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吃过麻辣黄鳝、泥鳅炖豆腐、酱泥鳅,但在欧美国家的餐桌上,几乎见不到这类淡水生物的身影。它们在国内被视为滋补佳肴,甚至一度登上过国宴餐桌,可一到西方,却成了“冷门中的冷门”。
你可能吃过麻辣黄鳝、泥鳅炖豆腐、酱泥鳅,但在欧美国家的餐桌上,几乎见不到这类淡水生物的身影。它们在国内被视为滋补佳肴,甚至一度登上过国宴餐桌,可一到西方,却成了“冷门中的冷门”。
这到底是咋回事?
其实不是所有能吃的东西都适合端上每个人的餐桌,黄鳝和泥鳅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确实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这两种淡水鱼不仅是家常菜,更是节庆宴席中的“常客”。
从中医角度看,人们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养血、强筋骨的功效;泥鳅则被誉为“水中人参”,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虚、贫血人群食用。这些传统认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饮食习惯中,所以一提起来,很多人都会说“吃了补”。
可问题是西方人也不是不讲究营养,牛排、三文鱼、奶酪、橄榄油……人家吃得也很讲究,甚至更科学。但他们偏偏对黄鳝和泥鳅不感兴趣,甚至连超市、餐厅都难觅其踪影。
这其实牵扯到了几个点,食材的获取难易程度,饮食文化背景差异,口感和处理难度,老外压根不喜欢吃这类东西。
黄鳝和泥鳅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尤其喜欢淤泥和水草较多的地方。这类水域在欧美国家并不是没有,但这两种鱼的捕捞方式比较原始,主要靠手工或者专门工具,不像海鱼那样可以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这样一来黄鳝泥鳅的产量本身就有限,再加上处理起来麻烦,滑溜溜的,还满身粘液,处理黄山还得流水在钉了钉子的木板上操作,还得对着灯看看寄生虫,处理不当容易有腥味,这就让很多厨师“望而却步”了。
西方饮食文化中,鱼类以海鱼为主,比如鳕鱼、鲈鱼、鲑鱼,这些鱼肉质紧实、少刺、口感清爽,容易处理也容易搭配。
而黄鳝和泥鳅属于“滑皮鱼”,肉质柔软、油脂丰富,吃起来口感偏“重”,这与西方人追求的“清爽、低脂、易咀嚼”的饮食理念不太搭。
再加上它们的外形并不讨喜,长得有点像蛇,尤其黄鳝,滑溜溜的,一看就让人没食欲。西方人对食物的“颜值”要求高,视觉上的不适感,往往会直接导致心理上的排斥。
西方人对“滋补”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和我们不同,我们讲究“食补”,认为某种食物吃了能补啥,比如吃什么器官补什么部位,或者按季节进补。
而西方人更多是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待食物,比如蛋白质含量高不高、脂肪含量多少、是否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所以像黄鳝泥鳅这种“听起来很补但数据不显眼”的食物,在他们那边自然就没什么吸引力。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是黄鳝和泥鳅在西方并不是完全没有出现过。比如在法国、意大利的一些乡村地区,偶尔也能在传统菜谱中看到它们的身影。比如法国南部的“Provençal泥鳅”,虽然不是泥鳅,但原理类似,也是用淡水鱼做的清淡料理。
只是这种做法并不普及,也不被主流市场接受。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饮食传统与我们不同,他们更习惯用鳟鱼、鳗鱼等作为淡水鱼的代表,而不是黄鳝和泥鳅。
再从历史角度来看,西方饮食文化的发展路径跟我们有很大不同,欧洲的农业文明以畜牧业为主,肉类以牛羊肉为主,水产以海产为主。早期的欧洲人并不擅长处理淡水鱼,尤其是那种滑溜溜、腥味重的鱼。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水网密布,淡水鱼资源丰富,加上长期的烹饪经验积累,早就形成了成熟的淡水鱼处理和烹饪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做出像红烧黄鳝、泥鳅钻豆腐、小葱炖泥鳅等经典菜品,而西方人却连基本的去腥都处理不好。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供应链和市场接受度,黄鳝和泥鳅在欧美市场的需求本来就小,餐馆采购意愿低,养殖和运输成本反而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进口三文鱼、鳕鱼这些已经形成成熟产业链的鱼类。黄鳝泥鳅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量本身就低,价格也不便宜,这就更限制了它们在西方的推广。
近年来,随着亚洲饮食文化的传播,尤其是中餐在海外的影响力增强,一些城市里的亚洲餐厅也开始提供黄鳝和泥鳅类的菜品。
不过这些菜更多是面向亚洲裔群体,而不是主流西方消费者。换句话说,它们在西方餐桌上的“缺席”,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好吃,而是因为它们还没被主流接受,缺乏推广和认知基础。
从营养角度来说,黄鳝和泥鳅确实有不少优点。黄鳝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A的含量,在鱼类中算是比较高的。
泥鳅则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对于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改善贫血都有一定帮助。但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营养成分并非不可替代。
比如维生素A可以通过胡萝卜、动物肝脏等获取,蛋白质也可以从牛肉、鸡肉、豆制品中摄取。因此,西方饮食中没有这两种鱼,并不代表营养不均衡,只是他们在长期饮食习惯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替代品。
饮食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惯之别。黄鳝泥鳅在我们这儿是“滋补佳肴”,在别人那儿可能只是“看着有点怪”。但这恰恰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这回知道咋回事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向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