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斯科舍省三座犹太教堂一夜之间被喷上了 "911 是犹太人干的" 这种反人类标语,连希伯来学校的孩子们都吓得不敢靠近。
一边是网球场上的呐喊助威,一边是教堂墙上的纳粹涂鸦。
新斯科舍省三座犹太教堂一夜之间被喷上了 "911 是犹太人干的" 这种反人类标语,连希伯来学校的孩子们都吓得不敢靠近。
更讽刺的是,就在几天前,抗议者还在网球赛场外举着市长的断头模拟像狂欢。
今天就来看看这场从网球场烧到教堂墙的仇恨之火,到底烧出了西方社会哪些见不得人的烂疮。
9 月的第一个周末,哈利法克斯市要举办以色列队和加拿大队的戴维斯杯比赛,这本该是体育盛事,结果愣是被极端分子搅成了政治闹剧。
早在比赛前三个月,就有人天天写信请愿要求取消比赛,说不能让 "犹太复国主义者" 踏上加拿大土地。
等到比赛当天,抗议者举着市长安迪・菲尔莫尔的模拟断头像在赛场外游行,还骂他是 "犹太复国主义傀儡"。
可谁也没想到,这股邪火当天晚上就烧到了教堂墙上,周日一早,沙尔沙洛姆犹太教会堂的师生家长们到达时,就发现洁白的外墙上喷着个巨大的纳粹卍字标志,旁边还用红漆写着 "911 是犹太人干的"。
这还不算完,另外两座教堂也遭了毒手,贝斯以色列犹太教堂和查巴德研究所的外墙都被喷了类似的仇恨标语。
更魔幻的是时间点,抗议网球赛的极端分子刚举完断头像,教堂就遭了殃。
以色列驻加拿大大使伊多・莫德说得一针见血:"我亲眼看到了对犹太人和以色列的盲目仇恨,从网球场蔓延到了礼拜场所"。
大西洋犹太人理事会的声明更直接:"恐吓体育迷、威胁市长、亵渎教堂,这三件事看似分开,实则是同一伙人的仇恨狂欢"。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几处涂鸦吗?至于这么大惊小怪?
根据加拿大犹太组织 B'nai Brith 的年度报告,2023 年加拿大反犹事件暴增 109.1%,总共发生了 5791 起,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暴力事件从 25 起飙升到 77 起,涨了 208%。大西洋省份更吓人,反犹事件涨幅高达 108.9%,差不多翻了一倍还多。
这些数据可不是空穴来风,蒙特利尔的犹太教堂去年就遭过汽油弹攻击,还有犹太学校被人开枪扫射。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个犹太学生被同学围殴,边打还边骂反犹脏话。
现在再加上哈利法克斯这档子事,你还觉得是小事吗?
就像那位拉比说的,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恶作剧了,而是 "针对整个犹太社群的攻击"。
加拿大政府自己也承认,反犹主义在这个国家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从网上的仇恨言论到现实中的炸弹威胁,从校园里的歧视到教堂上的涂鸦,犹太人从头到脚都被当成了攻击目标。
甚至有人还把新冠疫情也怪到犹太人头上,说什么 "犹太人制造病毒发国难财" 。现在又翻出 "911 是犹太人干的" 的阴谋论,可见这些极端分子是有多没脑子,又有多狠毒。
大家可能不知道,加拿大历史上就干过不少对不起犹太人的事,1939 年,载着 900 多名犹太难民的圣路易斯号邮轮跑来求救,加拿大政府直接一句 "一个都嫌多" 把人拒之门外,结果这些人大部分死在了纳粹集中营里。
直到 2018 年,加拿大总理才在国会正式道歉。可道歉归道歉,现实中的反犹情绪不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凶。
面对这么严重的仇恨犯罪,加拿大官员们是怎么应对的?
