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种企如何出海闯世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08:15 1

摘要:日前,以“国际视野 区域协同 务实合作”为主题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农业中关村”主论坛在通州主会场举办,院士领衔、大咖聚集,共同献策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

“种子是一切粮食生产的起点,种业是一项全球化的产业。”

“未来,生物制造重点发展方向主要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产业支撑能力、攻克重大战略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三个方面。”

“聚焦先进感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强化科技创新,加强跨界融合,加速实现完全无人化农场。”

“过去十年,樱桃谷80%-90%利润来自中国市场;未来十年,可能会有40%-50%利润来自境外市场。”

“种业阵型企业要在种业科技突破中勇担使命责任,大北农以此为初心,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种业科技企业。”

日前,以“国际视野 区域协同 务实合作”为主题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农业中关村”主论坛在通州主会场举办,院士领衔、大咖聚集,共同献策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孙文锴主持论坛。 国际种子联盟主席亚瑟 ·桑托什·阿塔瓦尔、 植物检疫事务经理罗丝 ·索萨·瑞查斯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农业智能 装备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赵春江,樱桃谷育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 总经理阎新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维平,分享 全球种子 贸易、 生物育种、合成生物、 智慧农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共同探讨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国际视野

中国种企出海闯世界

“种子是一切粮食生产的起点,种业是一项全球化的产业。”国际种子联盟主席亚瑟·桑托什·阿塔瓦尔指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需要开展不同程度的跨国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国际种业高效、高质发展。

当前,全球种子出口额达到160亿美元,进口额达到144亿美元。

国际种子联盟植物检疫事务经理罗丝·索萨·瑞查斯介绍,在种子出口前,需核实预报品种是否符合各目的国的具体进口要求,并确认生产国国家植物保护组织(NPPOs)是否会因某些害虫不被视为种子传播途径而不在植物检疫证书(PC)上出具附加声明(ADs)。同时应查明是否存在原产地限制,以避免制约潜在生产国的选择。罗丝·索萨·瑞查斯建议,综合利用官方网站、进口许可文件及既往货运记录等多种渠道,核查每类作物针对目标国家的进口要求,全面保障合规性。

△国际种子联盟主席亚瑟·桑托什·阿塔瓦尔

△国际种子联盟植物检疫事务经理罗丝·索萨·瑞查斯

1870年北京鸭首次到达美国,到2017年首农股份全资收购樱桃谷农场,实现樱桃谷鸭“百年回家”。今天,在白羽肉鸭领域,我国拥有了世界领先的白羽肉鸭育种技术。

樱桃谷育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阎新健表示,我国有最大的基因库以及最综合的选育能力,同时建立与国际和国内科研机构合作体系,不断加速遗传选育进展服务世界养鸭工业。接下来,公司将继续保持传统优势产品,研发多品种,满足养鸭产业细分市场。

△樱桃谷育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阎新健

“深入研究种鸭和肉鸭全球市场,评估发现,越南有较大的潜力!”阎新健提出,公司正在重塑越南市场经营模式。过去十年,樱桃谷80%-90%利润来自中国市场;未来十年,可能会有40%-50%利润来自境外市场。

种业阵型企业要在种业科技突破中勇担使命责任,大北农以此为初心,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种业科技企业。

“大北农在生物育种方面进展显著!”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维平介绍,公司4个玉米性状产品、4个大豆性状产品获批国内生产安全证书,多年多点产业化示范抗虫效果显著、除草剂抗性稳定。同时,公司与国内主要科研单位和200多家玉米种子企业开展生物技术品种合作,利用大北农性状转育的国审转基因品种占全国56.7%,试点示范表现突出。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维平

值得一提的是,大北农自主研发转基因大豆已进入南美市场,获得南美市场高度认可,4个大豆性状获南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多国种植许可,与GDM、TMG等本土公司开展合作,多个品种推进本土登记。

科技赋能

激发产业“芯”活力

世界经合组织提出,生物制造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

“未来,生物制造重点发展方向主要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产业支撑能力、攻克重大战略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三个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指出,要着眼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适应日益多元的营养健康食物等消费需求,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重点包括新型生物肥料、生物免疫促进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和饲用蛋白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 提出,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可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能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完成农业工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获取大规模、高质量、多维度数据成本高昂,现有AI算法在处理海量生物数据时预测精度不足,且作物性状往往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诸多因素限制智慧农业高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

“当前,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辅助育种......智能育种时代正在崛起。”赵春江院士建议,智能育种技术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作物产量、抗性和品质。未来,还要聚焦先进感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强化科技创新,同时加强跨界融合加速实现完全无人化农场。

“农业中关村”论坛由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主办,由北京种业协会、大北农集团承办,致力于搭建权威专业的农业科技学术交流舞台,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基础,成为京津冀科研成果的平台枢纽,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商业合作落地,同时呈现出一场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为国内外种业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为务实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