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认知+5步管理,帮你读懂萎缩性胃炎,别再把它当 “胃癌前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0:43 3

摘要:年过 50 的张阿姨最近总觉得饭后胃胀,偶尔还会隐隐作痛,去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显示 “轻度萎缩性胃炎”。拿到报告的她瞬间慌了 ——“萎缩” 是不是意味着胃黏膜在 “缩水”?会不会变成胃癌?其实,像张阿姨这样的焦虑很常见。根据 2017 年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

年过 50 的张阿姨最近总觉得饭后胃胀,偶尔还会隐隐作痛,去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显示 “轻度萎缩性胃炎”。拿到报告的她瞬间慌了 ——“萎缩” 是不是意味着胃黏膜在 “缩水”?会不会变成胃癌?其实,像张阿姨这样的焦虑很常见。根据 2017 年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我国普通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约 10%-20%,50 岁以上人群超 30%,60 岁后更是突破 40%,但它绝非 “胃癌前兆”,而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今天就用 “3 认知 + 4 用药 + 5 管理”,帮你彻底读懂它。

要想管好萎缩性胃炎,先得弄明白它的 “来龙去脉”,这 3 个问题一定要清楚。

很多人以为只有幽门螺杆菌(Hp)会导致萎缩性胃炎,其实它只是 “主犯”,还有不少 “帮凶”。

Hp 感染是公认的首要原因:约 70%-80% 的患者都有 Hp 感染,这种细菌会通过共用餐具、口对口喂饭等方式传播,进入胃里后,它分泌的尿素酶会 “中和” 胃酸,给自己造一个 “舒适区”,同时释放毒素损伤胃黏膜。长期下来,胃黏膜的腺体就像被污水浸泡的植被,慢慢枯萎萎缩。

不良饮食习惯是 “重要帮凶”: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每天吃盐超过 10 克的人,得萎缩性胃炎的概率是低盐人群的 2.3 倍。腌菜、腊味里的亚硝酸盐,在胃里会变成致癌物;还有长期吃油炸烧烤、喝烈酒(酒精浓度超 20% 就会直接伤胃)、不爱吃新鲜蔬果(缺维生素 C 等抗氧化物质),都会加速胃黏膜老化。

自身免疫也可能 “添乱”:约 5%-10% 的患者是因为身体 “认错人”,产生抗壁细胞抗体,把胃里的腺体当成 “敌人” 破坏,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还可能影响维生素 B12 吸收,甚至引发贫血,这类人常同时有甲状腺病、糖尿病等。

萎缩性胃炎的 “脾气” 很怪,约 30% 的人没任何不舒服,有症状的人也多以上消化道不适为主:

最常见的是 “餐后饱胀”,吃一点就觉得胃里满了,这是因为胃黏膜腺体萎缩,消化能力下降,食物排空变慢;其次是 “隐痛”,多是钝痛,吃了生冷、辛辣食物会加重;还有人会没胃口、嗳气,少数人因为胃动力不足,反而会反酸。

特别要注意的是,症状轻重和病情没关系:有的重度萎缩患者只觉得有点腹胀,轻度萎缩的人却可能因为胃肠敏感,疼得直冒冷汗。如果是自身免疫型的,还会有全身症状,比如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手脚发麻,这都是维生素 B12 缺乏惹的祸。

想知道是不是萎缩性胃炎,光靠症状猜可不行,必须做胃镜,而且得 “取块肉” 查病理。

胃镜下能看到胃黏膜变薄,皱襞变平,甚至能看到下面的血管(正常胃黏膜厚,血管看不到);医生会在病变部位取 2-4 块组织做病理,看腺体萎缩程度(轻度:萎缩腺体不到 1/3;中度:1/3-2/3;重度:超 2/3),还要看有没有 “肠上皮化生”(胃细胞变成肠细胞,大肠型风险高)和 “异型增生”(细胞形态异常,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 10%-15%)。

做检查前要注意:空腹 6-8 小时,前一天晚上 8 点后别吃东西,也别喝太多水;如果吃抗凝药,要提前和医生说停药;无痛胃镜后 24 小时别开车。40 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胃病的人,建议每 2-3 年查一次。

治疗萎缩性胃炎没有 “万能药”,得根据病因选,这 4 类药是临床常用的,千万别自己乱买。

这是针对脾胃虚寒的中成药,里面有肉桂、延胡索等成分,肉桂能促进胃黏膜血流,延胡索能止痛,牡蛎还能中和多余胃酸。如果平时胃一受凉就痛,喜欢用热水袋敷,吃了生冷食物更不舒服,适合用它,每天 3 次,每次 1 袋(1.2g),连吃 8 周,症状缓解率能到 72%。但如果经常口干、舌头红少苔,属于 “阴虚火旺”,吃了可能更难受,还要避免同时吃西瓜、苦瓜等寒性食物。

