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柳北最喜欢的运动,那就是散步了,这个季节约上朋友去公园里走一走,别提多舒服了!我是属于平时能走路到达的地方,一般不会选择代步工具的人,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戴耳机听歌或者思考。
Hello大家早上好,我是耶崽!
今天我们来聊聊最简单的运动——散步!
要说柳北最喜欢的运动,那就是散步了,这个季节约上朋友去公园里走一走,别提多舒服了!我是属于平时能走路到达的地方,一般不会选择代步工具的人,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戴耳机听歌或者思考。
有人可能要说了,走路算什么运动啊,我每天上下班都在走路啊……No!可别小看了走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健康。
这里结论先给出,每天散步:少则3300步(以2300步打底,每增加1000步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多则7000步(可以降低多种疾病风险),有益身体健康!当然多多益善~
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项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每天步行2300步的人可以显著改善身心健康,随着步数的增加,风险持续下降,加快步伐也有帮助。
研究还发现:与每天2300步的步数相比,每增加1000步,发生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的风险就会降低17%,超过10000步的额外步数与中风风险降低有关。
这项研究分析了36000名英国生物银行研究子研究的参与者的数据,参与者为平均年龄64岁的高血压患者,并同意连续7天在手腕上佩戴一个设备,以测量ta们走路的距离和速度。
研究人员收集了2013年至2015年间的数据,并对参与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在此期间,发生了1935例心脏病或中风病例。
除了每天多走1000步可以降低17%的总体风险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心力衰竭风险降低了22%, 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了9%, 中风风险降低了24%。
除了观察高血压受试者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超过37000名没有高血压的人的数据,发现步行也能降低类似的风险:每天步数每增加1000步,MACE、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平均风险就会降低20.2%、23.2%、17.9%和24.6%。
研究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步行的「速度」或「强度」比纯粹的「总步数」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怎么走」和「走多少」一样重要。
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快走」片段的人,即使ta们的总步数没有达到最高,其健康收益也非常显著。
所谓的「快走」并不需要你一直像竞走运动员那样气喘吁吁,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每分钟步频较高、让心率有所提升、感觉身体微微发热和呼吸加深的步行。
例如,在通勤路上加快脚步、选择爬楼梯而不是坐电梯、在取快递或散步时特意快走几分钟等,这些零散的「间歇性快走」都能被设备记录为高强度活动,并对心血管产生积极的锻炼效果。
另外一项《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每天走2000步相比,走7000步可以降低47%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早逝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
发展心脏病的风险降低25%;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47%;
死于癌症的概率降低37%;
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14%;
发展成痴呆症的风险降低38%;
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降低22%;
跌倒风险降低28%。
虽然7000步听起来很多,似乎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但其实我们普通人通过日常活动就可以轻松达到5000步,剩余的2000步,可以试着有意识地多动起来。
散步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最简单、安全的低强度有氧运动之一。与其他运动方式相比,它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只需一双舒适的鞋子即可开始。任何人都可以在适当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节奏进行散步,无需担心运动伤害或技术门槛。尤其适合超重人群、老年人或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士逐步恢复体力。
除了易于执行之外,散步在健康促进方面表现出多方面的显著效益。
调节血糖研究表明,饭后散步5分钟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这是因为饭后血糖会上升,而且在你吃完饭后,血糖往往会在90分钟内保持在最高水平。
饭后散步可以防止血糖飙升,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胰岛素。
促进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层面,散步的效果甚至可与部分心理咨询相媲美。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散步能够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与多巴胺,从而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一项发表于《预防医学报告》的meta分析综合多项研究结果指出,有规律散步习惯的人群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比久坐者低26%。
降低癌症风险根据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的一项研究,定期散步可以降低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肝癌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体力活动可以帮助调节一些有助于癌症发展的激素,并有助于保持免疫系统的健康。
2019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圆桌会议报告的研究表明,癌症诊断后的体力活动可以提供更大的益处,降低死亡风险。
有规律的步行,特别是适中到快速的步伐,有助于锻炼小腿和脚部肌肉,可以改善循环、肌肉耐力和平衡。
散步同样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通过温和刺激骨组织生成,能延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为了获得更显著的益处,特别是防止与年龄相关的肌肉损失,可以将规律步行与阻力训练相结合。
散步与延长寿命之间存在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一项覆盖40万人的研究显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步行(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最低运动建议),可降低全因死亡率20%;甚至每多走1000步,死亡率风险还可额外递减15%。
增强免疫力散步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在感冒和流感的高发季节,定期散步可显著提升抵抗力。一项针对1000多名成年人的研究显示,每天步行至少20分钟、每周坚持5天的人,其年度患病天数减少43%,即使感染,病程也更短、症状更轻微。
预防阿尔兹海默病散步也被认为有助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研究表明,定期进行步行锻炼,特别是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高风险人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促进大脑健康,对于APOE e4变异株的患者来说,益处最为明显。
每个人都携带一些APOE(载脂蛋白E型)基因的变体,这种基因的作用是在血液中运输胆固醇和其他类型的脂肪,如果这个系统崩溃,就会助长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APOE基因有三个常见的变体:APOE e2、APOE e3、APOE e4。
总之,散步的好处真的很多,那么我们该怎么让这项活动变得轻松、易实现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当于每天30分钟,每周5天,而散步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方式之一。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次性完成30分钟以上的步行可能比较困难。别担心,我们可以通过「分散积累、循序渐进」的方式,轻松将散步融入生活。
可以将30分钟拆分为3次常规的小组运动,每次10分钟。
比如,早餐后步行10分钟,午休时绕办公室或小区走一圈,晚饭后再散步10分钟,多次短时运动积累的效果与单次长时间运动相近,尤其适合运动基础较弱的人群。
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尝试将某一段步行延长至15或20分钟,最终实现每次30分钟的目标。例如,第一周每次10分钟,第二周尝试15分钟,第三周再进一步延长。
另外,日常生活里能走楼梯就尽量不坐电梯,爬楼还能提高心率、增加消耗。
如果上、下班需要乘坐地铁或公交的朋友,可以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到家或公司,这样做可以轻松增加10~20分钟的步行时间。
晚饭后和家人一起散步,既促进健康,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带宠物出门遛弯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散步之前可以适当做做拉伸;选择舒适、提供足够支撑且不会摩擦引起水泡的鞋子;对于长距离徒步活动,注意带上一些水和食物。
为了健康,一起动起来吧,朋友们~
来源:上进耶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