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只要打开手机,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喊打喊杀一个叫“预制菜”的东西。
最近,只要打开手机,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喊打喊杀一个叫“预制菜”的东西。
真的,我作为一个老母亲,最怕什么?
我最怕喂到孩子嘴里的东西不安全。
所以,当那些“触目惊心”的标题和视频,像病毒一样在家长群里传播时,我承认,我也慌了。
“全是添加剂!”
“孩子吃了没营养!”
“奸商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
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针,精准地扎在我们当妈的最敏感、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上。
焦虑,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瞬间就把人吸了进去。
但是,在一片“抵制”、“封杀”的喊声中,我今天必须站出来,说一句你们可能不爱听,但无比真实的大实话。
我们很可能,从一开始就骂错人了。
甚至,我们骂的那个“敌人”,在现实中,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而我们当妈的这份天经地义的爱与焦虑,正在被某些人,当成最好用的镰刀,一茬一茬地收割。
/
1. 你骂了半天的“预制菜”,跟你家冰箱里的速冻饺子,可能是两码事我们先冷静下来,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我们到底在骂什么?什么是“预制菜”?
是你家冰箱里,来不及做饭时拿出来救急的速冻饺子吗?
是你周末带娃去肯德基,他吃得满嘴香的鸡块吗?
是你早上为了省时间,从超市买回来的切好的蔬菜丁吗?
如果我告诉你,按照国家今年(2024年)3月份最新、最权威的定义,上面这些,通通——都——不——叫——预制菜!你会不会惊掉下巴?
我没开玩笑。
国家六大部门联合发文,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像肯德基、麦当劳那种中央厨房做的菜,不算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对,就是你家冰箱里的饺子、馄饨、包子),不算预制菜。像汉堡、面包这种主食,也不算。还有超市里那些洗好、切好的净菜,也不算。看明白了吗?
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绝大部分“半成品”,其实都被官方划在了“预制菜”这个范围之外。
那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罗永浩在西贝吃的那顿饭,到底是不是预制菜?
人家餐厅都把菜单列出来了,烤鱼、羊排、大拌菜……你用官方定义去套一下,会发现,一道都算不上。因为人家那是典型的中央厨房统一配菜,门店加热烹饪。
所以你看,这事儿魔幻不魔幻?
一群人对着一个“假想敌”疯狂输出,结果打的靶子,从一开始就是歪的。
/
2. 我们当妈的焦虑,成了别人收割流量的“镰刀”那问题来了。
为什么一个定义如此清晰的问题,还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因为有人,太懂得如何利用我们的焦虑了。
我有时候觉得,那些煽动情绪的网红、大V,特别像一个懂你所有弱点的“渣男”。
他知道你最怕什么,最在乎什么。
他不需要跟你讲道理,摆事实,他只需要轻轻一拨,就能挑动你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放大你内心最深的恐惧。
“食品安全”、“孩子健康”、“无良商家”……
这几个词一扔出来,哪个当妈的能保持冷静?
我们就像被惹怒的母狮,只想冲上去,撕碎一切可能伤害我们幼崽的敌人。
至于这个“敌人”到底是谁,长什么样,我们根本来不及看清。
而他们,就躲在我们身后,看着我们为他冲锋陷阵,然后心安理得地数着我们贡献的流量和热度。
这,才是这次事件里,最让我感到恶心和悲哀的地方。
我们的爱,成了他们手中最好用的武器。我们的焦虑,成了他们账上最漂亮的数字。
/
3. 我们到底在怕什么?怕的真是那盘菜吗?说到底,我们为什么这么容易被煽动?
因为我们怕。
我们怕孩子吃得不健康,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坑了娃。
这种恐惧,我懂,因为我也是妈妈。
我们这一代妈妈,活得太拧巴了。
我们一边给娃喝着配方奶粉,吃着现代营养学搭配的米粉,享受着现代食品工业带来的便利和安全。
一边又对中央厨房的标准化生产充满敌意,对“纯天然”、“土灶头”、“柴火饭”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怕的不是科技,我们怕的是不透明;我们恨的不是工业化,我们恨的是失去了控制感。
因为我们看不见后厨,所以我们恐慌。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一刀切地抵制所有“预制菜”,而是大力推广官方要求的“预制菜明示”,把知情权和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这家店用了预制菜,他标出来,你接受就吃,不接受就换一家。
这才是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不是被人当枪使,去攻击那些遵守规则,甚至根本就不在“预制菜”范畴里的商家。
多米妈有话说
这件事,吵了这么多天,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复杂的是人心。
作为妈妈,我们守护孩子的心情,千金不换。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擦亮眼睛。
别把我们喂养孩子的权力,交到那些只想收割我们的网红手里。
下次,再看到这类让你血脉喷张的新闻,先别急着转发和开骂。
先停下来,问自己一句:
“他说得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事实,真的和他描述的一样吗?”
多问这一个为什么,我们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煽动,被利用。
我们当妈的,可以焦虑,但不能盲目。可以愤怒,但不能被人当枪使。
守好自己的脑子,才能真正守好我们的孩子。
#预制菜 #食品安全 #育儿焦虑 #拒绝恐慌 #妈妈必看
来源:多米妈聊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