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闪耀国际舞台,纪立农教授团队多项研究亮相2025EASD!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9:26 1

摘要:引文:2025年9月15日至19日,备受瞩目的202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于奥地利维也纳盛大举行。这场全球内分泌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于此,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最前沿的临床发现与基础研究成果,推动着全球糖尿

撰文:医脉通

审核:纪立农教授

引文:2025年9月15日至19日,备受瞩目的202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于奥地利维也纳盛大举行。这场全球内分泌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于此,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最前沿的临床发现与基础研究成果,推动着全球糖尿病研究的不断发展。

在这场学术盛会中,我国内分泌领域著名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团队的多项重磅研究成果惊艳亮相。

学术成果涵盖”新型降糖药物——熊去氧胆小檗碱”、“肥胖治疗创新方案——cAMP偏向型GLP-1受体激动剂埃诺格鲁肽、每月用药1次的新型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Zovaglutide”及“肥胖诊断新标准在中国应用评估”等前沿领域,凭借创新性和实用性,迅速成为全场焦点,收获了与会者们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

专家简介

纪立农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他带领的团队作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和“北京市糖尿病领域临床研究中心”,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并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863、重点研发项目及北京市科委重大课题的首席科学家。

在国内外一流专业杂志(包括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British Medical Journal,Nature Medicine,Lancet Diabetes & Metabolism,Diabetes Care,Nat Rev Endocrinol,Genetic Medicine,Diabetes,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等)上发表论文600余篇,2020~2024连续5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学者。

研究一

中国社区人群中肥胖和代谢性临床肥胖的患病率——基于新诊断标准的分析

01研究背景与目的

目前基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肥胖评估方法未能充分反映身体成分的异质性,且无法识别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的腹型肥胖。《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委员会提出了新型肥胖诊断标准,引入“临床肥胖”和“临床肥胖前期”的概念。本研究旨在基于新型标准,评估中国社区人群肥胖及代谢性临床肥胖的患病率。

02材料与方法

本横断面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13-2014年平谷代谢性疾病研究,共纳入4002名参与者(年龄26-76岁,在北京市平谷区居住≥5年)。采用两种方法定义肥胖:

1.BMI联合单项人体测量指标

➤BMI≥28kg/m²且腰围(WC)男性≥90cm、女性≥85cm;

➤或腰臀比(WHR)男性>0.90、女性>0.85;

➤或腰高比(WHtR)>0.50。

2.双项人体测量指标:WC、WHR、WHtR三项中任意两项异常

代谢性临床肥胖需在上述肥胖基础上同时具备以下三项代谢异常:

➤高血糖:FPG≥6.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7.8mmol/L,或HbA1c≥5.7%;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

➤高甘油三酯:≥1.7mmol/L。

03研究结果

传统BMI≥28kg/m²肥胖患病率为28.7%(95%CI 27.3–30.1)。BMI联合单项人体测量指标,肥胖患病率分别为:

➤BMI+WC 27.3%(95%CI 25.9–28.7);

➤BMI+WHR 24.3%(95%CI 23.0–25.6);

➤BMI+WHtR 28.6%(95%CI 27.2–30.0)。

采用双项人体测量指标时,患病率显著升高:

➤WC+WHR 40.9%(95%CI 39.4–42.4);

➤WC+WHtR 47.8%(95%CI 46.3–49.3);

➤WHR+WHtR 50.4%(95%CI 48.9–51.9)。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双项人体测量指标判定为肥胖的人群中,分别有41.5%、42.8%及51.8%的患者BMI

根据新标准定义的总体肥胖患病率达到了58.2%,代谢性临床肥胖在人群中被识别出的比例为13.4%,其中50.8%和38.6%的病例分别发生在BMI<28 kg/m²的个体中。

04研究结论

与目前基于BMI的肥胖评估方法相比,新型诊断标准在识别腹型肥胖和代谢性临床肥胖人群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使腹型肥胖检出率提高了一倍,并识别出近半数被传统BMI阈值漏诊的高危人群。

研究二

Symphony 2:熊去氧胆小檗碱(HTD1801)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随机、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

01研究背景与目的

HTD1801是一种靶向肠-肝系统的口服抗炎及代谢调节剂,它通过激活AMPK及抑制NLRP3炎症小体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HTD1801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02材料与方法

