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总觉得“种菜”是老一辈的事,转眼47岁了,部队转业7年,返乡弄家庭小菜园,越种越上瘾。慢慢发现,这事比下班凑局喝酒、周末躺沙发刷手机舒服多了,还藏着中年人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以前总觉得“种菜”是老一辈的事,转眼47岁了,部队转业7年,返乡弄家庭小菜园,越种越上瘾。慢慢发现,这事比下班凑局喝酒、周末躺沙发刷手机舒服多了,还藏着中年人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个年纪最累的就是“较劲”,比同事升职、比朋友生意、比邻居孩子成绩,越比心里越空。但种小菜园不一样,播下的种子冒芽,小苗从瘦巴巴长到绿油油,再到能摘下来炒盘菜,不用跟任何人比,这种“看得见的收获”特别稳。
阳台种小葱、香菜,随吃随摘;院子里种番茄、黄瓜,爬藤结果时满是生气。不用买贵花盆,快递箱、旧水桶就能用;菜种也不用挑稀罕的,家常蔬菜就行。每天早晚去看看,浇点水、松松土,不用琢磨人情世故,不用应付复杂规则,简单的事里藏着稳稳的满足。
现在买蔬菜,总担心农药残留、催熟剂,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洗菜要冲好几遍。但家庭小菜园里的菜,从种到收全自己把控,用的是淘米水发酵的肥,长了虫就手捏、用草木灰驱,完全不用化学药剂。
第一次摘院子里的番茄,洗了就能吃,酸甜味儿比超市买的浓;阳台种的小油菜,清炒一盘,孩子说“比外卖好吃”。这种把“放心菜”端上桌的踏实,比给家人买多贵的补品都实在。吃不完的菜还能分给邻居,一来二去拉近了关系,比平时点头之交热络多了。
47岁的压力不用多说,上有老要照顾,下有小要操心,工作上还得扛责任,有时候烦得半夜睡不着。但只要去小菜园里忙活,不管是阳台浇水、摘黄叶,还是院子里松土、搭黄瓜架,手里忙着活,脑子里的烦心事就慢慢散了。
不像聚餐喝酒,喝的时候热闹,醒了该烦的还烦;也不像去KTV吼歌,嗓子累了心里还是空的。种菜园是“慢活”,得等种子发芽、等菜成熟,急不来,慢慢就把性子磨平了,遇到事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火急火燎,能沉下心想办法。
现在蔬菜价格不低,反季节的一把香菜要好几块,小葱也不便宜。但有了家庭小菜园,阳台种的够日常调味,院子里种的能当主菜,春天菠菜、夏天茄子、秋天萝卜、冬天生菜,一年到头能省不少买菜钱。
种菜成本也低,种子几块钱一包能用好几次,肥料用厨余垃圾(果皮、菜叶)发酵就行,不用额外花钱。对中年人来说,不是缺这点钱,而是这种“自给自足”的感觉,让日子过得扎实,不是一味花钱换东西,而是靠自己的手创造价值。
这个年纪懒得跑健身房,跑步怕伤膝盖,刻意锻炼又有“任务感”。但种菜园刚好能活动身体:阳台浇水要弯腰,院子里搭架子要踮脚,松土要用力,每天忙半小时到个把小时,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累得满头大汗。
我之前总觉得腰沉,种了三个月菜园,现在弯腰做家务都不费劲了。不像去健身房要赶时间、凑次数,种菜园是边干活边运动,不知不觉就活动了身体,容易坚持还不枯燥。
现在身边不少朋友,不管是住高层在阳台种,还是住一楼在院子弄小菜园,都跟着种起来。其实中年人过日子,不用追求多热闹、多风光,像弄片小菜园这样,做点实在事,守着家人,看着菜长、看着日子慢慢过,就挺惬意。你们有没有弄过家庭小菜园?或者这个年纪,发现了哪些让日子变舒服的小事?
来源:戎归小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