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心衰分类方法,19张心衰图表全汇总!(文字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22:50 3

摘要:Ⅰ级: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症状Ⅱ级: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无症状,日常活动引起症状Ⅲ级: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无症状,轻微活动即出现症状Ⅳ级:休息时仍有症状,无法进行任何体力活动

心力衰竭的射血分数分类有哪些?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分为(2022 ACC/AHA指南):

HFrEF (射血分数降低型):LVEF ≤ 40%HFimpEF (射血分数改善型):既往LVEF ≤ 40%,治疗后LVEF > 40%且增加 ≥ 10%HFmrEF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型):LVEF 41%~49%HFpEF (射血分数保留型):LVEF ≥ 50%

不同指南对界值可能有轻微差异。

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是什么?

基于症状和活动耐量(2021 ESC心衰指南):

Ⅰ级: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症状Ⅱ级: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无症状,日常活动引起症状Ⅲ级: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无症状,轻微活动即出现症状Ⅳ级:休息时仍有症状,无法进行任何体力活动

此分级反映当前症状严重程度,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协会(ACCF/AHA)心力衰竭分期是怎样的?

ACC分期反映疾病进展过程(2022 AHA/ACC指南):

A期:有心衰风险因素,无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无症状B期:已有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无症状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伴心衰症状和体征D期:终末期/难治性心衰,休息时仍有症状,需特殊干预

此分期强调预防和早期干预,体现疾病的自然进程。

按时间进程分类,心力衰竭有哪几种类型?

按时间进程分类(2021 ESC指南):

新发心力衰竭(De novo HF):首次出现心衰症状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F):症状突然发生或迅速恶化慢性心力衰竭(慢性期):症状稳定,病情进展缓慢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症状持续稳定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慢性心衰突然加重

急性和慢性状态可相互转化,有显著临床意义。

按心脏解剖学部位分类,心力衰竭有哪几种类型?

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左心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
主要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夜间憋醒右心衰竭:右心室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下肢水肿、腹水、颈静脉怒张双心衰竭:左右心室同时受累
症状综合表现为左右心衰的组合

左心衰竭多为原发,右心衰竭常继发于长期左心衰竭。

按病理生理机制分类,心力衰竭有哪几种类型?

按病理生理机制分类:

收缩功能障碍型:心肌收缩力下降

常见于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舒张功能障碍型:心室充盈受阻

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混合型:收缩和舒张功能同时障碍

常见于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高输出量型:心脏负荷过重

常见于甲亢、贫血、动静脉瘘限制性填充型:心室顺应性降低

常见于心包疾病、限制性心肌病

Killip分级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是什么?

Killip分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Ⅰ级:无心力衰竭表现Ⅱ级:轻-中度心力衰竭,湿啰音Ⅲ级: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湿啰音>50%肺野Ⅳ级:心源性休克

此分级与短期死亡率相关:Ⅰ级约6%,Ⅱ级约17%,Ⅲ级约30-40%,Ⅳ级>60%。

Forrester血流动力学分类是如何对心力衰竭分型的?

Forrester分类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心室充盈压心脏指数(CI):反映心输出量

分为四类:

Ⅰ类:PCWP2.2L/min/m²(温暖-干燥)Ⅱ类:PCWP>18mmHg,CI>2.2L/min/m²(温暖-湿润)Ⅲ类:PCWPⅣ类:PCWP>18mmHg,CI

指导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策略。

Stevenson临床分型如何用于心力衰竭?

Stevenson分型基于临床评估:

末梢灌注:脉压、肢体温度、尿量等评估心输出量充血程度:肺部啰音、颈静脉、水肿等评估水肿状况

分为四型:

A型(温暖-干燥,干暖型):灌注良好,无淤血,预后最佳B型(温暖-湿润,湿暖型):灌注良好,有淤血,最常见类型L型(冷-干燥,干冷型):灌注不足,无淤血,少见C型(冷-湿润,湿冷型):灌注不足,有淤血,预后最差

无需侵入性监测,通过床旁体格检查即可快速评估,指导治疗方向。

按心输出量分类,心力衰竭有哪几种类型?

按心输出量分类:

低输出量心力衰竭

心脏指数(CI)<2.2L/min/m²

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

表现为四肢冰冷、尿量减少正常输出量心力衰竭

心脏指数在正常范围(2.2-4.0L/min/m²)

需结合组织灌注指标(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评估

但不足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高输出量心力衰竭

心脏指数>4.0L/min/m²

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

表现为心悸、多汗、周围循环增强

按病因学分类,心力衰竭有哪几种类型?