本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64家中心开展。经4周单盲导入期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至HTD1801组(1000mg,每日两次,n=365)或安慰剂组(n=184)。关键入选标准包括: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T2DM、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0%–10.5%、空腹血糖(FPG)≤13.9mmol/L、筛选前稳定使用二甲双胍≥8周。在双盲治疗期间,患者二甲双胍剂量维持稳定(≥1500mg/日)。研究主要终点为第24周HbA1c相对于基线的变化。

03研究结果

各治疗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均衡,患者平均年龄约55岁,男性占比约50%,其血糖及心血管代谢指标均符合T2DM患者的典型特征。24周时研究达到主要终点,HTD1801组患者HbA1c最小二乘(LS)均值较基线平均降低了1.21%,安慰剂组下降0.68%,组间差异−0.53%(P1c而安慰剂组为11%(P

表1 主要研究结果

04研究结论

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HTD1801治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此外,HTD1801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及关键心血管代谢参数,体现了对这一复杂代谢性疾病的综合获益。

研究三

一项关于cAMP偏向型GLP-1受体激动剂埃诺格鲁肽(ecnoglutide)在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Ⅲ期临床研究

01研究背景与目的

Ecnoglutide是一种具有cAMP偏向型的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正在开发用于治疗肥胖症和T2DM。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ecnoglutide在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02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为期48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36个研究中心开展,共纳入664例超重或肥胖成人。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周一次的ecnoglutide(1.2mg、1.8mg或2.4mg)或安慰剂治疗。共同主要终点为第40周时体重相对于基线的百分比变化,以及体重下降≥5%的受试者比例。同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03研究结果

1.减重效果

基线时,受试者平均体重为91.3kg,平均BMI为32.5kg/m²。治疗48周后,对比基线,接受ecnoglutide治疗的受试者体重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安慰剂组(-9.9%至-15.4% vs. -0.3%,所有剂量组与安慰剂组比较,P

➤体重减轻≥5%的比例:77.7%至92.8%的受试者体重减轻≥5%;

➤体重减轻≥10%的比例:51.2%至79.6%的受试者减轻≥10%;

➤体重减轻≥15%的比例:最高达63.5%的受试者减轻≥15%。

体重下降呈持续趋势,并且在研究结束时未达到平台期。

2.改善代谢指标

此外,ecnoglutide还改善了多项心血管代谢指标,包括血脂谱和肝脏脂肪含量。

3.药物安全性

药物总体安全且耐受性良好。ecnoglutide组报告不良事件的比例为92.8%至93.4%,安慰剂组为84.2%。共有10例(2.0%)受试者因不良事件停用ecnoglutide。ecnoglutide组中有5例(1.0%)受试者报告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腹泻、恶心和呕吐,多为轻至中度,且是暂时性的。

04研究结论

在超重或肥胖成人中,每周一次ecnoglutide(1.2mg、1.8mg和2.4mg)治疗相比安慰剂可带来显著且持续的体重下降,并改善心血管代谢指标。

研究四

根据试验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使用情况,评估每周一次IcoSema治疗T2DM的疗效及低血糖结局:COMBINE 1-3试验的事后分析

01研究背景与目的

IcoSema是由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依柯胰岛素与GLP-1类似物司美格鲁肽组成的每周单次注射制剂,其疗效已在3项为期52周的3a期临床试验(COMBINE1-3)中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根据试验前SGLT2i的使用情况,评估COMBINE1-3试验中IcoSema相较于对照药物的治疗效果。

02材料与方法

在COMBINE系列试验中,T2DM成人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以下组别:

➤COMBINE 1试验:IcoSema组vs.每周一次依柯胰岛素组;

➤COMBINE 2试验:IcoSema组vs.每周一次司美格鲁肽1.0mg组;

➤COMBINE 3试验:IcoSema组vs.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组(甘精胰岛素U100联合门冬胰岛素)。

建议在随机分组前已接受SGLT2i治疗的受试者,在整个试验期间以相同剂量和给药频率继续使用SGLT2i。在此项事后分析中,根据试验前SGLT2i的使用情况,按试验分别评估了疗效和低血糖结局。

03研究结果

在COMBINE 1-3试验的2653例受试者中,1063例(40.1%)在筛选时正在接受SGLT2i治疗。

➤HbA1c变化:无论试验前是否使用SGLT2i,从基线至52周时,IcoSema组相较于各对照组的HbA1c变化趋势一致;未观察到治疗方案与亚组(即试验前是否使用SGLT2i)之间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见图1)。

