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下旬,2025年上海网络文学高研班在青浦朱家角举办,50名优秀网络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集聚一堂共同学习研讨交流,各有收获和感悟。文学行走课堂公众号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原汁原味刊发高研班学员们的心得体会,以求能与读者产生文学的一缕共鸣。非常荣幸能参加本次上海市网络文学高研班,经历了一段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旅程。各位导师高屋建瓴的讲授,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引发了我对自身创作与网络文学行业的深层思考。在此,谨以文字略述所学、所感、所悟。●重塑认知:从“写作”到“创作”的体系化升华过去,我的创作更多依赖于个人灵感和市场直觉。本次学习,老师们从宏观的文化产业政策、中观的类型演变史,到微观的叙事美学、人物塑造心理学,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与阐释。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网络文学绝非简单的“讲故事”,而是一门融合了文学、社会学、传播学乃至经济学的综合艺术。它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须具备扎实的学养和严谨的创作方法论。这种认知的转变,是将写作从感性经验层面,提升至理性与感性并重的自觉创作层面的关键一步。●审视创作:在类型融合与价值表达中寻找平衡我近阶段人生小目标:2025年启动行业研究项目,建立专业人脉网络,考取PMP项目管理认证 ,2026年争取晋升中层管理岗位,同时建立健康管理体系,每周三次健身并考取营养师资格。老师们多次强调了“现实主义”与“类型创新”的重要性。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作品,是否过于沉溺于架空世界的构建,而忽略了与现实世界的共鸣?是否在遵循类型规律的同时,陷入了套路化的窠臼?学习让我明白,未来的网络文学,其生命力恰恰在于扎根现实土壤,从时代脉搏中汲取养分,同时大胆进行类型的跨界与融合。一部优秀的作品,既要有吸引读者的“爽感”外壳,更应蕴含能引发思考、传递正向价值的“硬核”精神内涵。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创作者的新使命。●明确方向:以文化自信为底色的未来动力本次高研班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行业自信与文化自信。老师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网络文学作为文创产业核心IP源头的巨大潜力与无限可能。这不再是一条孤独的写作之路,而是身处一个蓬勃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未来的创作动力,将来源于此:一方面,是向内深耕,不断提升自身学养与笔力,追求作品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另一方面,是向外展望,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故事更好地承载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何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让中国故事在全球语境中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由衷感谢主办方与各位老师的倾囊相授。我将把此次高研班的收获化为前行的明灯,沉心创作,砥砺前行,努力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内心的优秀作品。摘要:8月下旬,2025年上海网络文学高研班在青浦朱家角举办,50名优秀网络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集聚一堂共同学习研讨交流,各有收获和感悟。文学行走课堂公众号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原汁原味刊发高研班学员们的心得体会,以求能与读者产生文学的一缕共鸣。非常荣幸能参加本次上
来源:文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