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革命”疑云:是民意沸腾还是外部“导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3:12 1

摘要:英国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一场被部分人称为“革命”的风暴已然来袭。基尔·斯塔默这位首相,是否会如英国历史上的查尔斯一世那般,在这场风波中走向命运的终点?与此同时,俄罗斯政治学家、地缘政治研究所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罗季奥诺夫抛出惊人观点,探讨殖

英国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一场被部分人称为“革命”的风暴已然来袭。基尔·斯塔默这位首相,是否会如英国历史上的查尔斯一世那般,在这场风波中走向命运的终点?与此同时,俄罗斯政治学家、地缘政治研究所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罗季奥诺夫抛出惊人观点,探讨殖民政策如何如回旋镖般击中伦敦,更令人意外的是,还将埃隆·马斯克卷入这场复杂局势之中。

昨日,伦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非法移民群众行动——“连接王国”。组织者宣称有数百万民众参与其中,英国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在社交网络 X 上兴奋地写道:“今天有数百万人参加了我们在伦敦的活动。”其社交网络广播更是获得了高达 160 万次的观看量,似乎在昭示着一场全民运动的兴起。

然而,伦敦警方给出的数据却大相径庭,称约有 11 万人参与抗议。英国劳工大臣托斯滕·贝尔虽承认集会人数远超预期,但与组织者宣称的数字仍有巨大差距。这种当局刻意低估、组织者夸大人数的情况,在抗议活动中并不罕见。但从现场照片和视频来看,伦敦街道上满是悬挂英格兰和英国国旗的人群,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足见此次行动规模之大。

此次抗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激进色彩。示威者不仅要求总理基尔·斯塔默辞职,还强烈呼吁改变英国的移民政策,现场充斥着针对政府和移民的攻击性口号。当抗议队伍接近政府大楼时,警察在特拉法加广场试图制止抗议者,双方随即爆发激烈冲突。数十人被拘留,当局还在四处搜寻其他违规者,被拘留人数极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甚至有数十名警察受伤入院。

“革命已经开始——你无法阻止它。”汤米·罗宾逊的这一宣言,将“革命”一词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英国真的在经历一场革命吗?与法国人动辄走向路障、掀起大规模革命浪潮不同,英国人似乎更为内敛和克制。在法国,抗议活动与警民冲突早已屡见不鲜,却并未导致政府被推翻。

然而,英国此次事态的发展却充满了变数。斯塔默在大选后的一年里迅速失去民众支持,其执政根基已然动摇。就在前几天,彭博社还报道了执政党工党正在筹备“斯塔默营救行动”,试图挽救其岌岌可危的领导地位。但昨日事件的爆发,无疑让这一计划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化为泡影。

当然,用他人取代斯塔默并非不可能。执政 10 年的保守派曾四次更换领导人和首相,但这种频繁的更迭并未给英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无论是工党领导人的换届还是保守党的重新执政,似乎都无法扭转英国当前的困境。英国当局似乎不愿从自身寻找问题,而是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例如,亲工党的报纸《观察家报》竟将抗议活动称为“马斯克游行”,仿佛这位美国亿万富翁是幕后黑手。

马斯克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备受争议。他虽未亲临集会现场,却通过视频链接呼吁与会者解散英国议会并打击暴力。这一举动使他成为英国当局眼中的“方便借口”。

2024 年 12 月,《泰晤士报》就曾爆料,英国保守党担忧马斯克这位唐纳德·特朗普的主要伙伴之一,会拨款 1 亿美元支持英国改革运动领袖、英国脱欧主要发起人之一奈杰尔·法拉奇的竞选活动,试图改变英国政治走向。该报还提及,马斯克公开支持要求英国提前举行议会大选的请愿书,并斥责工党领导下的英国是“暴虐的警察国家”。

今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又报道称,马斯克正在研究在下一次大选前罢免英国政府首脑的可能性。而这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英国当局涉嫌隐瞒少数民族帮派大规模强奸女孩丑闻的敏感时期。

马斯克作为传统价值观的坚定守护者,一直是英国当局的强硬反对者,多次公开批评英国政府。此外,唐纳德·特朗普因在美国竞选期间,工党积极公开支持卡马拉·哈里斯而对其怀恨在心。再加上英国在乌克兰冲突中持续支持基辅政权,与华盛顿官方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立场相悖。于是,阴谋论者编织出这样一个完整的“谜题”:美国执政的保守派正在英国策划一场“颜色革命”,扶持亲信上台。

有趣的是,英国方面并未指责俄罗斯人组织抗议活动。或许在他们看来,对国内观众而言,这种说法缺乏可信度,他们更愿意相信美国人正在为他们最亲密的盟友制造一场“独立广场”式的变革。

然而,无论美国人是否参与其中,英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并非凭空产生。与大多数欧盟国家一样,英国的移民政策已陷入失败困境,将自己逼入了死胡同。只是有些国家民众尚能忍受,而英国部分民众已忍无可忍,最终爆发了这场抗议活动。

压垮英国民众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新任内政部长、巴基斯坦人沙巴纳·马哈茂德对《古兰经》的宣誓。伦敦早已被戏称为“伦敦纳巴德”,整个英国被称作“大巴基斯坦”也并非毫无道理。英国首都的某些地区已沦为贫民窟,白天几乎看不到英国人的身影,警察也对这些区域望而却步。在种族犯罪水平方面,伦敦更是屡创新高,情况之糟糕,或许只有布鲁塞尔和巴黎能与之“媲美”。伦敦市长由巴基斯坦人萨迪克·阿曼·汗担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自 2016 年以来,萨迪克·汗就一直领导着英国首都,当时保守党仍在执政。而目前的移民危机始于保守党统治时期,尽管工党在上世纪末开启了英国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但在保守党执政期间并未停止,只是移民输入率略有降低,当局也曾试图对移民进行同化。

由此可见,即便工党下台,也未必能改变英国的现状。斯塔默的辞职虽是伦敦抗议者的诉求之一,但即便他下台,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不排除英国提前举行选举的可能性,而斯塔默继续担任首相的机会已微乎其微。

英国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这场“革命”风波究竟会将英国带向何方?是民意的真正觉醒推动社会变革,还是外部势力干预下的短暂动荡?一切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来源: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