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消防安全教育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合力的“大合唱”。乡村中小学的青少年则因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限制,难以接受到高质量的消防科普教育。活动启动前,紫云县消防救援大队、团县委、县教育局便召开专题协调会,围绕“如何让消防知识真正入脑入心”的核心目标,细化
“原来消防员的衣服这么重……”
“灭火器使用还要记住‘提、拔、握、压’四步!”
在安顺市紫云县消防救援大队
刚体验完消防装备操作的少先队员们
兴奋地分享着收获
这生动的一幕
源自紫云消防联合该县团县委、县教育局
共同开展的“红领巾相约火焰蓝
争做小小消防宣传员”主题活动
自2022年启动以来
三方精准联动、创新形式
将消防安全知识送到青少年身边
为未成年人筑牢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火墙”
政消校协同
下好消防教育“一盘棋”
青少年消防安全教育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合力的“大合唱”。乡村中小学的青少年则因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限制,难以接受到高质量的消防科普教育。活动启动前,紫云县消防救援大队、团县委、县教育局便召开专题协调会,围绕“如何让消防知识真正入脑入心”的核心目标,细化责任分工、敲定实施方案,确定活动首先面向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乡镇中小学开展,逐步辐射至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构建起“消防主导教学、教育组织动员、团委志愿协助”的联动机制。
紫云县消防救援大队主动扛起“知识供给”责任,不仅精心筹备消防宣传手册、器材教具等物资,还组建专业宣讲团队,提前开展内部培训,确保每一次讲解、每一场演示都专业易懂;县教育局充分发挥统筹优势,督促全县各中小学明确专人对接,做好学生组织、场地协调等工作,让活动有序落地;团县委则发动青年志愿者全程参与,协助维持秩序、引导体验,成为活动开展的 “得力助手”。三方紧密配合,为活动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沉浸式体验
让消防知识“活”起来
“纸上谈兵” 不如亲身体验。为打破传统安全教育的枯燥模式,活动创新采用“请进来 + 走出去”双轨模式,让消防安全知识以更生动、更贴近的方式触达青少年。
“请进来”——邀请近邻学校的少先队员走进消防站,开启“零距离”消防之旅。在消防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先后参观消防车库、器材装备室、消防员宿舍。看着能“变身”的抢险救援车、功能各异的破拆工具,听着消防员讲解装备用途;见证消防员45秒内快速穿戴消防服蹬车的“速度与激情”;还亲手摸一摸水带、试一试空气呼吸器,好奇心与求知欲被充分激发。互动环节中,消防员耐心解答“着火了能不能坐电梯”“家里电器着火该怎么办”等疑问,将实用知识融入轻松交流。
“走出去”——针对乡镇学校周边山林多、农房密集的特点,消防员还主动上门开展“定制化”宣传。通过播放乡镇典型火灾案例短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火灾危害;现场演示简易灭火器使用、模拟农房火灾逃生路线,手把手教大家掌握自救技能;重点讲解电线老化排查、森林防火注意事项等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每次宣传都配套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孩子们捂着口鼻、弯腰低姿,在模拟烟雾环境中练习疏散,“实战”体验让安全意识深深扎根。
证书激励
“拿到‘小小消防宣传员’证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光荣!现在我每天都会提醒爸爸妈妈出门要检查关电关燃气没有。”紫云县猴场镇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杨怡梅说。为让消防安全意识从“校园”延伸到“家庭”,活动创新设置证书激励机制。 每次活动结束后,紫云消防救援大队都会为表现突出的3名以上少先队员颁发证书,以“荣誉感”激发“行动力”。
截至目前,活动已累计颁发“小小消防宣传员”证书138张。90%以上的持证学生主动当起“家庭消防老师”,向父母、祖辈分享火场逃生技巧,提醒家人及时更换过期灭火器;有的还在班级里组织 “消防知识小课堂”,带动同学一起学习安全知识,形成“一人获奖、多人跟进,一人参与、多人获益”的良好效应。
成效看得见
安全之花绽满校园
三年来,“红领巾相约火焰蓝”活动持续深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安全答卷”:累计覆盖105所次学校,组织各类校园定制宣传活动215场,开展47场次到站参观体验,8000余名青少年直接受益;通过沉浸式体验,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率大幅提升,校园内“不懂消防、不会自救”的现象显著减少;更重要的是,紫云县全县校园火灾事故发生率较活动开展前下降60%,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平安一所校园”的目标。
活动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现在成了家里的‘安全监督员’,我们的消防意识也跟着提高了”;学校老师认为,“这种实践式教育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更有效,让安全知识真正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今,“校园主导、消防助力、社会参与”的青少年消防教育格局已在紫云县逐步形成。
▌来 源:紫云消防
来源:安顺消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