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直播平台兴起,土特产直播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这种“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的产销模式,正在重构农产品流通格局。“数字助农”既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赛道,也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浩锐
随着直播平台兴起,土特产直播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这种“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的产销模式,正在重构农产品流通格局。“数字助农”既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赛道,也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土特产的火爆“出圈”,一些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据部分消费者反映,通过直播间下单收到的产品要么与宣传介绍“货不对板”;要么经过长途运输货品损失严重;要么包装上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和配料表等,有“三无”产品之嫌。
土特产作为一个代表地方特色的品类,其背后承载着地方品牌的声誉和无数农民的生计,只有诚信为本,深度擦亮这块富民的“金字招牌”,才能真正行稳致远。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快推进“土特产”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发展。
整治土特产直播带货行业的“野蛮生长”,一是要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整顿直播电商空间,规范直播交易行为。二是要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售后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三是要落实平台审核责任,严打虚假广告,用好封禁等惩戒手段,进一步提高不法主播的违法成本。
只有切实坚守“品质为根、诚信为本”的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让土特产利好小农户、激活大市场,点燃乡村振兴的澎湃“引擎”。
本报评论栏目《农门阵》期待您的关注与来稿,一起摆一摆“三农”那些事儿!
投稿邮箱:nmztgyx@163.com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