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证指数一年涨了 38%,但兴业银行的零售存款反而同比增长 18.2%,增加了 1483 亿。这组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藏着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真相:当散户们忙着把钱从银行搬到股市时,真正的大钱仍在观望。
上证指数一年涨了 38%,但兴业银行的零售存款反而同比增长 18.2%,增加了 1483 亿。这组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藏着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真相:当散户们忙着把钱从银行搬到股市时,真正的大钱仍在观望。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种市场分化中,一批公募基金却悄悄把业绩涨幅变成了客户规模的增长,其中永赢和鹏华的两只产品尤其显眼。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实则藏着基金公司运营的整套逻辑,远不止 "业绩好就有人买" 这么简单。
很多人觉得买基金就看业绩排行榜,谁涨得多就买谁。这话不算错,但只说对了开头。今年上半年全市场 87% 的基金都在赚钱,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A 涨了 86.48%,把不少同行远远甩在身后。
但你去看持有人增长榜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绩优基金都能上榜,这里面有个隐性门槛 —— 你的业绩得 "刚好被看见"。
在近一年的行业排名中,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脱颖而出,位居第 3;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亦表现不俗,位列第 7。
二者业绩斐然,着实可圈可点。但更关键的是,它们的业绩爆发点踩准了市场节奏。今年上半年创新药、机器人这些赛道轮番上涨,刚好是资金关注度最高的领域。就像演唱会前排的位置,既得有实力抢到票,还得刚好坐在镜头经常扫到的区域。
行业分化越来越明显,头部公司靠着投研体系能持续出业绩,中小公司偶尔冒尖却很难持续。其业绩稳定性堪称卓越,非一般小公司所能企及,尽显行业强者风范。那些单只基金业绩亮眼但整体薄弱的公司,就像突然爆火的网红,很难把短期流量变成长期客户。
有了好业绩,怎么让更多人知道?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能接入余额宝、零钱通这类 "宝宝产品" 的基金公司,往往在规模增长上更有优势。鹏华接入了余额宝的 "攒着" 模块,永赢虽然没进余额宝,却进了微信零钱通,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
把基金公司比作手机的话,普通公司是标准版,这些能进宝宝产品的就是 ProMax 版。这背后是实打实的硬实力比拼 —— 不仅要产品管理能力过关,IT 系统得跟得上平台接口,运营响应速度要快,甚至连合规风控体系都得更严谨。
就像中邮证券和恒生电子合作打造的 "机构理财通",光系统对接和功能测试就得投入大量资源,小公司根本玩不起。
蚂蚁财富的运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入驻财富号的基金公司,非货基交易金额增幅是未入驻的 21 倍。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 它能把业绩优势放大。
永赢和鹏华显然吃透了这一点,它们在支付宝讨论区的热度分别排第 4 和第 7,上周加仓大 V 人数永赢还排到第 8,这背后都是平台资源倾斜的结果。
有了业绩和平台支持,运营就成了最后一公里。很多人觉得财富号粉丝数有水份,但就算是注水,也得有注水的实力和意愿。2021 年某公募在理财节 10 天涨粉超百万,这事儿后来成了行业标杆,不是因为数字好看,而是它证明了公司愿意在互联网渠道真金白银地投入。
现在的运营早就不是发几篇推文那么简单了。蚂蚁财富的 AI 系统能把用户分成几十类,给每类人推送不同内容,转化率能提高 40%。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上周搜索人数超 20 万,排在蚂蚁平台第一,这可不是碰巧。背后是 "搜索→加自选→买入" 的完整转化链条,基金公司要做的就是把产品送上热搜,剩下的平台会帮你完成。
万家基金今年拍了个模仿王家卫电影的短视频,用赌局讲投资风险,一下子就火了。这说明运营已经进入创意比拼阶段。永赢和鹏华能保持高热度,肯定少不了这类巧思。
但更重要的是持续投入 —— 财富号运营、直播互动、讨论区维护,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其实是在把客户对业绩的短期信任,慢慢变成长期持有的习惯。
说了这么多增长的逻辑,最关键的其实是风险控制。永赢先进制造最大回撤 29.6%,鹏华碳中和 30.96%,虽然都优于同类,但这个幅度足以让不少散户割肉离场。那种踩踏式赎回,再好的业绩也扛不住。
聪明的公司都在搞 "哑铃策略"。永赢就是典型,权益产品涨得猛,固收 + 规模一季度也增长 141 亿,排行业前三。广发价值回报混合更极端,近一年涨幅只有 18.26%,但回撤才 3%,这种产品在熊市就是留住客户的定海神针。就像打仗,前锋冲得再猛,也得有后卫兜底。
控制回撤有很多方法:资产多元化配置、设置止损线、定期再平衡,甚至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那些只追热点、不管回撤的基金,就算短期规模暴涨,也很难长久。工银瑞信靠着固收 + 和养老金业务,净利润增长 29.64%,这才是可持续的模式。
从兴业银行存款增长到公募规模扩张,我们能看清一个趋势:居民财富正在重构,但不是简单地从银行搬到股市。基金公司要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力体系 —— 业绩是基础,平台是杠杆,运营是转化,风控是底线。
永赢和鹏华的案例证明,牛市里的规模增长从来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就像易方达能保持行业第一,靠的不只是某只基金业绩好,而是 1.8 万亿规模背后的投研、运营、风控全套系统。那些只靠爆款基金昙花一现的公司,终究会在市场波动中现形。
最后提醒一句:当所有人都在谈论牛市机会时,更该关注那些能穿越周期的能力。基金公司的竞争,从来都不只是眼前的规模数字,而是穿越牛熊的系统能力比拼。
来源:暮时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