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夕阳洒金,晚风拂过清源镇韶托村的湖面,泛起层层金波。在山与湖露营地,灯光渐起,节奏明快的音乐穿透夏夜,“清凉一夏·律动韶托”青年音乐汇正火热上演。台上,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的返乡大学生纵情高歌;台下,数百名村民、游客挥舞荧光棒,欢声笑语与热烈掌声交织成一片。这是
夕阳洒金,晚风拂过清源镇韶托村的湖面,泛起层层金波。在山与湖露营地,灯光渐起,节奏明快的音乐穿透夏夜,“清凉一夏·律动韶托”青年音乐汇正火热上演。台上,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的返乡大学生纵情高歌;台下,数百名村民、游客挥舞荧光棒,欢声笑语与热烈掌声交织成一片。这是由寿宁返乡大学生自主策划、组织执行的第三场音乐汇活动,不仅是寿宁县今夏最动人的文旅名片,更是寿宁县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缩影。
夜晚韶托村音乐节现场 张京丽 摄
今年暑期,团县委以“扬帆计划”和“三下乡”社会实践为重要抓手,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推动三百余名高校学子深入我县基层一线,开展实习实践、志愿服务与走访调研,覆盖全县14个乡镇,累计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实践成果。
团团的“七彩假期”暑期公益课堂
在鳌阳镇青少年之家,实习大学生团队办起了“七彩假期”公益课堂,依托专业特色优势,为40多名青少年儿童打造涵盖科创、美术、体育、心理健康等多元化课程;在南阳镇含溪村,实习大学生担任“少年军校”暑期夏令营的“实习导师”,为30余名少先队员量身定制国防教育、团队拓展等特色课程,有效丰富了乡村少年的暑期生活。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实践队开设福船非遗公益课程 陈浩明 摄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践队直播助农
来自全省高校的50余支“三下乡”实践队分赴武曲、清源、斜滩、大安等乡镇,开展教育支持、农技推广、健康义诊、文化传承等多样化志愿行动。在武曲镇西塘村,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践队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设计出“茶小侠”区域公共IP形象及系列文创产品,显著提升地方茶产业品牌影响力;在斜滩中心小学,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实践队为数名留守儿童开设福船非遗公益课程,推动海洋文化与乡土教育深度融合;福建农林大学青年通讯社实践队则运用数字媒体、AI生成技术,为下党乡、清源镇韶托村量身打造文旅宣传片与创意IP,有效助推乡村旅游热度提升。“我们不只是来学习参观的,更是将专业所学融入地方发展当中,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陈漪雪自豪地说。
福建农林大学青年通讯社实践队为韶托村制作宣传视频和文化IP
为全面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转化率,团县委创新推出“一队一策”跟踪服务机制,为每支团队配备“大学生向导”与定制化文旅资源包,推动实践成果落地生根。同时,依托短视频、微信公众平台等融媒体手段,精心打造“青农学徒”“扬帆·青语”等系列宣传视频,全网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真正实现了“实践有声、青春有影”的传播效应。
在校大学生与“青”农人精心打造的“青农学徒”系列视频 陈浩明 摄
“从前觉得家乡安静,现在发现这里处处是舞台,只要我们愿意创造。”参与“清凉一夏”音乐汇策划的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学生雷敏暄感慨道。2025年的夏天,青年实践不再是单向的“付出”,更是深度的“双向赋能”——乡村因青春更显活力,青春因实践愈发丰盈。
数百名人大学子“云端”游览寿宁县下党乡
下一步,团县委将持续深化“扬帆计划”与“三下乡”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实践边界、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高校青年走进寿宁、服务寿宁、留在寿宁,在这片绿水青山间书写担当、播种热爱、共创未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更加澎湃的青春动能。
通讯员 陈璐 周玮烨
编辑:周义铭 林娜
校对:郑永桦
审核:李廷华
在看你就赞赞我!
来源:寿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