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走出来,是飞出来。像一只挣脱了厚重云层的鸟,骤然看到了久违的、清澈湛蓝的天空。这个“飞”字,是他此刻心境最精准的描摹——轻盈,畅快,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释然。
方青觉得,自己终于从那段刻骨铭心的爱里,飞出来了。
不是走出来,是飞出来。像一只挣脱了厚重云层的鸟,骤然看到了久违的、清澈湛蓝的天空。这个“飞”字,是他此刻心境最精准的描摹——轻盈,畅快,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释然。
回想起那段日子,仿佛隔着毛玻璃看一场默片,画面模糊,声音遥远。那时,他的人生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连最鲜活的色彩都褪成了灰。
他记得自己抱着孩子软软的小身体,心里却激不起一丝涟漪;记得对着直播镜头,努力挤出笑容,却感觉每一个表情都僵硬得像戴了面具;甚至记得美食入口,也尝不出任何滋味,只是机械地吞咽。
“那段时间,我干什么都不开心。”方青后来对一个朋友这样描述。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逃离。每天清晨,草草吃完早饭,他便像一个孤魂般走出家门,目的地固定——街角那家安静的咖啡店。
他选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一杯最苦的美式,然后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一坐就是一整个上午。咖啡的苦涩,似乎能暂时麻痹内心的空洞。
直到快到直播的时间,他才起身,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回家,走进那个小小的直播间,扮演一个情绪饱满的陌生人。
朋友当时很担心他,觉得他像是被困在了一座孤岛上,四面楚歌,看不到任何渡船的影子。“那会儿感觉太困难了,”朋友说,“有种怎么都过不去的感觉。”
方青知道,那不是矫情,那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他对自己说,有这个阶段是正常的,如果没有,那才不正常。人生嘛,总得有这么一段路,需要你独自在黑暗里摸索着走完。
而现在,当他真的“飞”了出来,再回头望向那段路,感觉已是天壤之别。曾经觉得漫长得没有尽头的煎熬,如今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是短短的一段航程。
他像一个抽身而出的旁观者,站在时间线之外,平静地回看那个叫“方青”的男主角,是如何从第一天开始,一步步走过那段泥泞的。
奇怪的是,记忆里那些撕心裂肺的情绪,如今已经淡得几乎感觉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当时无法企及的清晰和理解。
他终于看明白了,当时很多看似无解的困局,其实只是自己被情绪蒙蔽了双眼;很多让他痛苦不堪的执念,如今看来,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
“现在想想,那时候挺傻的。”方青自嘲地笑了笑。
但他立刻又摇了摇头。不,不能说傻。心境和心情,永远是当下的产物。在那个时间点,那个叫方青的男人,他所感受到的痛苦、迷茫、绝望,都是最真实、最应得的反应。
如果没有那些,那才不真实。他开始学着理解过去的自己,那个在风雨中狼狈不堪、却依然没有倒下的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那还能指望谁呢?
人这一辈子,每一段经历,都是量身定制的功课。不亲身走过,就永远不懂其中的道理。别人再多的劝慰,也只是别人的经验。只有自己淋过雨,才知道雨伞的珍贵;只有自己摔过跤,才学会如何避开脚下的坑。
这段经历,像一次残酷的免疫接种,虽然过程痛苦,却让他获得了对抗未来风雨的抵抗力。
“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吧?”朋友问。
方青沉吟片刻,说:“所谓的好,可能不一定是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我觉得‘好’,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心的状态,以及,未来能和你一起生活的那个人。”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航行,他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港湾。什么样的感情能让人安心,什么样的生活能让人舒展,什么样的伴侣能与自己同频共振。这段刻骨铭心的爱,虽然以破碎告终,却像一位严厉的老师,教会了他最宝贵的一课。
如今,他更能感受到孩子子带给他的温暖。那种感觉,比任何一段成年人的感情都来得更直观、更醒目。孩子的小手紧紧抓住他的手指,奶声奶气地喊“爸爸”,或是把小脸埋进他怀里寻求安慰时,那种踏实感、安全感和直达心底的温暖,是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形容的。它像一束光,照亮了他曾经灰暗的世界。
所以,方青觉得,把更多的精力、情感和时间,投入到孩子身上,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这既是责任,也是一种治愈。
就像他常对自己说的:“缘分没来的时候,不用急;缘分来的时候,挡不住。”正确的人,总会在正确的时间里出现。
而当下,那个“正确的时间”还没到,那他就安心地做好一个父亲,陪着自己的小船长,在属于他们的这片温暖海域里,慢慢航行。
宁缺毋滥。他对自己说,也对未来那个还未出现的人说。
方青端起手边的温水,轻轻抿了一口。窗外阳光正好,孩子子在客厅里咯咯地笑着。他知道,自己真的飞出来了,飞出了那片曾让他窒息的云,飞向了属于自己的,更广阔的蓝天。
来源:花儿朵朵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