哈利法克斯市长安迪・菲尔莫尔倒是第一时间出来谴责,说 "攻击礼拜场所不可接受,在哈利法克斯没有立足之地"。
听起来挺硬气,但他接下来的话就露馅了:"围绕身份、历史和正义的讨论常令人沉重,但我们绝不能让这种复杂性演变成仇恨"。
典型的西方政客话术,既想显得政治正确,又不敢真正解决问题。
而且就在市长表态的同时,警方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到现在为止,监控都拍到嫌疑人脸了,却连个人都没抓着,只是说 "正在调查中"。
去年蒙特利尔犹太教堂被燃烧弹袭击,最后也没抓到几个真凶。B'nai Brith 的人就说了,魁北克省反犹事件数量看似下降,但暴力程度其实在飙升,可就是没人管。
这就是西方所谓的 "法治精神"?对极端分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受害者就甩几句漂亮话?
以色列大使说得好,他在哈利法克斯既看到了仇恨,也看到了反击仇恨的勇气,但问题是光有勇气没用啊!
教堂被喷了纳粹标志,孩子们吓得不敢上学,政府却连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这算什么 "人权卫士"?
再看看那些抗议网球赛的极端分子,居然敢公开举着市长的断头模拟像,这在任何国家都该按恐怖威胁处理吧?可加拿大警方呢?除了维持秩序啥也没干。
这起教堂涂鸦事件最让人担心的是,仇恨正在加拿大形成产业链。从网球赛的抗议组织,到教堂涂鸦的实施,再到社交媒体上的舆论造势,环环相扣,分工明确。
B'nai Brith 的报告就指出,2023 年加拿大在线反犹事件激增了 656.5%,达到 1581 起。这些数字背后,是仇恨言论的病毒式传播,是极端思想的产业化运作。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西方 "言论自由" 的幌子下,仇恨言论成了流量密码,极端组织靠这个募捐、拉人头。
就像这次网球赛抗议,组织者既能博眼球,又能借机敛财,何乐而不为?至于涂鸦的那两个小混混,不过是整个仇恨产业链上的螺丝钉罢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仇恨正在跨群体传染,过去反犹的主要是右翼极端分子,现在连一些所谓的 "进步人士" 也开始借批评以色列之名行反犹之实。
他们把犹太人和以色列画等号,把对以色列政府的不满发泄到普通犹太民众身上。这次涂鸦事件里的 "911 阴谋论",就是这种扭曲逻辑的产物。
加拿大政府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搞了个 "加拿大犹太遗产月",把五月定为纪念犹太贡献的月份。
可这种表面功夫有什么用?教堂都被喷了纳粹标志,光靠搞纪念活动能阻止仇恨吗?
当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公民都保护不了,连基本的历史教训都记不住,那它所谓的 "文明进步" 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现在的加拿大,就像一个堆满了干柴的仓库,随便一点火星就能点燃。2023 年反犹事件激增 109%,2025 年教堂被喷纳粹标志,谁知道下一次会发生什么?
是犹太学校被纵火,还是犹太商人被袭击?如果政府继续这种 "绥靖政策",后果不堪设想。
家人们,历史早就告诉我们,对仇恨的纵容就是对文明的背叛。当年纳粹就是从街头涂鸦、口头歧视开始,一步步走向种族灭绝的。
加拿大政府如果还有点历史责任感,就该拿出实际行动来,而不是发几个谴责声明,不是搞几个纪念活动,而是真正把仇恨分子抓起来,把仇恨言论管起来,把少数群体保护起来。
最后想说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如何对待最弱势的群体;不是看它如何宣扬价值观,而是看它如何践行承诺。
当加拿大的犹太孩子因为墙上的纳粹标志而恐惧,当加拿大的市长因为坚持正义而被威胁,这个国家的文明遮羞布其实已经被扯烂了。
这事不光是加拿大的事,也是给全世界敲了个警钟。仇恨就像病毒,一旦蔓延开来谁也躲不过。中国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和谐,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仇恨,始终把人民的安全和团结放在第一位。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就是最简单的常识,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国家保护公民,公民才会爱这个国家。
加拿大的纳粹涂鸦事件还在调查中,但留给西方社会的反思时间已经不多了。是继续自欺欺人搞表面功夫,还是痛定思痛解决根本问题?
答案其实很明显,就看他们有没有这个勇气和担当了。
就等着瞧,看看这个号称 "多元包容典范" 的国家,到底能不能守住自己的文明底线。
来源:靳律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