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让全息显示技术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研究团队通过将OLED技术与超表面技术结合,成功研发出一种可以从单个像素投射完整全息图像的全新光电器件。这一成果发表在《光:科学与应用》期刊上,有望彻底变革当前的全息显示技术格局。难道
来自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让全息显示技术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研究团队通过将OLED技术与超表面技术结合,成功研发出一种可以从单个像素投射完整全息图像的全新光电器件。这一成果发表在《光:科学与应用》期刊上,有望彻底变革当前的全息显示技术格局。难道说VR/AR的体验要被改写吗?
超表面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纳米级的结构精确控制光线传播的一种新型技术。作为近年来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核心是由数百万个被称为“超原子”的纳米级结构构成,每个“超原子”尺寸仅为人类头发丝宽度的千分之一。
这些超原子能够精确调控光的传播特性,基于光的干涉原理,通过精心控制光的相位、振幅和极化方向,实现对光线的精细操纵,进而重建出逼真的三维图像。
传统的OLED显示器在图像生成方面,通常需要数千个像素协同工作,才能构建出一幅简单图像。
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另辟蹊径,通过巧妙地将OLED与超表面结合,创造出的新型器件打破了这一局限。团队负责人格雷厄姆・特恩布尔教授指出:“我们研发的新方法,允许从单个OLED像素投影完整的图像,这是对传统显示技术的重大革新。”
并且OLED技术本身具备诸多优势,除了常见的平面光源、低功耗特性外,还拥有优秀的颜色控制能力,能够呈现出极为丰富且准确的色彩,同时,它与其他光学组件的集成能力也十分出色,为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提供了良好基础。此次与超表面技术的结合,更是发挥出了1+1>2的效果。
这项新技术的诞生,为众多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领域。
传统的VR和AR设备,大多基于LCD或OLED屏幕,而这些技术在景深和视觉舒适度上有一定局限。而全息显示技术,则能提供更自然的景深感,有效缓解用户的视觉疲劳,提升沉浸感,带来更为真实的体验。
在工业和科学应用领域,该技术同样潜力巨大。例如,在高分辨率显微镜中,单个像素的全息投影可以实现更清晰、更精准的微观成像,助力科研人员对微观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它有望帮助医生获取更详细、准确的人体内部信息,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将迎来新的变革。
不过,尽管看起来这一成果充满潜力,依然有不少技术人员对它提出了质疑。因为纳米级结构的制造向来是高成本、工艺复杂的代名词。这项新技术,是否真能解决传统全息显示由于长期依赖激光器和复杂的光学系统,而产生的高成本、复杂性等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团队也给出了回应。他们表示,已经与半导体制造商合作,探索如何在现有的生产工艺中实现大规模生产。通过这一合作,实验室中的技术突破可以转化为实际产品,最终走向产业化应用。
伊弗・塞缪尔教授提到,这一成果有望消除超材料普及的障碍,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它不仅为VR/AR等领域的用户体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消费级电子产品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来源:男科医生磊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