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战成:最美致富带头人,勇于担当好书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9:24 2

摘要:在铜川市印台区印台街道的群山之间,有一个名叫崖尧的小山村。如今走进这里,满山苹果压弯枝头,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果库、养殖场错落分布,家家户户门前葡萄架缠绕、小菜园整齐,手绘宣传画装点着街道,宛如一座藏在山间的生态文化公园。谁能想到,这座“业兴、民富、村美、

在铜川市印台区印台街道的群山之间,有一个名叫崖尧的小山村。如今走进这里,满山苹果压弯枝头,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果库、养殖场错落分布,家家户户门前葡萄架缠绕、小菜园整齐,手绘宣传画装点着街道,宛如一座藏在山间的生态文化公园。谁能想到,这座“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印台区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曾是印台区挂了号的贫困村?而带领村民实现这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崖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战成。

14年来,苏战成始终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以“钢铁战士”的韧劲扎根乡土,以“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服务乡亲,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一名基层村干部的动人篇章。

抓产业:做富民兴村的“领头羊” “5年脱贫攻坚,3年疫情防控,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我从40岁干到54岁。这些年的一场场‘硬仗’,硬生生把我们练成了能吃苦、能攻坚、能奉献的钢铁战士。”谈及村干部生涯,苏战成的话语里满是感慨,却更藏着一份“苦没白下”的欣慰——如今的崖尧村,早已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穷日子,303户1067人中的91户286名脱贫群众,都跟着走上了产业富民的康庄大道。

苹果,是崖尧村的“老本行”,也是苏战成心里的“定心丸”。前几年,看着村里老品种苹果卖不上价,甚至有村民因“果贱”动了挖树的念头,苏战成急得睡不着觉。他深知,品种不更新,产业就会“夭折”,村民的好日子更是无从谈起。可动员村民换品种,哪有那么容易?有人担心新苗不适应气候,有人舍不得老果树的感情,任凭苏战成磨破嘴皮,还是有人摇头拒绝。“咱是村里的领头羊,更新换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不让乡亲们错过机会,苏战成带着村干部主动上门,帮不愿换品种的村民协调苗木、指导栽种,硬生生把“不愿换”变成了“换得好”。如今,崖尧村优质苹果园里,新品种挂满枝头,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光有苹果还不够,苏战成心里装着更长远的“产业账”。他知道,要让村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必须“多条腿走路”。于是,他四处奔走跑项目、争取资金,在村里建起了两座合计800吨的果库——这不仅解决了村民苹果“储存难、卖价低”的问题,苏战成还主动联系经销商和超市入驻,让果库成了村集体的“稳定收入源”。紧接着,肉牛养殖场、养猪场也建了起来,从选址、建场到养殖技术指导,苏战成领着村“两委”班子跑前跑后,帮村民解决饲料、防疫等难题。如今,养殖场里“牛满圈、猪满栏”,当初“让村民多一份收入”的初衷,早已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苏战成始终把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记在心间、落实在行动中。这些年,他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他推动老果园改造提升,搞新园“绿领”实验,让苹果产业越做越精;他引进399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种下150亩花椒,让闲置山地“生金产银”;他还建起2座生态移动果园,既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又展示了现代农业新技术。2024年崖尧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8万元,2025年预计达到130万元。这个曾经的贫困村,终于在产业振兴的路上越走越稳。

“村里的事,靠实干咧!”73岁的村民史开卷老人说起苏战成,满是敬佩。在老人眼里,崖尧村的每一片果园、每一座厂房,都是苏战成带着大家一锹一土干出来的;村民日子里的每一分甜,都离不开苏战成的奔波与付出。

促治理:做文明乡风的“播种人” “不仅要让村民口袋鼓起来,还要让村里风气好起来。”在苏战成看来,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振兴,更要让治理有温度、文明有厚度。这些年,他始终把“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记在心里,在印台区率先探索出了一套贴合崖尧村实际的治理“好法子”。

