得在理,就答应了。谁知道这一等就是三年。这三年里,张二在城里买卖越做越大,回村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回来,都穿得光鲜亮丽的,给张大带点城里的稀罕物,张大心里还挺感激。

第三年开春,张二突然回来了,还带着个穿西装的城里人。他把张大拉到屋里,神秘兮兮地说:"哥,我在城里看中了一桩好买卖,就是缺本钱。我想把这宅子卖了,你放心,卖了钱咱俩平分。"

张大一听就急了:"这怎么行?这是祖宅啊!再说,卖了房子我住哪儿?"

张二拍着胸脯保证:"哥,你放心,我在城里给你租间好房子,比这破宅子强多了!等买卖赚了钱,我给你在城里买套楼房!"

张大死活不同意,张二就变了脸:"哥,你可想清楚了。这三年你白住着宅子,我可一分钱租金都没要。现在我有难处,你就不帮?再说了,爹临终前说宅子平分,我有权处置我那一半!"

兄弟俩吵得面红耳赤,最后张二丢下一句"你等着瞧",就气冲冲地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就来了几个陌生人,拿着尺子在宅子周围量来量去。张大出去问,那些人说这宅子已经卖给他们老板了,让张大赶紧搬走。

张大这才知道,张二背着他已经把宅子卖了。他气得浑身发抖,跑到村长家哭诉。村长也犯了难:"这事儿...按理说宅子是你俩的,他卖他那一半也说得过去..."

正说着,村里最年长的李爷爷拄着拐杖来了。李爷爷听说了这事儿,气得胡子直翘:"混账东西!祖宅是能随便卖的吗?去,把张二叫回来!"

张二被叫回来,还振振有词:"我卖我自己的东西,犯哪条王法了?"

李爷爷用拐杖敲着地说:"放屁!你爹临终前说的是'平分',不是'一人一半'!这宅子要分,也得好好分,哪有你这样胡来的?"

张二不服:"那您说怎么分?"

李爷爷眯着眼睛想了想:"这样,宅子有三间正房,一间归你,一间归你哥,剩下一间留着祭祖。院子共用,谁也不能独占。"

张二跳起来:"这算什么分法?我那间房值几个钱?"

李爷爷冷笑:"嫌少?那好,我问你,你爹生病那三年,是谁端茶倒水伺候的?你哥!你爹下葬的钱是谁出的?你哥!这三年宅子是谁照看的?你哥!真要算起来,你哥出的力比你多,分你一间房已经是便宜你了!"

围观的乡亲们也都帮腔:"就是!""太不像话了!""忘恩负义的东西!"

张二被说得脸上挂不住,最后只得同意李爷爷的分法。可事情还没完,买了宅子的老板不干了,非要张二退钱。张二拿不出钱来,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把自己在城里的铺子卖了还债。

这事儿过后,张二在城里待不下去了,灰溜溜地回了村。张大看他可怜,也没记仇,还让他住在分给他的那间房里。只是兄弟俩再不像从前那样亲近了,一个住东屋,一个住西屋,中间隔着个堂屋,就像隔着一座山。

李爷爷后来常说:"钱财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了死物伤了活人的和气,是最蠢不过的事。"可惜啊,这道理人人都懂,事到临头,却又总是忘了。

张二灰溜溜地回村后,起初还觉得没脸见人,整天闷在屋里不出门。张大看他这样,心里也不是滋味,毕竟是亲兄弟,总不能看着他饿死。于是每天做饭时,都会多做一份,端到张二门前,敲敲门说:“老二,吃饭了。”

张二一开始还硬气,不肯吃,可饿了两天后,实在扛不住,终于拉开门,低着头接过饭碗,闷声说了句:“谢谢哥。”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张二渐渐愿意出门了,可村里人见了他,要么躲着走,要么在背后指指点点:“瞧,这就是那个为了钱连祖宅都敢卖的。”“亲兄弟都算计,真是没良心!”

张二听了,心里又羞又恼,可又没法反驳,毕竟这事儿确实是他做得不地道。他越想越憋屈,干脆又躲回屋里,整天喝酒,喝醉了就骂天骂地,骂自己没出息。

张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晚上,他拎了壶酒,推开张二的房门,往炕沿上一坐,说:“老二,咱哥俩喝点。”

张二一愣,抬头看着张大,眼圈有点红:“哥,我对不住你……”

张大摆摆手:“过去的事,不提了。咱爹要是知道咱俩闹成这样,心里得多难受?”

张二低着头不吭声,半晌才憋出一句:“哥,你说我现在还能干啥?城里混不下去了,村里人又瞧不起我……”

张大想了想,说:“你要是愿意,跟我种地吧。今年我包了村东头那片荒地,正缺人手。”

张二苦笑:“哥,我哪会种地啊?这些年都在城里做买卖,庄稼活早忘光了。”

张大拍拍他的肩膀:“不会就学,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再说了,地里的活,总比饿死强。”

张二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行,哥,我听你的。”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张大就扛着锄头出门了。张二虽然不情愿,但也硬着头皮跟了上去。到了地里,张大教他怎么翻土、怎么播种,张二笨手笨脚的,没干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手上还磨出了水泡。

他气得把锄头一扔:“哥,这活儿太累了,我干不了!”

张大也不恼,弯腰捡起锄头,递给他:“刚开始都这样,习惯了就好。”

张二没办法,只好咬牙继续干。就这么熬了半个月,他的手磨出了茧子,人也晒黑了,可奇怪的是,他心里那股怨气反而消了不少。每天干完活,回家吃上一口热乎饭,倒头就睡,竟然比在城里时还踏实。

转眼到了秋收,兄弟俩的庄稼长得不错,收成比往年都好。张二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堆满院子,心里头一次有了成就感。他擦了把汗,笑着对张大说:“哥,今年能卖个好价钱!”

张大也笑了:“是啊,等卖了钱,咱把堂屋修一修,爹的牌位还供在那儿呢,不能太寒碜。”

张二一听,脸上的笑容僵了僵,低声说:“哥,以前是我不懂事……”

张大摆摆手:“都过去了,咱是一家人,不说这些。”

打那以后,张二彻底变了个人。他不再抱怨种地苦,反而琢磨着怎么把庄稼种得更好。后来,他还跟村里几个年轻人合伙,搞起了农产品买卖,把村里的粮食、蔬菜卖到城里去,赚了不少钱。

村里人见他有出息了,对他的态度也慢慢变了,不再提他当年卖祖宅的事,反而夸他能干。

几年后,张二在村里盖了新房子,娶了媳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奇怪的是,他始终没搬出老宅,仍然和张大住在一起。有人问他为啥不搬走,他笑着说:“这儿是我家,我哥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后来,村里人再提起老张家的事,都会感叹:“兄弟齐心,黄土变金啊!”

而那座曾经差点被卖掉的祖宅,如今被兄弟俩修葺一新,堂屋里供着老张头的牌位,香火不断。每到过年过节,兄弟两家人都会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饭,仿佛过去的那些争执,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来源:大姚带你看古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