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5年爷爷去世后,奶奶秉承着儿大不由娘,儿孙自有儿孙福,决定分家,让三个儿子各分成三个小家,各自讨生活。
口述:汪全,文:舒云随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父亲他这一辈兄弟三人,老话说得好:老大宠,老三惯,老二受气倒霉蛋!
我父亲正好排行老二,从小到大都是不被待见的那一个。
85年爷爷去世后,奶奶秉承着儿大不由娘,儿孙自有儿孙福,决定分家,让三个儿子各分成三个小家,各自讨生活。
八十年代的农村家庭,家家户户都是一穷二白的,这家里能分的东西也没几样,当时奶奶家养有一头黄牛和一头老母猪。
黄牛可以用来耕地,老母猪可以下崽,这已经是当时来说最值钱的了。
分家那天,母亲早餐都没来的及给父亲做,就急匆匆赶他去奶奶家,还千叮咛万嘱咐,说:“一定要挑那头牛,家里耕地没牛可不行,这回回借别家的,也不是个事!”
父亲拎起破了洞的草帽,带上头转身出门,轻声答应了一声:“哦…”
母亲想了想,还是感觉不放心,喊住了父亲,说:“实在不行,把那老母猪要到也成,至少每年都能下崽呢!”
父亲前脚刚走,母亲就拉过我,小声说:“你爸这人,心肠软,你跟过去替我看着他,可别让他吃亏咯!”
我得到母亲的指示,立马屁颠屁颠跟上父亲的脚步。
到奶奶家时,奶奶正在杂货房捣鼓,院子里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锈迹斑斑的铁锹,两口大铝锅、犁耙子等等,这一堆东西,看似很多,其实没多少价值。
大伯和叔叔到位后,奶奶也捣鼓得差不多了,她先是分了院子的一堆东西,这些东西无关紧要,大伯他们就有些不耐烦了。
大伯连忙催促奶奶,说:“妈,赶紧将棚里的那头牛牵来吧,我这还有事呢,没功夫在这耗!”
大伯话音刚落 ,二叔就着急忙慌跑到猪圈,大喊道:“大哥牵走了牛,这老母猪我可是要了!”
奶奶还没开口,大伯和二叔自己就分了起来,奶奶见状也只得摇摇头,无奈道:“罢了,你们分好就各自牵走吧!”
父亲看到眼前一幕,嘴角一阵抽搐,像是有什么话要说出口,最后还是咽下去了,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大伯二叔他们牵牛赶猪走了。
我心里着急得不行,忙拦住大伯和二叔,喊道:“别…,别走,我们家都还没得分到呢?”
大伯牵着牛绳,拍了拍牛背,笑着说:“啥,你个小孩子分啥嘛,赶紧去看看你奶奶屋里还有没什么可以带走的,都给你了哈!”
二叔在一旁冷笑,说:“二哥,你家这小子有点意思啊,还管起咱们长辈的事情来了,这个你可得管管吧!”
父亲听后,他也知道这是大伯和二叔合起伙来欺负他,他涨红着脸,望向了我,轻声道:“汪全,别挡着道,回家去吧!”
父亲开口了,我只能让开一条道,看着大伯和二叔大摇大摆地离开,我气的痒痒的,越看父亲就越觉得窝火。
父亲看了一眼院子里剩下的物件,轻叹一声,摇摇头就打算离开奶奶家,还没出门口呢,奶奶就喊住了我们。
只见奶奶吃力的从屋里背出一个麻袋,我连忙跑过去,接过麻袋,和父亲一样,一脸疑惑的看向奶奶。
奶奶揉了揉老腰,说:“老二,你一向老实本分,家里值钱的牛和猪,也都让你大哥和弟弟了,我没啥可给你的了,这麻袋里面是草药,你带回去吧!”
父亲轻声应了一下,背起麻袋就回家了。一路上我跟在后面,咱父子两个都没有说话,可能都在想着,带不回来牛和猪,怎样面对母亲的一场腥风血雨吧!
果然如想象中一样,母亲见到父亲只背回一个麻袋,气得脸都绿了,因为这件事情,母亲三天没给我们父子做饭。
父亲自知理亏,也不敢说什么,他整理麻袋里的草药,发现袋子最里面,还放着一本书,拿出一看这书已经泛黄了,我认得出来,这是爷爷的。
这书名叫:《中草药本录》,爷爷在世时,经常翻看的,没想到是放在了这麻袋里。
看到这书后,父亲这才认真观察起麻袋里的中草药,参照书本上介绍,可以分辨出来几种:车前草、金银花、龙葵、野薄荷等。
母亲看到我们在摆弄这些,没好气地说:“你背回这一麻袋草药,你就是天天看,能看出钱来吗?”
让人没想到的是,母亲的话竟然应验了,父亲突然开窍,他这些草药找到我们当地最大的中草药市场出售,还真让他换回来钱,虽然不多,但也让他意识到这是一条路子。
从会起,父亲天天研究草药,自己早出晚归爬山采摘,到处十里八乡去收购。
自从家里做起了草药生意,生活水平肉眼可见越来越好了,母亲也乐呵呵支持父亲,还夸他有眼力劲,懂得背这麻袋回来。
三年后,我们家搬出来泥瓦房,建起了村里第一栋平楼房,乔迁新房时,母亲还特意接奶奶来家里住,给奶奶养老。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接班父亲的草药铺子,还利用互联网上直播,让我们草药生意越来红火。
我们一家人早就在城里买房定居了,如今父母年纪大了,我又在家里建了别墅,留给父母养老。
反观大伯和二叔,他们家的堂弟妹也不争气,叔伯的晚年过得清苦。
我们家别墅建起时,他们眼红了,可回想起当年分家他们的选择,却是后悔不已。
老话说得好:吃亏是福,老实人有老实人的福气,你们说呢?
来源:iy杂货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