图1 主要研究结果

➤低血糖发生率:无论是否使用SGLT2i,相较于对照组,IcoSema组的临床显著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COMBINE 1和3)或相似(COMBINE 2);所有试验均未观察到治疗方案与亚组之间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所有试验p值均>0.05)。

➤达标受试者比例:治疗结束时,无论试验前是否使用SGLT2i,HbA1c

➤胰岛素剂量:在COMBINE 1试验中,50-52周时的平均每周总胰岛素剂量存在治疗方案与亚组之间的统计学显著交互作用(p=0.0052);总体而言,相较于依柯胰岛素组,IcoSema组的平均胰岛素剂量更低,且SGLT2i使用者亚组中两组的胰岛素剂量差异大于非使用者亚组。

➤体重变化:在COMBINE 1(p=0.0030)和COMBINE 3(p=0.0116)试验中,从基线至52周的体重变化存在治疗方案与亚组之间的统计学显著交互作用;IcoSema组受试者体重下降,而对照组受试者体重增加,且SGLT2i使用者亚组中两组的体重变化差异大于非使用者亚组。

04研究结论

总体而言,在T2DM成人患者中,无论试验前是否使用SGLT2i,IcoSema相较于各对照药物的疗效及低血糖结局总体保持一致。

研究五

每月给药1次的Zovaglutide(ZT002)治疗成人超重或肥胖:一项Ⅱ期研究

01研究背景与目的

Zovaglutide是一种新型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I期研究显示,其每月皮下注射一次耐受性良好,且可实现持续的体重减轻。该药物采用双脂肪酸链偶联技术:①增强白蛋白结合能力,进一步延长半衰期;②双酰化形式作为“前药”,可逐渐释放更具活性的单酰化“药物”。本Ⅱ期研究旨在评估Zovaglutide在非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疗效、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

02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具体设计如下:

➤受试者纳入:纳入18~75岁超重或肥胖(BMI≥28kg/m²或≥24kg/m²且至少有一种重相关合并症,无糖尿病)的中国成年人。

➤随机分组与干预:受试者按3:3:2:2:2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接受:皮下注射Zovaglutide 80mg或160mg,每4周1次(Q4W);皮下注射Zovaglutide 80mg或160mg,每2周1次(Q2W);或匹配的安慰剂,持续24周。

➤主要终点:第24周时体重较基线的变化百分比。分析人群为至少接受1剂研究药物且至少有1次随机分组后体重记录的受试者。

➤安全性评估:对所有至少接受一剂研究药物的参与者进行安全性评估。

03研究结果

人口学与基线特征:各组受试者的基线特征(如年龄、性别、体重、BMI等)均衡(见表2)。

表2 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

1.体重减轻效果

➤第24周时,160mg Q4W组体重较基线减轻达13.8%,且无减重平台期;

➤所有Zovaglutide剂量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均呈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体重减轻,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160mg Q4W组与80mg Q2W组的体重减轻程度具有可比性(数值上前者略高)(见图2)。

图2 体重的百分比变化

分级体重减轻:第24周时,160mg Q4W组中75%的受试者实现了“体重减轻≥10%”的目标(见图3)。

图3 第24周时分级体重减轻情况

2.安全性

➤不良事件(AE):大多数AE为轻至中度;有一例受试者报告出现导致永久停药的胃肠道严重不良事件(GIAE),且该事件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无低血糖事件发生(图4)。

图4 安全性总结

➤GIAE:GIAE多为轻或中度(初始剂量为20mg时除外),主要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维持期发生率降低;160mg Q4W组维持期GIAE发生率低于80mg Q2W组(表3、图5)。

表3 胃肠道不良事件

图5 胃肠道不良事件

04研究结论

Zovaglutide是全球范围内第二个报告的每月1次肥胖治疗的II期研究,也是首个评估每月1次GLP-1受体激动剂肽类药物的研究。其每月给药的疗效与安全性表现良好:

➤疗效:Q4W给药组第24周体重减轻可达13.8%且无平台期;160mg Q4W组与80mg Q2W组的减重效果相当。

➤安全性:总体与GLP-1类药物的安全性特征一致;160mg Q4W组维持期GIAE发生率低于80mg Q2W组。

计划开展3期研究,以评估Zovaglutide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疗效。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