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全球化工行业接连传来重大调整消息,多家化工巨头宣布关停工厂、裁员,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其中,钛白粉巨头特诺(Tronox)、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PO/SM)生产商利安德巴赛尔(LyondellBasell)与科思创(Covestro)先后宣布关停旗下工厂
近期,全球化工行业接连传来重大调整消息,多家化工巨头宣布关停工厂、裁员,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其中,钛白粉巨头特诺(Tronox)、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PO/SM)生产商利安德巴赛尔(LyondellBasell)与科思创(Covestro)先后宣布关停旗下工厂,并进行人员调整。
钛白粉巨头特诺于3月17日宣布,将永久关停位于荷兰博特莱克的9万吨/年二氧化钛工厂,此举将影响约240名员工。
特诺表示,工厂的关闭主要由于其氯气供应商计划于2025年3月6日起停产,导致工厂无法维持运营。此外,特诺首席执行官John D. Romano指出,近年来全球钛白粉市场竞争加剧,供需失衡问题突出,这也是公司进行战略调整的重要原因。
特诺预计,未来18个月将产生1.3亿至1.6亿美元的重组及相关费用,其中包括5500万至6500万美元的非现金资产减记。但从长远来看,关停工厂将使公司每年节省超过300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并优化剩余产能。
利安德巴赛尔与科思创日前联合宣布,永久关闭位于荷兰马斯夫拉克特的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PO/SM)生产装置PO11。该工厂自2003年开始运营,年产能为30万吨环氧丙烷和63.5吨苯乙烯。然而,由于全球产能过剩、亚洲进口强劲增长以及欧洲生产成本高企,工厂近年来一直处于间歇性停产状态。
科思创高性能材料业务实体负责人Hermann-Josef Dörholt表示,尽管关闭工厂的决定艰难,但必须确保企业资产与长期战略保持一致。利安德巴赛尔发言人证实,工厂关闭将影响160多名员工,其中利安德巴赛尔将裁员不到60人。
欧洲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包括能源价格昂贵、劳动力成本高企以及严格的环保法规。与亚洲等低成本地区相比,高成本劣势使不少欧洲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此外,近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产能扩张迅速,尤其是在环氧丙烷、苯乙烯等细分领域,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与此同时,亚洲化工产能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化工产品需求形成抑制;另一方面,欧洲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多重压力下,部分工厂难以维持盈利,不得不选择关停。
但关停工厂并非单纯的“收缩”,而是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进行的战略调整。通过关停高成本、低效工厂,企业可以将资源集中到更具竞争力的领域,优化产能布局,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实现优化升级。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