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日排便在这个次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21:31 5

摘要: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一项来自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跟踪了超过4万名中老年人长达13年,发现:每日排便频率在1次左右的人,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每周排便少于3次的人。换句话说,通畅的肠道,可能正暗示着一个人整体的健康水平。

人这一辈子,最「日常」的事,不外乎吃饭、睡觉、上厕所。可你有没有认真想过——你每天排几次便,其实可能和你的寿命有关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一项来自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跟踪了超过4万名中老年人长达13年,发现:每日排便频率在1次左右的人,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每周排便少于3次的人。换句话说,通畅的肠道,可能正暗示着一个人整体的健康水平

我们常说“便便如镜”,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大便频率,其实是身体给出的一个信号灯,既不该忽视,也不能掉以轻心。

先来一个简单的结论:多数长寿人群,排便次数稳定在每天1次左右。这个频率,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像钟表一样稳定。不是说一天两三次就不好,而是稳定规律才是关键。

肠道蠕动如果出了问题,排便就会变得不规律。很多人一忙起来就忘了喝水、吃蔬菜,结果三天不拉,肚子涨得像气球。长此以往,不光影响心情,更可能打乱整个身体的代谢节奏。

说到这儿,很多人会想:那我每天排便1次,是不是就可以安心了?不一定。排便的质量和形态也很重要。软硬适中、成形不粘马桶,是理想状态。太稀,提示消化系统过快;太硬,说明水分摄入不足或膳食纤维缺乏。

再说得细一点,膳食纤维摄入量直接决定了大便的体积和通畅度。我国营养学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25克纤维,但现实中,大多数人连一半都达不到。蔬菜吃得少、主食精制、零食太多,都是“卡壳”的元凶。

不止如此,喝水量也影响着粪便的含水率。水喝少了,肠道里的“泥”就变成了“砖”,排便自然就变成了一场“战斗”。

很多老年人排便不规律,并不只是身体老化,而是活动量下降,肠道缺乏刺激。每天适当走动、伸展,哪怕是饭后散个步,都会让肠道“醒一醒”。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作息规律。肠道喜欢有节奏的生活。不定时吃饭、熬夜、早饭不吃、常坐不起,都会打乱排便节奏,让“马桶时间”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

有些人明明有便意,却总是“忍一忍”。时间一长,排便反射就会变得迟钝,甚至消失。这个坏习惯,很多人从上学时就养成了,成年后还在延续,实在不该。

说到底,肠道菌群的平衡,才是我们排便频率背后的根本。肠道里住着上万亿的细菌,它们帮我们分解食物,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甚至影响情绪。而它们最爱的“食物”,就是我们吃进去的粗粮、豆类、蔬菜、水果。

如果你总是吃高糖高脂的精加工食品,肠道里的“好菌”就会被饿得发慌,“坏菌”趁机壮大,打破平衡,肠道屏障功能就会下降,排便也就变得越来越不规律。

很多人不知道,肠道健康其实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规律的排便,可能和皮肤问题、情绪波动、免疫力下降都有关系。而这背后的机制,往往隐藏在微妙而复杂的肠脑轴中。

从中医角度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虽然这句话不能简单地套用在现代医学上,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身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确实是相互关联的。肠道运行得好,人也更精神,气色更佳。

别再小看每天那一次“如厕”的时刻。它可能是你一天里,最被低估的健康信号。如果你每天都能规律排便一次,且质地良好,那就是身体在悄悄告诉你:状态不错,继续保持!

排便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一天3次以上,且质地稀薄,可能意味着肠道过快蠕动,营养吸收减少。长期如此,也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

现代社会节奏快,很多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却忽略了身体的“小提示”。便意就是身体发出的“敲门声”,该放下手机、起身去厕所了。别总是“等一下”,健康不会等你。

从社会层面说,城市生活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的排便习惯。快节奏、久坐、外卖文化,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排便困难。甚至出现了“厕所焦虑”,这不是笑话,而是现代都市病的新面孔。

心理压力也会影响肠道。脑子一紧张,肠子就跟着“打结”。很多人考试、面试、出差前,都会出现便秘或腹泻,这不是偶然,而是“肠脑互通”的结果。

想要每天顺利“通关”,其实并不复杂。饮食均衡、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心情舒畅,这四个关键词,缺一不可。做到了,自然就能“顺其自然”。

还有一个小技巧,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温和唤醒肠道。再加上固定的排便时间,比如早餐后十分钟,培养起生物钟,效果会比你想象中好得多。

不少人问我:“医生,是不是吃益生菌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说实话,益生菌不是万能钥匙,基础饮食没打好,光靠益生菌就像“搬水救火”,杯水车薪。

肠道的生态,就像一座森林,真正能改变它的,是你每天吃进去的东西和过的生活方式。长期稳定的生活习惯,才是肠道健康最坚实的后盾。

想要长寿,从今天开始,先从“顺顺利利上厕所”做起。规律的排便频率,不仅是肠道的喜讯,更是全身系统协同运转的好消息

别小看这每天一次的小事,它背后藏着的,是你身体的运行效率、营养吸收、免疫调节,甚至情绪稳定。大便次数,是身体的“体检报告”,每天都在默默更新。

人生几十年,吃喝拉撒都是学问。懂得关注自己的排便节奏,其实就是懂得倾听身体的声音。身体不会说谎,它的节奏,就是你健康的节奏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晓伟,孙忠实.排便频率与中老年人全因死亡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6):1007-1012.

2. 张扬,刘娜.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0):1180-1185.

3. 刘俊峰,王梦琪.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22,51(4):495-500.

来源:中医霍大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