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伤深渊到阳光新生:《弟子规》唤醒沉睡的孝心与和解力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6:22 1

摘要:广州女子监狱有一位饱受童年创伤、自毁倾向严重、对父亲心怀深怨的服刑人员秦某(化名),在刚刚接触监狱优秀传统文化“新生小课堂”《弟子规》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内心冲突,后经民警的专业疏导,开始不断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实现从怨恨到理解、从抗拒到接纳、从自我否定到

广州女子监狱有一位饱受童年创伤、自毁倾向严重、对父亲心怀深怨的服刑人员秦某(化名),在刚刚接触监狱优秀传统文化“新生小课堂”《弟子规》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内心冲突,后经民警的专业疏导,开始不断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实现从怨恨到理解、从抗拒到接纳、从自我否定到积极重生的蜕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改造新生历程。

沉痛底色:

被伤痕包裹的灵魂

秦某童年饱尝父母离异、学业中断、漂泊流浪之苦。成长中更遭受家暴、欺凌乃至恶性侵害的重创,几近崩溃,自伤自杀念头缠绕。入监初期,莫名悲恸大哭,彻夜辗转难眠,都是她未愈创伤的呐喊。家庭关系几近断绝,只知道父亲远在非洲务工。她对父亲怀有刻骨之恨,将一切不幸归咎于父亲的“不教不管”和家庭暴力,父女感情早已冻结成冰。

初入监时,秦某深陷抑郁无法排解,情绪几近崩溃

惊雷乍响:

“入则孝”引发的内心海啸

监狱“新生小课堂”以《弟子规》重塑道德情感,引起了秦某的情绪爆发。当读到“入则孝”(子女应当孝顺父母长辈)时,她压抑多年的情绪如火山喷发,更是在课堂上哽咽疾呼:“我不想上这堂课!我恨他!凭什么孝敬?我的不幸全是他造成的!”她紧咬嘴唇、身体颤抖,对秦某而言,向父亲行孝就是对曾经受害经历的情感背叛,是向施暴者妥协,也成为了她心中深不可越的鸿沟。

刚参加监狱《弟子规》课程学习时,秦某表现十分抵触

破冰之道:

在经典中寻找和解密码

面对秦某的剧烈反应,监狱民警深入分析其行为和心理特征,制定转化方案,以共情智慧开展情绪疏导。初期,秦某抗拒心理明显,对教育谈话敷衍了事。过程中,民警发现其长期与家人失联,对年幼孩子怀有强烈的自责与愧疚,敏锐地将“修复亲情关系”作为融化坚冰的突破口。执勤民警引导她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着切身感受父亲的处境,为早日回归家庭弥补孩子缺失的母爱而积极改造。民警细致地记录着她的点滴变化——从行为偏差到遵守规矩,从沉默抵触到主动沟通,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被看在眼中。

秦某在参加教育改造活动中获得内心力量

破茧成蝶:

领悟中的重生之路

在民警持续、耐心的引导下,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浸润中,她不再要求退出课程,而是坚持参与,专注聆听。在讨论“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类描述子女细微孝顺父母的句子时,她勇敢地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从前我只知道恨他,但现在想想,如果身处他当时的境地——家庭贫苦、妻子离去、茫然无措,或许我也会崩溃…家庭暴力绝不可原谅,但似乎能稍微理解父亲当时那种绝望的心情了。”这番凝结着血泪的坦诚反思,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份对新生的关切,终于在一个学习如何关怀亲人的时刻破土而出。秦某犹豫着向民警询问:“能否……帮我了解一下我父亲在非洲的身体状况?”这个看似简单的请求,却如同春日暖阳,融化了血脉深处冻结已久的坚冰。

秦某打开心结,执笔给父亲写下一封《家书》

新生之光:

重塑生命的璀璨

《弟子规》的学习,如同一把金钥匙,开启了秦某尘封已久的心锁,带来了新生之光。她莫名痛哭与失眠的情况大幅减少,真诚的笑容日渐增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积极参与各项改造活动,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在课程后期,当再次讨论到“孝”的现代意义时,秦某说:“我现在觉得,‘孝’对我来说,不是一味地顺从父母,而是先学会宽宥他人,让过去的恨随着时间趋于平淡。”她将“孝”内化为一种自我疗愈、与过去和解,并愿意在未来尝试与父亲建立平静联系的可能性。

在学习分享会上,秦某主动分享心路历程

心灵觉醒:

传统文化的深远治愈力

秦某的蜕变历程,深刻体现了《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中所蕴含的强大心灵治愈力。从最初的激烈“抵触者”,到经历挣扎后的深刻“领悟者”,再到乐于分享的“传播者”,她的改造历程为那些同样背负着沉重家庭创伤的服刑人员点燃了希望灯火,也映照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直抵人心、重塑灵魂的深远力量。

秦某的蜕变为其他有类似创伤经历者点燃了希望

秦某的故事,是广州女子监狱教育改造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方寸高墙之内,监狱民警不断丰富和提升教育改造的内容和方法,依法依规、用心用情,努力让每一名迷途者都能找到重生的方向,让她们在高墙内完成蜕变,带着对未来的憧憬,重新踏上人生的征途。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