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执厥中——睽卦六五爻的合睽之道:包容→通幽→交孚→德礼以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0:57 1

摘要:《睽卦》的六五爻,如果以时位之象而言,则为《睽》之日久,《睽》之日深之象。深到什么程度呢?深到厥宗噬肤。深到骨肉相残,深到众叛亲离。

引言

《睽卦》的六五爻,如果以时位之象而言,则为《睽》之日久,《睽》之日深之象。深到什么程度呢?深到厥宗噬肤深到骨肉相残,深到众叛亲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像六五爻这种因《睽》——意见不合、相互怀疑、各走各路,而导致积怨日久深、积怨日深,最后厥宗噬肤——同宗骨肉相残,众叛亲离的现象——画面、画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没有。

那么作为处《睽》之主的六五爻,在面对这幅画面、画像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本文试为探讨。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都已经《睽》到厥宗噬肤了,都已经《睽》到同宗骨肉相残了,都已经《睽》到众叛亲离了,那么就让它分离。如果像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如果像这样做,又会有什么过咎呢?

如果实在不能弥合分歧,那么及时止损,及时分道扬镳,未尝就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睽卦》的上卦为三爻离卦,六五爻为离之主。三爻离卦除了有附丽之用,还有离开之用。

《睽卦》的互卦中,除了有《既济》之象,还有《未济》之象,在《睽》,未必就能合《睽》成功。如果实在不能合《睽》,那么及时分离,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又有什么过咎呢?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乃是常态。既然实在尿不到一块,那么用《睽》之离,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又有什么过咎呢?

道不同则不相为谋。《睽卦》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睽》能合的前提条件是有“同”而能有异而合。如果道不同,那么及时用“离”,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六五爻的爻辞中出现的那个“噬”字,和《噬嗑卦》有关。《噬嗑》者,“食合”也。然而《序卦传》有云: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同样的,合《睽》,亦绝非“苟合”。此可为《睽卦》“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之意与用一。

《同人卦》象辞有云: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睽卦》的六五爻在合《睽》之前,必先辨其“同异”。此可为《睽卦》“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之意与用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金刚经》有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睽卦》彖辞有云:天地睽而其事同也。

如果其事同、其道同,如天地虽《睽》而其生物之事同、之道同,只是行有差别——行有乖离、行有《睽》,那么六五爻往而合《睽》,又有什么好后悔和过咎呢?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此《睽卦》六五在三爻离卦的“附丽”之用。此可为《睽卦》“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之意与用二。此可为《睽卦》彖辞“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的合《睽》之用。

六五爻有在”中”之象。《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用《睽卦》六五合《睽》之前,必也先叩其两端,而后可得其“中”。如此,像这样,方可应六五爻的在“中”之象。

六五爻唯有在“中”而后可以言“往何咎?”。六五爻唯有在“中”而后可以言“往有庆”。否则,恐怕会有事与愿违之忧与咎。只是,六五爻当何以用“往”呢?

《睽卦》之“往”

《睽卦》之“往”,必先求无咎。这是《睽卦》的初九、九二、九四爻反复强调的一件事情。所以者何?

因《睽》有意见分歧、有疑神疑鬼,要想合《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容易动辄得咎的事情。故用《睽》、合《睽》之“往”,必也先求无咎。

首先是初九爻之含弘包容,首先是初九爻之“见恶人无咎”。再则是九二爻之曲径通幽,再则是九二爻之“遇主于巷,无咎”。又则以九四爻之小心翼翼地以诚相待,又则以九四爻之“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而后可以言六五爻合《睽》之“往”。

《睽卦》六五爻之“往”,则卦成《大有》而又有《履》之象。以《大有》而往,则以“德”而往,以《履》而往,则以“礼(理)”而往。

德与理,皆道也。无论是初九爻之“见恶人无咎”之往还是九二爻之“遇主于巷,无咎”之往,又或者是九四爻之“遇元夫,交孚,厉无咎”之往,皆往之有道。

合《睽》有道,合《睽》不可失道,《睽卦》九二爻的爻象辞以“遇主于巷,未失道也”,对此进行了说明。作为合《睽》之主的六五爻用“往”,不能不以此为意。感谢阅读!!!

更多《易经》内容,百家号,书生弘毅,《易经入门》、《易经进阶》、《经史互参与易经运用》专栏——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浴火观星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