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1月28日,99岁的投资巨擘查理·芒格在加州安详离世,留下了一座思想宝库。他是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幕后智囊”,更是一位终身学习者与智慧传播者。他从律师转型为投资大师,凭借多元思维模型和超凡的洞察力,帮助伯克希尔公司创造了
智慧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思维方式的升华
引言:穿越世纪的智慧之旅
2023年11月28日,99岁的投资巨擘查理·芒格在加州安详离世,留下了一座思想宝库。他是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幕后智囊”,更是一位终身学习者与智慧传播者。他从律师转型为投资大师,凭借多元思维模型和超凡的洞察力,帮助伯克希尔公司创造了年均20.3%复合收益率的投资神话。
芒格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过离婚、丧子之痛和事业挫折,却将这些苦难转化为智慧的养分。他常说:“如果没有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让我们透过芒格的生命历程与哲学思想,探寻那些超越时代的永恒智慧。
一、逆向思维:颠覆常规的智慧
芒格思考问题有一个独特习惯——逆向思维模式。他常说:“‘推翻常规思维模式’,总是反过来想。”这种思维方式源于他年轻时在军队担任气象分析员的经历。当时他不是考虑如何保证飞行员安全,而是思考什么会杀死他们,然后将所有精力集中在预测雪、冰或雾上,忽略其他一切。
这种“反过来想”的哲学在芒格的投资和生活中应用广泛。他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农人说:“如果我知道自己死在哪里就好了,那样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这句无意间的话让芒格恍然大悟——如果知道如何痛苦,人就更容易幸福;知道怎么赔钱,也就懂得了赚钱。
芒格认为逆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能力圈原理:认知边界的艺术
芒格的投资哲学中有一个核心概念——“能力圈”。他认为:“没有清晰边界的能力不能称为真正的能力。”他和巴菲特很快就能将潜在投资归类到“太难”这一类型中,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些投资项目,不会做太多纠缠,而是选择离开。
能力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扩大的。芒格一向推崇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正是他扩大自己能力圈边界的方法。从保险业、银行、新闻媒体到糖果制造、航空、皮鞋制造业,芒格从自己的能力圈出发,不断扩大边界——正是源于他对自我认知不足的认识:先承认自己所不懂的,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多元思维:格栅模型的魅力
芒格著名的投资决策模型——格栅模型,是一种融汇多学科思维模式并综合运用的思维模式。他解释说:“试图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这是处理问题的笨办法,就像在手握锤子的人眼里,万事万物都像是钉子。”
芒格本人不仅有法学、气象学的学科基础,还大量学习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哲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他认为:“每个人都过度重视那些可以量化的东西,因为他们适用于他们所学的统计学方法,并且不会与那些可能更重要却难以测量的东西混为一谈。”在格栅模型的指导下,芒格终其一生都在极力避免这种倾向。
四、终身学习:阅读的力量
芒格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他每天六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地方安静地阅读。巴菲特称他是“长着腿的两脚书柜”。2018年,芒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一周要读20本书。
学者李录曾讲过一件往事:多年前他去拜访芒格,被邀请共进早餐。当他准时到达后,发现芒格已经坐在那,正聚精会神地看报纸。第二次、第三次约会时,李录分别提前了一刻钟、半小时到达,但仍早不过芒格。每次约会,他都远远地看见芒格一个人坐在那儿,安静地读书看报。
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也正是广泛的阅读,为他丰富了头脑,拓宽了眼界,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
五、拥抱错误:复盘的价值
芒格一生投资了许多公司,几乎从不失手。当有人问他如何保证自己做的决定都是对的时候,他回答说:“我有个错误清单,每次做任何决定之前,我都会看一遍。”
刚开始进入投资领域时,芒格也遭遇过失败。在纺织、制造、航空等行业,他曾因判断错误而投资,结果损失了很多。但这些经历,都被他认真记下来,当做反面教材反复咀嚼。不断的自我反省,让他得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也让他具备了超越常人的眼光。
正如他在《芒格之道》中所言:“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是一种美德。”
六、格局与远见:超越琐事的智慧
在一次访谈中,有人问查理·芒格: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幸福的生活?芒格想了想,说:“我的建议是,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烂人破事,就像一头头扑向我们的猪。你越与之较劲,越是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把自己也拖入污浊的泥淖。拒绝和一头猪摔跤,其实放过的不是猪,是自己。
芒格认为,对于烂人破事,死磕到底,只能将精力耗费在不值得的事物上。及时远离,才能为真正有意义的事腾出空间。少纠缠烂事,多提升自己。不断放大你的格局,停止在琐事上沉沦,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七、长期主义:时间复利的魔力
芒格和巴菲特都是长期主义的忠实信徒。他们投资的不是股票,而是企业;不是短期波动,而是长期价值。这种长期视角不仅体现在投资上,也体现在他对人生的态度上。
芒格曾经说过:“只要做好准备,抓住人生的几个机会,迅速采取适当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财富就会得到极大增长。”他不追求频繁交易,而是耐心等待那些真正难得的机会,一旦出现就重拳出击。
这种长期思维也体现在他的慈善事业上。他向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捐赠了数亿美元,去世前不久还刚刚把自己持有的一些伯克希尔股票捐赠给加州的一个博物馆,这些股票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
结语:芒格智慧的当代启示
查理·芒格留下的不仅是投资智慧,更是一套完整的生活哲学。他倡导的多元思维、终身学习、逆向思考、能力圈原则等理念,超越了投资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复杂世界的思维工具。
在《穷查理宝典》中,有一句名言:“未来属于那些能够摆脱地球束缚而上升的人。”芒格自己正是这样的人——他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超越了出生的环境、早期的挫折和行业的局限,成为了一个真正“摆脱地球束缚”的人。
虽然他已经离世,但他留下的思想宝库将继续启迪后人。如他所言:“你不必非常出色,只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比其他人聪明一点点就够了。”这种长期主义、持续进步的哲学,或许正是芒格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智慧不在于知道所有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思考问题——芒格用他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为我们展示了思考的艺术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