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百年前,成都东南隅,驿马奔腾,蹄声急促,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飞舞。往来于成都的公文信函,皆汇聚于此,再由驿使们飞驰传递……
jin
锦
官
yi
驿
成都对外交流第一驿
数百年前,成都东南隅,驿马奔腾,蹄声急促,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飞舞。往来于成都的公文信函,皆汇聚于此,再由驿使们飞驰传递……
成都锦官驿——出成都的第一个驿站,明清时期四川最大驿站。
👇👇👇
壹
全川最大的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至清末,官方设立的军政交通运输组织,是“用于传递军政公文、情报,转送军需物资和贡物及保障过往官员、军人食宿等的处所”。在古代,驿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招待所”也是“快递中转站”。
中国自夏代便设“车正”,专管车旅交通。西周时,中央职官已经有掌管通信的职能。大约在商代中期或后期形成了中国古代的驿站体制,并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勤务体制。
1995年8月17日,为宣传我国古代邮驿的历史和成就,促进邮驿文物保护和发掘,邮电部发行了《古代驿站》特种邮票,全套2枚(图源:中国集邮)
锦官驿的设立有始于明代及清初两种说法。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映发在《明代水井街酒坊与锦官驿》一文中认为,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明军平定云南后,明太祖命景川侯曹震督理四川军务,督办通永宁、茂州、松藩、保宁和至贵州的漕运,陆路的邮亭,正是在这个时期,明朝政府设立了锦官驿。“从南京至重庆再至成都的水陆驿路、驿站、铺舍于洪武年间已形成。”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锦官驿设立于清朝,这一说法可在《四川通志》中找到记载,即:清康熙六年(1667年)下旨设立锦官驿。因唐朝监遣、检验蜀锦衙门设立在锦官驿,发往外地的蜀锦由此起运,故而得名。
图源:封面新闻
且不论设立时间是多久,不可否认的是锦官驿是离开成都的第一站。此地东接东大路起点,西邻府河(锦江),兼有水陆码头之便。
从这里出发有三条驿路:东至龙泉驿四十里(清制),南至双流县黄水河站四十里(清制),北至新都广汉驿也是四十里(清制)。
据《四川通志》记载,锦官驿曾有驿马40匹、马夫20人、杠夫40人,仅驿马饲料一项,每年开支白银达800多两,折合成人民币约16万多。
而同时期东路的龙泉驿仅有驿马12匹,马夫16人;北路的广汉驿有驿马20匹、马夫10人,锦官驿堪称明清四川驿站之冠。
图源: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
贰
外滩经济在锦官驿片区兴起
锦官驿原来也是成都的古迹之一。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蜀守吕大防曾在此修建“锦官楼”等建筑物。后因元末战乱,此处荒芜。至明清时期,作为省会第一站,规模庞大的锦官驿又繁盛了很长一段时间。
自京城经重庆而来的水驿路,经老金牛道而来的陆路,自眉州、茂县以及雅州、临邛而来的驿路均在此交会。锦官驿每天从早到晚迎来送往不断,办差的官员、赶考的读书人、经商的商贾以及随从、书童等熙来攘往。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驿符,现藏天津博物馆。符验制词为“皇帝圣旨 :公差人员经过驿,分持此符验,方许应付马匹。如无此符,擅便给驿,各驿官吏不行执法徇情应付者,俱各治以重罪,宜令准此”。
明代文学家薛瑄曾有《锦江驿官送樱桃》之诗,诗中写道“锦官驿吏送樱桃,红颗堆盘磊落高。时果已知西蜀美,古诗谁见少陵豪”。表明了他夜宿锦官驿品尝驿官所送的樱桃的美好感受。
从诗中,我们也得以窥见昔日锦官驿的部分画面——连樱桃这类娇贵的水果都能在此寻得踪迹,意味着有不少时令水果在此集散。也许在那时,驿卒们正是从此出发,背着时令鲜果,跨上驿马,飞奔至东门大桥、急驰而去……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驿使图》壁画砖
随着人流的聚集,商贸也开始兴盛起来。明代四川农业发达、酒业兴盛。锦官驿的设立使得东郊新发展的水井街酒坊蒸蒸日上,外滩经济在锦官驿片区兴起,成都最早的白酒集贸市场由此形成。驿站的驿卒、往来的官员、奔波的商旅成为了稳定的客源。清代,水井街酒坊依然生意兴隆。
酒肆、货仓、客栈鳞次栉比,往来客商络绎不绝,舟楫往来如梭,连带着九眼桥、玉女津(望江楼)等处也跟着繁荣了起来,周围街巷也逐渐形成。到了清代同治年间,便开始以驿站命名街巷,锦官驿街由此形成。
明锦官驿插画(图源:《蜀道·天回》)
叁
陈毅元帅在成都读的第一个学校
在时代的浪潮中,驿运事务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归邮传部统一管理,开启了交通管理的新篇章。到了民国三年(1914年),全国驿站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古老的驿运制度也宣告终结。但锦江北岸的锦官驿街却保留了下来。
锦官驿街上原有锦官驿小学,它是陈毅元帅在成都读书的第一个学校。1910年,陈毅父亲将寄居在祖父家的9岁的陈毅接回四川老家,来到了成都,从此开启了陈毅在成都的求学岁月。
锦官驿小学旧址〔图源:陈毅故里景区管理委员会(陈毅纪念馆)、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原成都市锦官驿小学) 〕
2007年,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在原锦官驿的地盘上拔地而起,成为锦江畔的又一地标。巧合的是,酒店功能与古驿站一脉相承——接待四方宾客,提供食宿服务,成为历史与现代的奇妙呼应。
为传承驿道文化,成都近年启动“重走成渝古驿道”项目,锦官驿作为起点被纳入文旅路线。此外,东门码头、安顺廊桥等地通过历史展板、雕塑群也再现了古驿道场景,让市民直观感受“车马粼粼,人声鼎沸”的往昔。
复古墙绘(图源:成都方志)
锦江之最 JIN JIANG ZHI ZUI
从蜀锦辉煌中走来的锦官驿,见证了成都驿道的兴衰、商贸的繁盛与文化的交融。如今,它虽隐于现代楼宇之间,却以遗址、文旅等形态延续着历史血脉。
参考资料:
[1].《中国历代驿站发展特点略论》,郜耿豪 (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所).
[2].《明代水井街酒坊与锦官驿》,李映发(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3].《锦官驿驿站民居》,杜涛.
[4].《锦官驿街巷之名》,阿伟.
[5].《兴盛变迁锦官驿》,刘和椿.
[6].《锦官驿街寻驿站》,张锦玥.
[7].《成都街巷志》,袁庭栋.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