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钟被骗52万!警方发布 22 起经典诈骗案,转发相互学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5:05 1

摘要:2025年6月8日,J某在下载某同性交友软件后,很快收到虚拟号码发来的彩信,内容竟是自己的裸聊照片。随后,J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持有更多照片,若不配合就公之于众。被恐吓的J某按要求下载“telegram”APP,对方在APP内发来多张合成的不雅照片,迫使J

近期,各类诈骗案件频发,涉及裸聊敲诈、投资理财、兼职刷单等多个领域,不少人因此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以下是近期典型诈骗案例及警示,务必提高警惕。

一、裸聊敲诈类:私密信息成勒索工具

2025年6月8日,J某在下载某同性交友软件后,很快收到虚拟号码发来的彩信,内容竟是自己的裸聊照片。随后,J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持有更多照片,若不配合就公之于众。被恐吓的J某按要求下载“telegram”APP,对方在APP内发来多张合成的不雅照片,迫使J某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最终J某共计被骗56095.85元。

二、投资理财类:“高收益”背后藏骗局

- 案例一:2025年6月2日,G某在抖音结识一名自称军人的网友,对方称当下是炒黄金期货的好时机,赚钱速度快。G某信以为真,按要求下载“ant messenger”APP,并在该虚拟投资平台通过银行卡转账、取现金等方式充值525000元。当APP内显示盈利,G某准备提现时却发现无法操作,此时才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525000元。

- 案例二:2025年6月6日,L某收到自称投资专家的短信,对方称有炒股内幕消息。L某按要求下载某加密聊天软件,点击对方发来的虚拟投资平台链接后,多次在平台充值、投资,最终同样因无法提现发现被骗,共计损失137879.21元。

三、兼职、刷单返利类:“低投入高回报”是诱饵

- 案例一:2025年6月2日,D某看到教育机构返还学费的广告,扫描二维码下载“宏达鑫盛”APP(疑似诈骗软件)。APP客服称在平台刷单可退学费,D某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代付网购订单等方式刷单,最终未收到任何返利,被骗4020.89元。

- 案例二:2025年6月5日,L某在小红书找网友购买成人用品时,被对方以“刷单才能购买且能赚钱”为由诱导。L某按要求多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付款刷单,后未收到返利,共计被骗45503元。

四、贷款诈骗类:“无门槛放款”引君入瓮

- 案例一:2025年6月2日,T某看到网上贷款广告后下载APP申请贷款,输入信息时被客服告知因操作失误导致贷款冻结,需支付保证金。T某通过网购代付、银行卡转账等方式支付58012.17元后发现被骗。

- 案例二:2025年6月4日,G某在快手看到快速贷款广告,联系对方后,对方爽快答应放款却要求先付手续费。G某通过微信红包、银行卡转账、支付宝转账等方式支付6457元后发现被骗。

- 案例三:2025年6月5日,J某在小红书看到贷款广告并联系对方,对方以需先付手续费为由,让J某通过银行卡转账、支付宝扫码等方式支付6727.32元,J某付款后发现被骗。

五、冒充公检法、好友诈骗类:利用信任实施诈骗

- 案例一:2025年6月3日,M某接到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境外电话,对方称其涉嫌非法集资,要求购买黄金并交给指定人员配合调查。M某按要求购买700多克黄金交给对方后发现被骗,共计损失654380元。

- 案例二:2025年6月3日,L某的QQ收到陌生人好友申请,对方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称有人用L某的QQ号码诈骗且已得手30000元。L某按要求将母亲的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告知对方,最终被骗15589.49元。

- 案例三:2025年6月8日,D某在微博收到陌生人私信,对方以好友名义请求代付网购订单。D某看到对方头像是自己好友,博文也是好友生活日常,信以为真帮忙付款,随后发现被骗,损失4535.72元。

六、约炮诈骗类:不正当需求遭利用

- 案例一:2025年6月2日,X某通过不正当渠道下载约炮软件,在客服指导下充值会员后,客服又以获取约炮资格、预支住宿费、车费等理由,让X某通过网络代购、支付宝扫码等方式支付多笔费用,X某最终发现被骗,损失27000元。

- 案例二:2025年6月4日,Z某通过不正当渠道下载约炮软件,充值会员后无法约炮,客服告知需先刷单才能约炮。Z某刷单多笔后发现被骗,损失5538元。

- 案例三:2025年6月8日,W某通过不正当渠道下载约炮软件,登录后客服以充值会员、做任务约炮等方式要求转账,W某通过扫描二维码付款、网上代付等多次付款后发现被骗,损失10483.84元。

七、冒充客服诈骗类:精准伪装迷惑性强

- 案例一:2025年6月3日,C某接到冒充抖音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开通了百万医疗保险服务,不关闭每月会扣费。C某为关闭业务,将银行卡卡号、手机验证码告知对方,被骗246361.56元。

- 案例三:2025年6月4日,W某接到冒充抖音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观看的直播需每月收费。W某为取消收费,将银行卡内资金转到对方指定账户,被骗3995元。

- 案例四:2025年6月6日,Z某在微博发布出售游戏账号博文,陌生网友冒充游戏平台客服联系,称出售账号需缴纳保证金。Z某通过网络代付支付保证金后发现被骗,损失5000元。

- 案例五:2025年6月7日,X某在闲鱼发布游戏代打信息,对方冒充平台客服联系,告知需缴纳保证金并将其拉入微信群。X某按要求在群内发150个20元微信红包,被骗3000元。

- 案例八:2025年6月5日,L某收到退税短信,称扫描二维码可实现企业快速退税。L某扫码后填写银行卡和验证码,随即收到扣费信息,被骗3800元。

警方权威提示

1. 投资理财需牢记:不懂的产品绝不投资,收益与风险始终成正比,不存在“稳赚不赔”的投资,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遇到“老师带单”等明显套路时,更要加倍警惕。

3. 凡是以“操作错误”“一次性返还”“账户冻结”“交解冻金”等理由诱导转账的,均为诈骗。不要贪图小便宜,这往往是骗子圈套的开始,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骗局。

4. 不要随意加入陌生群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群内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红包,需时刻保持警惕。

广大群众需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来源:文县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