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用没预制菜?明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18:59 1

摘要:其实用了。咱普通人眼里的“预制菜”,不就是没在门店厨房当场做的菜嘛。西贝在北京平谷有个中央厨房,专门提前处理食材。昨天他们发的那封致顾客的信里,连牛肉提前备好都写了,这哪是辟谣,分明是自己说漏了。

咱不绕弯子,直接说核心—— 西贝到底用没预制菜?

其实用了。咱普通人眼里的“预制菜”,不就是没在门店厨房当场做的菜嘛。西贝在北京平谷有个中央厨房,专门提前处理食材。昨天他们发的那封致顾客的信里,连牛肉提前备好都写了,这哪是辟谣,分明是自己说漏了。

你想啊,盐水鸭得提前腌透,卤猪蹄要先卤够时间,臭桂鱼还得先“臭” 到位,全中国几乎 99.99% 的餐馆都这样,没啥新鲜的。

不过得说清楚,这是咱普通人的理解。“预制菜” 这词儿根本没统一说法,至少有三种定义:大众的、行业的、国家的。

大众定义咱刚说了,不多聊。行业里是按加工程度分的,有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四种。在业内,预制菜就像个光谱,餐馆不是在这头就是在那头,没谁能躲开,只是位置不一样。

国家的定义就复杂点,简单说就是“列清单”,清单上有的算预制菜,没的就不算。所以贾国龙才敢拍胸脯说 “西贝没一道预制菜”—— 目前没证据说西贝用了那种 “拆塑料袋、微波炉热下就上桌” 的料理包,按国家标准,西贝大概率真不算用了预制菜。

你看,连定义都不统一,有人拿大众说法,有人用行业标准,有人认国家规定,聊半天都是各说各的,纠结西贝用没预制菜,真没必要。其实大家真正关心的,是预制菜安不安全。

01 预制菜真的不安全吗?

当然可能有,但现做菜也一样。只要是吃进嘴的,都有安全风险。

“预不预制” 和 “安不安全” 是两码事,别混为一谈。判断安全与否,看的是食材坏没坏、添加剂超没超量、冷链断没断。预制菜只是种制作方式,用好食材、少放添加剂、全程冷链,照样安全。

大品牌的预制菜,说不定比小馆子的现炒还干净—— 毕竟小馆子可能偷偷用地沟油,大品牌可不敢这么干。所以靠 “预不预制” 判断安全,根本不靠谱。

02 那咋判断餐馆安不安全?

看它“犯了错能不能赔得起”,也就是违规成本高不高。违规成本越高,越不敢乱来。

比如大品牌比小作坊靠谱。麦当劳全国上万家店,一年几百亿收入,敢出错吗?一出错损失就大了。街边炸鸡店呢?大不了丢了工具走人,成本低多了。

社区店比景区店靠谱。社区店靠街坊邻居回头客,坑一次就没人去了;景区店做游客生意,一锤子买卖,糊弄人的概率高。

有堂食的外卖店也比纯外卖店靠谱。有门面在那,跑不了;纯外卖店换个地方就能接着开,没那么多顾虑。

要是在乎安全,别纠结是不是预制菜,多看看品牌口碑、规模,这些才决定它敢不敢瞎搞。除了安全,还有人问:预制菜该不该明说?得让消费者知道吧?

03 预制菜该公示吗?

必须该!既然大家对“预制菜” 定义吵不明白,那至少得给消费者知情权。

昨天罗永浩直播时举了老乡鸡的例子,人家每个门店都贴了公示牌,哪道菜是预制的、预制到啥程度,写得清清楚楚。

大家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是店家打着“现炒” 的旗号,卖着贵价预制菜,还藏着掖着。这次好多人吐槽西贝,其实是觉得它又贵又不好吃,加上不透明,才怀疑是预制菜。

长期来看,要么学老乡鸡主动公示,要么国家出法规强制标注—— 比如从牧民养羊,到中央厨房剁排、腌制,再到冷链运输、门店现烤,每一步都写清楚。消费者能接受就吃,不能接受就换,哪怕逛一圈发现都是中央厨房处理的,回家泡泡面也成。

其实现在吵西贝用没预制菜,真没多大意义,事实层面大家没太大分歧。但咱得清楚两件事:一是罗永浩要求餐馆标注预制菜,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这事儿特别正义,有社会价值;二是就目前证据看,西贝确实没有那种“拆塑料包、微波炉热下就上桌” 的预制菜。这俩事儿不矛盾,都成立。

来源:憨批少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