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探乌克兰矿山,钛矿争夺背后:重建生意还是地缘“新矿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4:43 1

摘要:这不是普通的外交访问,而是一次“矿产大侦查”,美方代表联合乌克兰官员,实地考察了两处钛、锆、铪矿资源。这也是美乌签署矿产合作协议之后,美方第一次亲自走进乌克兰矿山。

9月15日,一支美国代表团悄然现身乌克兰中部的基洛夫格勒州。

这不是普通的外交访问,而是一次“矿产大侦查”,美方代表联合乌克兰官员,实地考察了两处钛、锆、铪矿资源。这也是美乌签署矿产合作协议之后,美方第一次亲自走进乌克兰矿山。

这两处矿产都归韦尔塔控股公司所有。比尔祖利夫斯基采矿加工厂已经开采钛矿超过14年,而利卡日夫斯克矿床则储藏着钛、锆、铪等多种关键资源。

除了高端战略金属,连黏土、砂石、高岭土等建筑材料也一应俱全。

乌克兰经济、环境与农业部长索博列夫直接发文称,此类考察“对资源评估、投资决策、环境责任与社区发展都极为关键”。

换句话说,美国人这次是带着“挑货清单”来的,不是纯粹参观,是要为接下来的投资、合作做打算。

钛这种金属,或许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不强,但对全球高端制造业来说,绝对是未来“命门”。它是欧盟官方列入的34种关键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科技乃至新能源领域。

全球钛需求正快速走高,2023年市场分析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预计,到2034年,钛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536.5亿美元。

目前,乌克兰跻身全球十大钛生产国,产量甚至超过美国。最尴尬的是,长期以来,美国和欧盟都靠从俄罗斯进口钛,战前俄罗斯一度占美国钛棒材进口量近三分之一。

俄乌战争打破了这条供应链。美欧对俄罗斯最大钛企VSMPO-AVISMA实施制裁后,钛供应“告急”,价格一路飙升。

现在,虽然美欧还在进口部分俄钛,但进口量逐年下降,寻找“替代供应”成了紧迫任务。乌克兰恰恰手握“稀缺资源”,自然成了西方的新宠。

今年4月,美乌正式签署矿产合作协议。此后,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DFC)与乌方达成投资基金框架,9月3日刚刚开完第一次董事会会议。

根据协议,美国获得了乌克兰投资项目的“特殊权限”,涵盖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甚至国防项目。

但有传言称美国能“自动承购”基金投资的矿产项目,真相其实没那么夸张。

协议只保证美方有权获知潜在交易信息并参与谈判,乌企业仍可自主选择买家,没有强制性“优先权”。但对美国来说,能第一时间掌握矿区动态、优先对接谈判,已经是巨大突破。

韦尔塔控股公司CEO布罗德斯基也直言,美国人看中的,正是关键材料的“供应替代”。而这些矿产不仅能出口美欧,还是乌克兰未来重建的刚需,能带动就业,也能给地方财政“回血”。

美方代表团此行,既是为“脱钛”俄罗斯找出路,也是为乌克兰重建提前布阵。要知道,钛矿不光能做飞机、导弹,还能做核反应堆的燃料棒和控制棒。

俄乌冲突升级,西方高度警惕资源依赖风险,钛、锆、铪这些战略金属成了“新硬通货”。

乌克兰正极力把“关键原材料”打包成投资机遇,吸引美欧资本。根据协议,未来十年,相关投资基金的利润会全部回流乌克兰经济,优先用于本国重建。

美方得以深度介入乌克兰经济底层,既能锁定金属资源,又能巩固对乌克兰的战略影响一举两得。

佩列利金透露,目前投资基金正筛选“高质量”初始项目,18个月内要落地至少三个。“既能符合基金愿景,也要有实际开发条件。”换句话说,既要“看得见、摸得着”,又要有经济效益。

钛矿只是“开胃菜”,乌克兰手里还有锂、稀土等战略物资,未来都将进入美欧视野。随着乌克兰工业重建、国防升级,矿产争夺势必加剧。

对美国来说,乌克兰矿区不只是生意,更是地缘博弈的前线。

未来几年,乌克兰矿山将迎来更多西方资本、大型项目和高端技术。谁能率先拿下优质资源,谁就在新一轮工业链重组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美代表团首次走进乌克兰矿山,背后是对关键资源的全球争夺,也是乌克兰重建和产业升级的机遇。钛矿、锆矿、铪矿,这些埋在地下的宝藏,正成为新产业、新地缘的“筹码”。

矿山之争,不只是经济账,更是安全账、未来账。乌克兰的资源,已不是乌克兰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全球“供应链安全”的新战场。

来源:冷法有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