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当然不认识胡志标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23:58 1

摘要:经常刷到胡志标的短视频,了解胡志标故事的人,平均年龄应该在40岁以上。胡志标出生于1969年,与雷军、余承东同岁,“中山三剑客”里他是最年轻的,何伯权、段永平分别是1960年、1961年,胡志标还在“知天命”,何伯权、段永平已是“耳顺”。

经常刷到胡志标的短视频,了解胡志标故事的人,平均年龄应该在40岁以上。胡志标出生于1969年,与雷军、余承东同岁,“中山三剑客”里他是最年轻的,何伯权、段永平分别是1960年、1961年,胡志标还在“知天命”,何伯权、段永平已是“耳顺”。

胡志标的简介写着,家电行业先行者、爱多VCD创始人、27岁27个亿、央视标王。这些标签,高度精炼,有穿透力。胡志标不愧是深谙传播的当年“标王”,很会打广告,但同时,这些也都故去了,属于上一个时代。胡志标的介绍,简而言之都是反复强调——我当年很是英雄。

现在最热的一个是AI,一个就是怀旧了。大概是因大家都彷徨,也没有可以借鉴参考的模版吧,以前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并不害怕,因为彼岸有存在,确信渡河就有新的天地,以前各行各业不是学欧美,就是看日韩,现在应该学谁呢?这种彷徨,是怀旧情绪盛行的原因,胡志标的流行就是一种怀旧。我们怀念那个英雄不问出处,人人都有机会的大时代,更美好的是,那时候我们都年轻,只是,时代风驰,先行者成了先驱先烈,家电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这样,多少当年一时英雄,风吹雨打去,孤零飘落起,繁华处即英雄冢,时势使然。

美人最怕迟暮,英雄最怕的是老骥伏枥——有千里之志,困守病残老身,环境已然巨变,时移势易。

巨变的,除了各自人生,应该还包括彼此的“友谊”。如题所说,段永平当然不认识胡志标了——段永平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段永平,胡志标却还是原来那个胡志标。

胡志标提段永平,经历了两个阶段,以前称他是“阿段”,后来直呼其名“段永平”。

“阿段”这种名字中取一个字前面再加个“阿”的方式,是两广地区的传统,“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南下打工蔚然成风,《外来妹》等影视作品的热播推波助澜,也曾风靡一时。“阿段”称谓在OPPO、VIVO等步步高系公司还经常这么称呼段永平,以显得亲近,平等,跟京东称东哥不称刘总一样。但这种方式在广东也已经不流行了,现在广东,年轻人称呼是靓仔靓女,中年人嘛,那就是叫老板。

时代变了,称呼也变了。

胡志标点评段永平,最初是各种引以为荣,夸阿段做得好,夸阿段如何厉害,现在是义愤填膺,愤愤不平,讲得是段永平如何沽名钓誉,如何忘恩负义,总之是个小人,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态度转变之快,让人咋舌,不像男人间的友谊决裂,更像情侣分手后的恼怒,悔不当初,这背后的原因好像是段永平在雪球上回复网友说,跟胡志标不熟,段永平的回复只用了他,甚至没有提胡志标的名字。

胡志标和段永平,应该是认识的,至于熟不熟,是不是朋友,还算不算朋友,两位心中都有自己的尺度,当然,也有彼此也都有自己的算计。古人有太多话来描述如此,有“君子绝交,不出恶语”,有“英雄就怕见老街坊”,也有“仗义每逢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等等,莫衷一是。同样过往,有人认为是黑历史,也有人认为是来时路。

从段永平的人生轨迹来看,他喜欢转身,每逢十字路口的抉择,都要深思熟虑,做出抉择后,便不拖泥带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胡志标呢,却是截然相反,他做决策更偏性情,爱恨分明,行事率直。

严格来说,段永平和胡志标,本就是两类人,因缘际会,相交一时,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现在他们各自回到了各自的轨迹,也谈不上谁负了谁,区别也只是有人喜欢追忆往昔,也有人习惯轻装向前。段永平适应雪球,胡志标适合抖音、视频号,这是两个世界,仅此。不是因为胡志标落魄了,段永平成功了,两人才分道扬镳。

中山三剑客的故事,很感慨,三位人生跌宕起伏,总结起来还是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胡志标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读书最少的,只有中学毕业,锒铛入狱前爱多VCD败局已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故事,复出后数次创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来做起顾问,顺手做起“自媒体”。自媒体时代的胡志标,比起出狱后数次创业更有影响力。胡志标还是当年的胡志标,纵马长歌,快意恩仇。我的理解是,复出后创业失败,因为商业环境变了,胡志标跟不上时代,短视频时代有了往日荣光,因为舆论环境像当年。胡志标在抖音、视频号的同温层找到了应许之地。

何伯权是三剑客中最年长的,经历也最为丰富,做过民办教师,卖过皮鞋,当过镇团委书记,做过药厂副厂长。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如果不卖乐百氏,或许就是现在的钟睒睒了,当然,以当年云波诡谲的政商关系来看,他大概率可能是李经纬。

中山三剑客,何伯权走得稳,段永平走得远,应该还是跟他们的学习能力强有关。何伯权初中毕业后又考了中山大学,卖掉乐百氏后去美国学习过一段时间,段永平则是浙大本科,人大硕士毕业的,段永平出生书香门第。当然,段永平为人处事,受家庭影响很深,尤其是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洗礼——这也是段永平这个年纪,对“家乡”保持亲近又疏离感的根源。三剑客中,何伯权和段永平还有联络,不仅因为他们都做投资,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更重要的还是他们都经历过同一个特殊时期,待人接物,看世界做取舍底层逻辑类似。胡志标是另一个代际的人。

中山三剑客,三个都是被时代选中的幸运儿,胡志标胆子大,段永平天赋高,当然,想得也自然多。最终影响他们走得更远的,除了“幸运”,还是学习能力以及人生的底层架构。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胡志标还是当年那个胡志标,段永平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阿段了。

段永平在雪球的网名是“大道无形我有型”,个人签名写着,“…人们关注我们往往是因为我们做了的那些事情, 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程度上还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我的能力圈有限,大部分公司我都不了解。我喜欢的公司我会说的,不用问。我偶尔会选择屏蔽我不喜欢的语言和发言者”。

“大道”一词我想起左宗棠和胡雪岩的那段故事。胡雪岩与左宗棠相交甚深,左宗棠收复新疆,胡雪岩出力甚多,回报也颇为丰厚。胡雪岩破产,因为盛宣怀设局,这是清廷权力斗争的延展,盛宣怀是李鸿章的钱袋子,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濒临绝境时求助左宗棠,左宗棠留下一句话:大道如浮云,随风各消散。

形势比人强,形势也逼人强。

李白《月下独酌》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来源:科技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