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夜经济第一梯队:云南烟火气价更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01:19 1

摘要:夜幕降临,华灯初上。9月12日晚,滇东门户曲靖用一场刷屏全网的“云端夜游”,拼出了属于自己的夜间时刻。由省委网信办、省文旅厅、省广电局指导,云南网、曲靖市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点亮云南新‘夜’态之爨韵夜曲靖”网络直播同步开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9月12日晚,滇东门户曲靖用一场刷屏全网的“云端夜游”,拼出了属于自己的夜间时刻。由省委网信办、省文旅厅、省广电局指导,云南网、曲靖市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点亮云南新‘夜’态之爨韵夜曲靖”网络直播同步开启。


这场活动创新构建“官方媒体+自媒体达人+政务账号”的协同矩阵,以“1+N”全域联动为载体。以麒麟区西门老街为主会场,联动宣威、会泽、陆良等多个分会场,把曲靖的非遗瑰宝、文化底蕴与历史温度层层挖掘,让全国网友透过屏幕沉浸式走进滇东门户的夜间世界。

近700个镜头聚焦古城,600年老街的市井烟火与各县夜市的文化风情一一展现。短短45分钟,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6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5.1亿,登上同城热搜前列。

曲靖,这座滇东老城,正在用“夜”为媒,重新定义城市的想象。



老街唤醒:一条街的复活


此次活动的主舞台,设在西门老街——这部活着的历史书。这里没有大拆大建的喧嚣,而是以“绣花功夫”般的细致修缮,在“老建筑+新消费”“旧院落+新经济”的探索中实现有机更新。今年8月,省委书记王宁在曲靖调研时,就对这种“微改造”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西门街是麒麟城最古老、最集中的历史街区,600余年的“五街四巷”格局与肌理至今完整保存。

2024年,麒麟区启动“微更新”,由政府引领、社会投入、群众参与,像绣花一样推进老街改造。如今,新兴业态从不足10家增加至88家,并且还在持续增加。百年老店、潮流小店、精致小铺“百花齐放”,文创市集、非遗表演、庭院展演超过50场次,老街重现了“白日市井、夜间烟火”的繁华景象。



走进糖行街、南门街的“五街四巷”,可以在“旧酒馆”里品味光阴的故事,在“百花旧物馆”里触摸岁月的痕迹,在“天池别院”里感受浪漫与惬意。喝酒、品咖啡、打卡拍照,都能在此找到合适的氛围。新潮业态与人间烟火交融,沉睡的院落被唤醒,历史的肌理融入了现代生活的脉动。

当古街在夜色中苏醒,它承载的既是文化的复兴,也是城市的振兴。


夜市崛起:一群人的舞台


夜幕降临,只需几盏灯光、几排摊位,一片空地便能迅速热闹起来。这种“临建经济”模式的魅力,在于投入小、见效快:不必大拆大建,只需简单布置,就能聚拢人气,激活消费氛围。



这种“聚集效应”的收益立竿见影:摊位租金、餐饮销售、娱乐票务,很快就能形成规模。但更关键的是,夜经济不仅是“卖东西”,更在于营造氛围,让人愿意停留、愿意消费,带动周边商业联动发展。

花柯社区的“70花柯·曲靖时光”正是最典型的案例。它最初只是自发形成的“跳蚤市场”,摊贩沿街叫卖,环境脏乱差。2018年起,当地先后投入2800多万元,将花柯、中花柯两个居民小组闲置的40亩土地改造成特色夜市街区,分三期推进,既改善了环境,又规范了管理。


2023年10月,依托夜市聚拢的人气,当地再次引入1.5亿元招商项目,仅用半年时间,就把闲置的东禾农贸市场80亩土地升级为集美食街、娱乐汇、休闲区于一体的“70花柯·曲靖时光”,迅速成为曲靖新的潮玩地标。

如今,这里共有729个摊位、200余家商铺,以烧烤为主,餐饮、娱乐、运动、康体、购物等业态齐全。年营业额超过7000万元,日均客流量达2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3200余人,还为村集体和居民每年增收2000多万元。