“531”立体网格化治理、乡村振兴积分制、村级权力清单制……这些听起来专业的治理机制,在崖尧村落地得有声有色。尤其是“积分制”,成了村民眼里的“文明密码”: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参加公益活动、争当“好家风”模范,都能挣到积分;积分攒多了,就能兑换米面油、生活用品。就是这样小小的“积分”,调动起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用“小积分”换来了“大文明”。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压舱石”。为了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在印台区司法局的支持下,苏战成牵头规划建设了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长廊里,法律知识图文并茂;宪法广场上,庄重的宪法雕塑让人肃然起敬;法治综合体验区里,村民能直观学习法律常识。“以前觉得法律离咱远,现在走到村里就能看、能学,心里踏实多了!”村民们的真切感受,正是苏战成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初心。

此外,苏战成还坚持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把村里的事晒在“阳光下”,让村民看得明白、心里放心。在他的带领下,崖尧村巩固了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成果,还推广了“网格化治理+四个一”服务模式,让基层矛盾在村里就能化解。如今的崖尧村,邻里和睦、干群同心,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像山上的苹果一样,一年比一年丰厚。

舍小家:做乡亲们的“贴心人” 苏战成不是崖尧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最亲的家。当年,他的家人从河南落户崖尧村,深知山区“地少、缺水、靠天吃饭”的苦——14岁时,父亲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年少的他便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进城拉粪,起早贪黑;走街串巷卖面,一袋袋扛上楼,累得直不起腰;后来开起村里唯一的粮油店,又种了10多亩苹果树,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成了村里率先致富的人。 可自从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战成就把“自家的事”放到了“村里的事”后面。他跑项目、争资金、找市场,常年在外奔波,自家10多亩苹果园根本顾不上管,每年都要少收入不少。有人劝他“顾顾自家”,他却笑着说:“村里这么多乡亲等着过好日子,我哪能先想着自己?” 2022年起,村里集体经济有了起色,苏战成每年都拿出10多万元,给全村村民免费发放米面油。让人感动的是,他自家就开着粮油经销店,却从不用自家的货,反而特意安排村干部去外面采购。“村民信任我,我更要避嫌。当村干部,最不能做的就是以权谋私,一旦坏了规矩,村里的工作就全乱了。”苏战成的话,朴实却有力量,也让村民们更信任这位“当家人”。有位领导问苏战成:“在你们村,各项工作都能推展开,你有啥绝招?”苏战成笑着回答:“有啥绝招?就是四个字‘不怕吃亏’。作为村里的领头羊要不怕吃亏,要舍得扑下身子帮助每个人,才能上下齐心,一呼百应。”

在崖尧村,苏战成是公认的“好人”。以前村里穷,每年春种时,不少村民连一袋9块多的化肥都买不起,只能四处借钱。那时候,苏战成的粮油店就成了“临时救济站”——全村一多半村民都向他借过钱,他从不推辞,更从不催着还钱。他开着车拉粮油进出村时,只要遇上老人、学生,总会主动停下来:“上车,我捎你一段!”

3组村民石天娃,耳聋且左腿残疾,家里只有两口人,日子过得艰难。苏战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上门帮他申请帮扶政策,还时常送去米面油,帮他解决生活难题。“苏书记就像自家亲人一样,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石天娃虽然不善言辞,却用最朴实的话,道出了对苏战成的感激。 14年时光,苏战成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崖尧村;14载坚守,他用实干让贫困村变成了省级示范村,用真心换来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组织的褒奖。苏战成先后被评为“铜川市2015年度农民增收‘双十’先进典型”“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优秀村干部”“铜川市2020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度印台区“最美致富带头人”,2025年被铜川市委组织部选树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勇于担当好书记”,荣获“印台区第六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面对崖尧村的喜人巨变,苏战成从内心深处真诚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铜川市盐业局、市委政法委,印台区粮食局、区委农工部、区税务局和区委组织部多年来的真情帮扶,以及陕西省委组织部领导的精心指导,他说:“是各级包扶单位,指导我们攻坚克难,打胜仗、打翻身仗。”

如今,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苏战成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他还要带着崖尧村的乡亲们,把苹果种得更好,把产业做得更强,把村子建得更美,让“乡村振兴”的故事,在山间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文章来源:三秦都市报

来源:美好长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