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剑篇》中看龙泉宝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23:03 1

摘要:"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首唐代名将郭震所作的《古剑篇》,以磅礴笔触勾勒出龙泉宝剑的诞生传奇与不屈气魄。诗中"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首唐代名将郭震所作的《古剑篇》,以磅礴笔触勾勒出龙泉宝剑的诞生传奇与不屈气魄。诗中"昆吾铁冶飞炎烟"暗喻宝剑以昆吾山神铁锻造,"红光紫气"彰显铸剑时的天地异象,而"名龙泉"三字,揭示其本名"龙渊",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称"龙泉"。此诗不仅成就郭震从罪臣到高官的命运转折,更成为咏剑绝唱,令龙泉宝剑的凛凛寒光穿越千年。

龙泉宝剑的传奇始于春秋战国。铸剑宗师欧冶子与卞翠凤在浙江龙泉的寒泉畔,以"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剑,献于越王勾践伐吴。其工艺之精,令剑身"如霜雪",纹似"青蛇色"与"绿龟鳞",锋芒可"削铁如泥,吹毛断发"。汉代起,龙泉剑从战场利器渐为权贵佩饰,至唐代更成贡礼珍品。唐乾元二年(759年),此地因剑得名"龙渊县",后改"龙泉",剑与城名从此交融。

其锻造技艺堪称鬼斧神工,需经炼、锻、磨、淬等二十余道工序。匠人千锤百炼,使剑身兼具"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质。淬火时以龙泉水冷激,赋予剑魂;装具更极尽华美——玉匣雕莲花,金环映明月,花梨木鞘饰银铜镂花。正因如此,它令"游侠珍爱,英雄倾心",李白仗之壮游天下,吟出"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的豪迈。

龙泉宝剑更是精神图腾。郭震借剑喻才,以"虽埋尘土,仍夜夜气冲天"抒写士子不灭壮志;李商隐读此篇而叹"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道尽文人共鸣。其文化血脉绵延不息:宋代列为贡品,清代深化内涵;1915年亮相巴拿马世博会,向世界展露东方匠心;新中国成立后,更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礼重器。

今日龙泉宝剑厂承袭千年薪火,1956年集民间匠人成立合作社,制定工艺标准,创新材质技法,将刀剑升华为艺术收藏品。厂区设磨剑坊、论剑亭,融文旅于一体,手工作品众多,声名远播海外。从欧冶子寒泉淬火,到郭震诗篇撼动朝堂,再到当代"非遗"焕新——龙泉宝剑的寒光,始终映照着华夏民族的刚毅魂灵与不朽匠心。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