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适戴上36个博士帽,成为西方眼中的中国学者“代表”,这一幕历史没有太多铺垫,也没有人思考背后意味。博士帽一个接一个,气氛有些怪,就像给人披上沉甸甸的光环,却没有问一句,这顶帽子究竟是谁要你戴、你又甘心戴多久?
胡适戴上36个博士帽,成为西方眼中的中国学者“代表”,这一幕历史没有太多铺垫,也没有人思考背后意味。博士帽一个接一个,气氛有些怪,就像给人披上沉甸甸的光环,却没有问一句,这顶帽子究竟是谁要你戴、你又甘心戴多久?
很快,他便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西化旗手”。这不是无迹可寻。1929年,他在文字里正式喊出“全盘西化”。当时没人觉得怪,知识分子多被时代推着走,要么左,要么右。胡适说得痛快,中国什么都不如人,“集合了贫、病、愚、贪、乱于一身的五鬼之国”。这话如果放在今天,分分钟在网上炸锅,可那时的气氛,是不是也有压抑成风的意味?他说自己悲愤,可他到底悲什么?
现实是残酷的。国门一开,从政权到民生,中国每个缝隙都在流血。有时候想啊,胡适那一代人失去的太多,也许才把自卑写进骨头里。可他偏要以“百事不如人”笼盖一切,这种全盘否定,其实就像把自己打包卖了事。难道真的是,这么多年的苦难,教出了一个喜欢自嘲、否定的民族?但这样断言也太绝对了吧。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铁蹄洗劫东三省,沦陷区哀鸿遍野。胡适却开始推崇妥协、和平。软化忍让的言论一波接一波。在文章、信件里他写得很直白,认满洲国合法,割让东三省,换和平几十年,说到底,中国对抗不了日本。
有些声音替胡适辩护,说他务实、讲理性。可不少人更愤怒:不是心软,是可耻。友人博斯年在报纸上公开对胡适“破口大骂”。说中日之间没有和平退路,把希望寄托在妥协,纯粹是痴人说梦。可那些谩骂和指责里,又有多少偏见和误解?这倒是另一个谜。
细想下来,胡适其实有他的软肋。他批评中国一无是处,心里恐怕也有旧时代文人的无可奈何。他怕再输,倒不如认输。跪着也好过被打倒。也可能,他学的是西方那一套处世哲学,该屈就屈。只不过,时代不等人,不站起来,就要被碾压。
蒋介石觉得用胡适跟西方打交道有用。把他塞到美国当大使,盼着争取支持。结果呢?胡适到美国不是为抗战奔走,到处宣传中日和平,还不断抹黑国内抗日力量。对中共的态度更是不留余地——要“斩尽杀绝”。
美国对胡适态度挺奇怪。博士帽戴了不少,大使名头也是响当当。但公开场合,真正被美国主流社会当回事的人,反而没几个。对中国抗战真正出力的,也不是这些留洋毕业、整天与西方媒体打交道的买办派。美国当时的亲日力量、各财团的利益远大于博物馆学术那点人情。胡适不太清楚自己是个政治牺牲品还是舆论工具。
蒋介石的日记后来传出来,评价胡适的语气冷到冰点。“对国家和战事毫无贡献!”“品格堪比野犬狂吠!”这些话流出了历史尘埃,就像一根钉子,钉在胡适的民族形象上。那些天天拿胡适说事的美粉、公知、润人,再怎么美化,也掩盖不了现实的嘴脸。
三四十年代那个乱世,哪有谁真的争得了体面?有人主张对抗,有人苟且偷安。选择妥协和抗争,其实一条路走到黑,无非都是为活下去。只是胡适着了魔一样,把自卑变成自豪。全盘西化成了公知美粉的话术根,从大学到网络论坛,换了人讲,骨子里还是“百事不如人”那一套。
钱学森就很不一样。一句“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直接把自信甩了出来。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既直白又硬气。多少人因为这句话,才在高压下坚持下来了?火箭升天、原子弹爆炸,不等人。不自信、怕失败、认命,什么事都做不成。
网上还有那群“高知”整天唱衰。什么华为芯片造不出来、比亚迪必然失败、鸿蒙操作系统不过是笑话,美国金融制裁就能让中国经济塌方……这些声音跟胡适的论调何其相似。老祖宗的话筒、润人、美粉、跪族一代接一代,表面套上现代技术论调,内核还是“有奶就是娘”的逻辑,遇事就训斥自家孩子,看到别人家好就下跪。
何院士、张维为被人围攻的时候,几乎就是胡适那一套论调的升级版。只要谁说中国好一点,立刻群起而攻之,说拍马屁,说自欺欺人。可如果历史如胡适讲的那样,那还有什么可努力的?这是什么逻辑?转念又想,现实真不像教科书上那样明显。谁对谁错,一点不见得。过去胡适喊“百事不如人”,今天网上还是那套批判自家文化、贬低自己贡献的论调,难怪,都有那么点自怜和自卑在里面。
现在再说科学无国界这种陈词滥调,只是一套自甘堕落的挡箭牌。国内的技术难题没人帮你,只能自己啃骨头。美国制裁下,华为研发鸿蒙、芯片自产,靠的不是国际合作,是真刀真枪。其实,这也是一种硬气。不是所有人都信胡适的话。有人信,有人不信。
但话又说回来,时代变了,人变了,历史叙述方式变了。胡适那种百事不如人的论调,如果用今天的数据、案例去看,还能站住脚吗?比如国内新能源、5G、医疗科技近年的成绩早就逆袭西方。国际期刊统计,2023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世界第一。都市地铁里一群年轻人讨论数字货币、比亚迪、义乌快递,夜里打游戏的程序员在敲键盘。很有意思,你说自卑的人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当然也不排除,有那么一部分人就是认同胡适。他们觉得抗争没用、创新无望、只会闭门造车,老老实实像胡适那样崇洋才对。这话乍一听有点道理,可细细一想,自己否定自己,只能越走越窄。谁能保证下一个成功的不会就是中国人?科学评价不是靠自卑、自贬、跪舔换来的。现实里,创新不是一时一地的宠儿,时间拉长了,谁都能有高低起伏。可能明天换一家美国大企业倒闭,谁知道。
总结归纳其实也没用,世界一直都是不完美的。胡适说中国百事不如人,其实是时代失语的产物。今天科技崛起、文化自信其实早已暗流涌动。你问我哪个更合理,我还真说不清。前后矛盾不重要,重要的是,总有一群人在努力拉世界的平均线。谁赢谁输,历史会慢慢给出账单。
中国百事真的不如人?三天两头的舆论风暴,网络喷子、梦想家、产业工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证明答案。胡适的影子还在,偶尔黑云压城,但身后站着的,是越来越多用实力说话的人。
这事,或许没有终极答案。
来源:极速百香果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