按病因学分类(2021 ESC指南):

缺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导致高血压性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导致瓣膜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变导致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原因不明的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导致限制性心肌病:心肌僵硬导致心肌炎性心力衰竭:心肌炎症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长期酗酒导致围产期心肌病:妊娠相关毒素/药物诱导性:化疗药物等导致代谢性心肌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导致

ESC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分型有哪些?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心力衰竭临床分型(2021 ESC指南):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急性恶化肺水肿:严重呼吸窘迫,氧合受损,肺部湿啰音高血压性心力衰竭:血压显著升高,保留射血分数心源性休克:器官低灌注,低血压,少尿右心衰竭:右心功能障碍,低心排出量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ACS并发心衰

不同分型需采用不同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

心衰严重程度评分系统有哪些?

常用心衰严重程度评分系统:

EFFECT评分:年龄、收缩压、呼吸频率、BUN、钠离子等ADHERE评分:BUN、收缩压、肌酐三项预测住院死亡率Seattle心衰模型:预测1-3年生存率MAGGIC评分:13个预后变量评分Barcelona生物标志物评分:高敏肌钙蛋白、ST2、NT-proBNP3A-HF评分:年龄、贫血、肾功能等预测预后OPTIMIZE-HF评分:年龄、心率、收缩压等评估住院预后Get With the Guidelines-HF评分:血压、BUN、钠等7项指标

按病程转归分类,心力衰竭有哪几种类型?

按病程转归分类(2021 ESC指南):

可逆性心力衰竭:病因去除后可恢复

例如:病毒性心肌炎、酒精性心肌病戒酒后可控性心力衰竭:药物可控制症状

最常见类型,需长期药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对常规治疗反应差

需考虑机械循环支持或心脏移植晚期心力衰竭:尽管优化治疗仍反复住院

符合心脏替代治疗适应证终末期心力衰竭:预期生存<6个月,适合姑息治疗

需同时考虑减轻症状和临终关怀

心衰预后风险的INTERMACS分级是什么?

INTERMACS(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机构间登记)分级用于评估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状态:

级别1:危重药物难治性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尽管使用强心药物和/或机械循环支持仍持续低血压"级别2:进行性恶化,"静脉强心药物支持下血流动力学持续恶化"级别3:稳定但依赖静脉药物,"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依赖持续静脉强心药物维持"级别4:静息症状,"可撤除静脉强心药物,但频繁出现静息或轻微活动时症状"级别5:活动不耐受,"家庭内活动完全受限,静息舒适但无法耐受任何活动"级别6:活动受限,"轻微活动受限,舒适但稍微活动后即疲劳"级别7:NYHA III级,"临床稳定,NYHA III级心功能,无近期显著液体潴留"

此分级系统是评估晚期心衰患者是否需要和何时需要机械循环支持或心脏移植的重要工具。

BNP/NT-proBNP水平如何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分级?

BNP/NT-proBNP诊断分级(2021 ESC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排除值

BNP NT-proBNP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值

BNP > 400 ng/LNT-proBNP按年龄分层: 450 ng/L50-75岁:> 900 ng/L75岁以上:> 1800 ng/L

慢性心力衰竭排除值

BNP NT-proBNP

水平越高,心衰严重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心力衰竭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分级是什么?

CPET分级基于峰值氧耗量(peak VO₂)(2022 AHA指南):

A级:peak VO₂ > 20 mL/kg/min,预后良好B级:peak VO₂ 16-20 mL/kg/min,预后中等C级:peak VO₂ 10-15 mL/kg/min,预后较差D级:peak VO₂ 35,预后极差

其他重要指标:

运动通气效率(VE/VCO₂斜率):>34提示预后不良氧摄取效率曲线(OUES):运动呼吸交换比(RER):>1.10表示达到最大运动量

心力衰竭的肾功能分级(心肾综合征分型)是什么?

心肾综合征(CRS)分型(ADQI共识):

**1型(急性心肾综合征)**:急性心功能恶化导致急性肾损伤**2型(慢性心肾综合征)**:慢性心功能不全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3型(急性肾心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恶化导致急性心功能障碍**4型(慢性肾心综合征)**:慢性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5型(继发性心肾综合征)**:全身性疾病同时导致心肾功能障碍

肾功能恶化是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H2FPEF评分如何用于HFpEF诊断?

H2FPEF评分用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诊断(梅奥诊所):

评分内容(共6项,0-9分):

H:高血压(1分)2:心房纤颤(2分)F:肥胖(BMI>30kg/m²)(2分)P:肺动脉收缩压>35mmHg(1分)E:老年(>60岁)(1分)F:充盈压异常(E/e'>9)(1分)0-1分:HFpEF可能性低(2-5分:需进一步评估6-9分:HFpEF可能性高(>90%)

来源:院前男护士一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