这是新型胃黏膜保护剂,作用很特别:能帮胃黏膜细胞合成 “糖蛋白”—— 这是胃黏膜的 “保护衣”,还能让胃黏膜血流量增加 30%-40%,激活 “热休克蛋白” 保护细胞。不管哪种萎缩性胃炎都能用,尤其适合胃黏膜有糜烂、出血的人,每天 3 次,每次 50mg,饭后吃。连吃 12 周,胃黏膜萎缩改善率 41%,不良反应很少,顶多有点便秘、口干。

如果 Hp 阳性,单吃这一种药没用,得和质子泵抑制剂(比如埃索美拉唑)、铋剂组成 “四联疗法”。阿莫西林能杀 Hp,克拉维酸钾能防止 Hp “耐药”,标准方案是每次吃 0.457g,每天 2 次,连吃 14 天,Hp 根除率能到 91.3%,比老的三联疗法效果好。但一定要先做青霉素皮试,不过敏才能吃,吃药期间可能会轻微腹泻,停药就好。

这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能强效抑制胃酸分泌,吃 20mg 就能让 24 小时胃酸减少 70% 以上,适合经常反酸、烧心的患者。每天吃 1 次,每次 10-20mg,早餐前吃,连吃 4 周,反酸缓解率 83%。但长期吃(超 6 个月)要注意,可能会影响维生素 B12 吸收,建议每 3 个月查一次血清 B12。

药物是 “治病”,生活管理才是 “护胃”,做好这 5 步,能延缓病情,甚至帮胃黏膜恢复。

“三减”:减盐(每天不超 5 克,约一啤酒瓶盖),少吃腌菜、酱肉;减腌制食品(每周不超 1 次);减油炸烧烤(炸鸡、烤串尽量别吃)。

“三增”:增新鲜蔬果(每天 500 克,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占一半);增优质蛋白(每天鱼、鸡、蛋加起来 120-200 克,再喝 500ml 牛奶);增膳食纤维(燕麦、芹菜、苹果,帮胃肠蠕动)。

还要注意:别吃超过 65℃的食物,刚泡的茶、刚煮的粥放凉点再吃,避免烫伤胃黏膜;吃饭时细嚼慢咽,每口嚼 20-30 次,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唾液里的溶菌酶能保护胃黏膜。

吸烟会让胃黏膜血流量减少 30%,尼古丁还会让幽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胆汁反流,伤胃;喝酒要限量,男性每天酒精不超 25 克(约啤酒 750ml 或红酒 250ml),女性减半,白酒尽量别喝。

作息也要规律,熬夜会打乱胃肠激素分泌,比如胃泌素少了,消化就差了,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尽量晚上 11 点前睡。

适度运动能改善胃肠动力,不用做剧烈运动,每天走 30 分钟,每周 5 次,总共 150 分钟就够了;也可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只要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就是 “中等强度”,适合自己。

不同病情的监测频率不一样,别偷懒也别过度检查:

轻度萎缩 + 无肠化:每 1-2 年查一次;中度萎缩 / 轻度肠化:每年查一次;重度萎缩 / 中重度肠化:每 6-12 个月查一次;轻度异型增生:每 6 个月查一次;重度异型增生:赶紧做内镜下治疗,别等。

复查时尽量选经验丰富的内镜中心,用高清放大胃镜,能更清楚看到早期病变。

误区 1:“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错!从萎缩到胃癌要走 “萎缩 - 肠化 - 异型增生 - 癌变” 的路,得 10-20 年,只有 0.5%-1% 的人会进展,积极治疗能让 80% 的人病情稳定。误区 2:“没症状就不用治”?错!胃黏膜萎缩是不可逆的,等有明显症状时,往往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只要病理提示萎缩,就得多注意。误区 3:“靠养胃药就能好”?错!市面上的养胃药多是缓解症状的,不能逆转萎缩,滥用还会增加胃负担,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萎缩性胃炎就像一盆需要细心养护的盆栽:Hp 感染是 “根腐病”,要及时除虫;不良习惯是 “恶劣天气”,要改善环境;定期监测是 “修剪枝叶”,及时清除枯枝。药物是 “肥料”,但更重要的是每天的 “浇水施肥”—— 健康的生活方式。记住:它不是绝症,科学管理,胃就能慢慢恢复活力。如果最近总觉得胃不舒服,别拖着,早查早治,才是对自己的胃负责。

来源:胡医生健康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