这里的摊位,有一半由“90后”“00后”经营。夜市成了青年创客的创业舞台,也成了城市活力的缩影。甚至有避暑客干脆留下来,成了在曲靖创业的新市民。

夜市里,有人忙着生计,有人沉醉浪漫,交织在一起,便汇成了曲靖最真实的烟火。


从曲靖到云南,夜经济的跃迁


曲靖的探索,正是云南夜经济的缩影。会泽古城的铜钱夜市,以非遗花灯点亮城墙下的夜空;潦浒土陶,让游客在指尖感受千年技艺的温度;斑铜錾刻,则在夜市中把“工艺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曲靖正以“一区一特色、一县一亮点”的布局,重塑“夜游云南”的新名片。

云南的夜,不止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从斗南花市的浪漫夜晚,到大理古城的篝火欢歌;从西双版纳的灯火璀璨,到玉溪运动夜的青春活力,再到曲靖花柯夜市的热闹喧腾,云南的夜已然流光溢彩、风情万千。


今年上半年,全省1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游客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营收181.02亿元,同比增长8.3%。夜经济已经成为云南文旅的新增长极。

今年8月,云南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塑造标杆城市、培育消费场景、创新消费产品、完善配套服务。多种举措将全面构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之夜”品牌,推动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夜间经济提质升级注入政策动力。

如果说曲靖点亮了一座城,云南则点亮了一个省,而放眼全国,夜经济正点亮一个时代。


夜猫子催生的消费神话


夜经济,作为日间经济的延伸,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它的繁荣程度,早已成为一座城市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夜晚,才是城市真正的黄金时段。商务部的调查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18点至22点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四小时”。在这个时段,大型商场的销售额往往占到全天的一半以上,而这背后,正是“夜猫子”群体撑起了庞大的消费神话。


烧烤摊、午夜KTV、凌晨健身房……深夜的社交场景往往比白天更真实、更热烈。即便是凌晨两点,外卖骑手依然穿梭街头,撑起了城市的“夜间胃口”。

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变化,夜猫子经济还推动了城市运行方式的调整。上海地铁延长运营时间、成都开通12条夜间公交线路,都是为了满足夜间人群的出行需求。夜经济与交通的结合,让夜晚不仅是消费的延续,更是城市机能的再生。


全国范围内,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餐饮、娱乐、旅游是夜经济的三大支柱。数据显示,深夜餐饮类出行中,北京、广州、成都位列全国前三,成为“深夜食堂”的代表。夜宵文化、夜游项目、夜娱体验,正在共同塑造中国的夜间消费版图。

夜经济不仅是卖东西,更是生活方式的升级。


清凉是前序 烟火是归宿


曲靖没有苍山洱海的盛名,也缺少名山大川的壮丽。作为云南的副中心城市,它在省外的存在感并不强,甚至名气还不及下辖的罗平县——那片春天里百万亩连片的油菜花海,年年都能刷屏全国。

然而,近几年曲靖的旅居热度却在不断升温。从火爆网络的土瓜冲到水光潋滟的麒麟水乡,曲靖凭借19.7℃的夏天、亲民的物价、良好的生态与质朴的文化气息,迅速成为避暑旅居的黑马。


仅今年6月1日至8月7日,曲靖就接待避暑游客160.4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1%。更令人意外的是,游客在曲靖的平均停留时间超过10天,这项数据,甚至远超老牌旅游城市昆大丽香。当一个个旅游热门城市千方百计想着留客时,曲靖居然不声不响率先做到了。

在这里,游客动辄一住就是十天半月。与其说是来旅游,不如说是来生活。


其中,曲靖“高性价比”的生活成本也是一大助力:麒麟区城郊,千元短租即可享受15分钟生活圈;针对夕阳人群,还推出“一站式”的“康养+旅居”模式,三千至四千元一个标间,包吃包住、配套齐全,还有24小时医护守护。

清凉让人来,烟火让人留。越来越多的“候鸟族”,正在曲靖变成“留鸟族”。这座城市,也正因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旅游赛道上完成了一次出人意料的逆袭。


夜经济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消费升级的璀璨光谱。它不仅点亮了城市的灯火,更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我们在夜色中流连,消费的不仅是商品与服务,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与灵魂。

当城市灯光渐次亮起,夜经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当烟火留住了人,旅居的故事自然也就展开了。




来源:云南火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