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科技圈最热闹的莫过于半导体行业的并购重组大戏。9月15日晚间,普冉股份一则收购公告引爆市场,股价次日直接封死20cm涨停。作为一名浸淫市场多年的量化投资者,我深知这种热闹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博弈。
最近科技圈最热闹的莫过于半导体行业的并购重组大戏。9月15日晚间,普冉股份一则收购公告引爆市场,股价次日直接封死20cm涨停。作为一名浸淫市场多年的量化投资者,我深知这种热闹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博弈。
普冉股份拟收购珠海诺亚长天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控股权,间接控股香港半导体企业SkyHigh Memory Limited。这家公司专注于高性能2D NAND及衍生存储器产品,技术实力不容小觑。消息一出,市场反应热烈,今年以来重组指数累计涨幅已超30%,远超大盘表现。
一、并购热潮背后的机构逻辑
看着这些热闹的并购案例,我不禁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的困惑:为什么同样的消息,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却亏得血本无归?直到我开始用数据说话,才明白其中的奥秘。
申万宏源研报显示,仅2025年8月科创板就出现7起重大资产重组或定增收购案例,其中半导体领域占5起。头部企业"补链强链"成为主要方向,多数并购围绕产业链布局展开。
泰凌微拟收购上海磐启微电子的案例尤为典型。两家公司在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领域将形成深度协同。这种专业领域的并购往往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预期差才是真正的战场
股市炒的是预期差而非现实差。这个道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理解。所谓预期差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不对称状态。而要打破这种不对称,唯有依靠数据。
记得2025年7月,"奥康国际"发布业绩预亏公告时股价却逆势上涨的场景吗?当时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消费环境明明没有好转,为何股价却能持续走强?
我用十年积累的交易行为数据给出了答案:从2025年4月中旬开始,"奥康国际"就受到机构资金的持续追捧。图中橙色柱体显示的机构资金活跃程度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趋势。
PS1:
下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反观"英搏尔",虽然业绩预增却股价低迷。交易行为数据显示机构资金对其兴趣缺缺。
为什么我们觉得股票难做,本质上来说,就是因为你没有看到真实的交易现象,如果你连真相都不看到,还谈什么盈利,所以先要从看到真相开始。
三、数据才是投资的罗盘
回到当前的半导体并购热潮。数据显示市值200亿元以下、资产负债率低于20%、评级机构数超5家的TMT板块股票共有46只。这些个股财务基础扎实,并购潜力强。
新经典、泰凌微、聚辰股份等资产负债率不足10%,为公司后续并购提供了充足空间。这46只个股年内平均涨幅超35%,远超大盘表现。
但我要提醒的是:热闹的表象下往往暗藏玄机。臻镭科技、长光华芯等涨幅超过90%的个股多有并购重组动作。索辰科技收购北京力控元通科技51%股权;概伦电子收购成都锐成芯微科技和纳能微电子股权。
十年的量化投资经验告诉我:市场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而要打破这种不对称:
第一,不要被表象迷惑;
第二,学会用数据说话;
第三,关注机构行为而非消息本身;
第四,找到适合自己的分析工具。
回到开篇的普冉股份案例。收购消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清资金流向和机构态度。这才是决定股价走势的关键因素。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来源:小雅攒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