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曾经下腰搬东西时突然感觉“咔哒”一声,接着一条腿麻到脚趾,那很可能就是它来了。很多人不以为意,忍着、拖着、靠热敷、靠贴膏药,结果从轻度突出拖成神经压迫,从间歇性疼痛拖到连鞋都穿不上。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闪了腰”那么简单。它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也不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而是一种实打实的退行性疾病。
如果你曾经下腰搬东西时突然感觉“咔哒”一声,接着一条腿麻到脚趾,那很可能就是它来了。很多人不以为意,忍着、拖着、靠热敷、靠贴膏药,结果从轻度突出拖成神经压迫,从间歇性疼痛拖到连鞋都穿不上。
有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超200万人,且发病年龄有逐年提前趋势。《中华骨科杂志》2022年一项全国多中心调查指出,18到35岁青年人群中,腰椎间盘退变表现已超过40%。不是你老了,是你对腰椎太狠了。
确诊腰椎间盘突出了,接下来的日子不能靠“忍”。尤其这7件事,千万别再做,做一次,腰椎就可能“掉一层皮”。
别再搬重物,哪怕你看起来很“能扛”
“我才三十岁,一个水桶而已,扛不了?”老王就是这样的例子。去年搬家时他坚持亲力亲为,一桶水、一摞书,反复上下楼。当天晚上,右腿从屁股根麻到脚背,连夜送进医院。核磁共振显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压严重。
重物搬运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是站立静止时的5倍以上。特别是在前倾、扭转等动作中,椎间盘会被像拧毛巾一样的力量“挤爆”。椎间盘的髓核就像蛋黄,一旦破出,压迫神经根,就会引发剧烈疼痛、麻木、放射痛。
不是说完全不能动,而是要学会正确发力:搬东西时尽量屈膝下蹲,靠腿部发力,腰背挺直,避免突然用腰带力。实在要搬,也请戴护腰带。
别再久坐不起,以为“休息”就是好
很多人一听腰椎不行了,就开始“躺平”,坐着、躺着、葛优瘫,一动不动。但问题是,久坐本身就是压垮腰椎的罪魁祸首之一。
研究指出,坐姿时腰椎间盘内压比站立时增加40%以上,尤其是含胸弓背坐着时,压力更大。久坐让腰部肌肉失去支撑力,椎间盘更容易被“压扁”。
椎间盘就像一个充满水分的果冻垫片,长时间受压会水分流失、纤维环破裂,加重突出的程度。适当活动、间歇起身走动,哪怕是每小时伸个懒腰、原地走几步,都是对腰椎的保护。
别再做“折腰”动作,扫地、低头洗衣都要改
你有没有观察过低头洗衣服、弯腰扫地这些动作?都是一种“死角用腰”。做家务时反复前屈、低头,腰椎就像被不断压弯的铁片,最终会出现应力性损伤。
尤其是已经突出的患者,这种动作会让神经根反复摩擦压迫,诱发疼痛发作,甚至引发腰椎滑脱。
建议家务动作进行“结构性重构”:洗衣时增高洗衣盆,扫地时使用长柄工具,尽量保持腰背直立。做饭时也不要长时间弓着身切菜,建议垫高案板或坐着处理。
别再靠“热敷+膏药”一招鲜,忽视真正问题
门诊里常见的,是那种贴了一个月膏药的病人。“医生,我都贴药了,怎么还更疼了?”因为你没搞清楚问题的本质。
热敷和膏药只能缓解肌肉紧张和表层疼痛,对已经突出的椎间盘、被压迫的神经根,几乎无能为力。甚至在急性期热敷,还可能加重局部血管扩张、水肿,让神经压迫更严重。
如果疼痛持续超过一周,伴有腿麻、走路困难、坐立不安,请尽快就医评估。神经根压迫的时间越久,恢复越慢,严重时甚至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别再熬夜、抽烟、喝酒,以为“跟腰没关系”
很多人不理解,腰椎间盘突出和生活习惯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大了。
研究证实,吸烟会加速椎间盘退化,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椎间盘营养供应减少,容易裂开。熬夜则打乱身体修复节律,椎间盘夜间脱水后的修复期被剥夺,长期“亏空运行”。
至于喝酒,虽然不是直接诱因,但会导致肌肉放松、动作不协调,增加闪腰、跌倒等风险。
别再以为“打针封闭”就是根治,副作用你担不起
“我朋友打了一针封闭,第二天就能跑步了!”听起来像灵丹妙药,但你没看到他第三个月的时候,疼得连地铁都上不了。
封闭治疗确实能短期缓解神经炎症,但它的本质是糖皮质激素加局麻药,并不解决椎间盘突出的根本问题。长期依赖封闭,容易导致软组织萎缩、骨质疏松,甚至影响激素代谢。
建议只在急性期短期使用,不能反复打。更重要的是配合康复锻炼,恢复腰肌力量,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别再忽视腿部症状,以为只是“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最典型的表现,是下肢放射性疼痛。很多人误以为是坐骨神经出了问题,结果该做检查时没做,该手术时拖延,等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才追悔莫及。
马尾神经受压会导致大小便失控、双腿无力,一旦错过“神经可逆窗口期”,后果是终身的。当你有单侧腿麻、走路像踩棉花、上厕所感觉异常时,别等,赶紧去做核磁共振。早发现,才能早避免不可逆的伤害。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绝症,但怕的是你不当回事
这个病的可怕,不在于一开始多严重,而在于你在它刚刚冒头的时候,把它当成小毛病。每次疼痛你都“忍一忍”,每次麻木你都“歇一歇”,等它一步步蚕食你的神经系统,才发现自己早已“后悔莫及”。
从医生角度讲,9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规范康复、生活方式改变,可以避免手术。但问题是,真的听劝的人太少。
我见过太多“早该做”却拖成“没得做”的人,也见过很多“听劝了”的人,一年后轻松爬山、骑行、生活如常。差别就在于:你愿不愿意从今天起,对你的腰椎好一点。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与康复策略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22,42(9):645-649.
[2]张志华.吸烟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4):412-416.
[3]王玲.久坐对腰椎间盘内压的影响及干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2):136-140.
来源:任医生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