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梅:六朝金粉地,最忆是金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08:12 1

摘要:金陵,在我心里是一座飘荡着王气的城。窗前的秋雨,连绵不绝,把这座六朝古都的恢弘气势,亦给掩盖了。

一、六朝古都

金陵,在我心里是一座飘荡着王气的城。窗前的秋雨,连绵不绝,把这座六朝古都的恢弘气势,亦给掩盖了。

我对金陵城心存敬畏,故而那种感觉亦是若即若离早年去过几次,往几处著名景点游览一番,相见相别皆是草草。

或许是怕自己投入太深,又怕被某段历史,某个故事,乃至某个人物吸引而沉落下去,再也走不出来。

杜牧诗中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是金陵。刘禹锡说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谢两大家族,也是在金陵。《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亦在金陵。

那里,不仅有金陵十二钗,还有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秦淮八艳。一柄染血的桃花扇,足以见得金陵女子的气节与风骨。

论豪烈,侯方域不及李香君。论气节,钱谦益不及柳如是。谁又知道,当年秦淮河畔,那些凝香倚翠的秀阁,居住了多少对明朝末世深感忧心的风尘女子。

后来,她们都随着明朝的覆灭,沉落于莫愁湖。连同楼阁亭榭,一起倾倒坍塌,一时间瓦砾遍地。自此,金陵史上多了一部与她们相关的传说。

那些人,坐着画舫,划着倦舟,试图打捞一些过往的碎片,但又能打捞到什么?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沧桑,风流底蕴。有它的气质、性格,有它的喜乐年华,也有其烦恼惆怅。

金陵这座城,一半江北,一半江南,也豪迈大气,也婉约细腻。与它相逢之前,觉得它辽阔深邃,与之邂逅,又觉得它是那么的寂寥孤单。

秦淮河畔走上一遭,内心百转千回,思绪无穷无尽。“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我对美人多有怜惜,对帝王,心生敬畏。

想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文弱仁慈的朱允炆,在烽烟四起的宫殿无处躲藏。有人说他葬身火海,有人说他从密室逃生,后遁入空门。

总之,一代帝王,坐拥几载江山,一朝匆匆被赶下龙椅,落到不知所踪之境地。是他太过软弱,还是朱棣太过英明,又或是河山本就摇晃不安,不是谁都能主宰且征服的。

历史上的帝王,令我多生感慨的,除了隋炀帝,便是建文帝。

他们之间,其实无任何渊源,更无丝毫交集,却都有一种喧闹过后的寂然。同样是山河梦断,同样是付之东流,待烟云俱净时,不知是否真的可以一笑随风。

虽贵为天子,他们的存在,亦只是历史天空飘过的一粒粉尘。无人在意他们的来去、追究他们的过往。一如秦淮河的汤汤流水,哪管江山是清还是明。

夫子庙

夫子庙闲逛,这里锦绣如织,烟火弥漫。巍峨壮丽的殿宇楼阁,似天上宫阙,丝毫不见沧桑,亦看不到它曾经有过的伤痕。无人知晓,这里也曾被战火侵扰,被洗劫一空。

宋王安石任江宁知府,有词:“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至今读来,仍有一种意味,似沧海桑田,似铅华洗尽。几多兴废荣辱,又几多恩怨盛衰,谁人在意,何足道哉。

沿街的商铺,堆放着许多雨花石,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挑拣了几枚形态姣好的石子,光洁温润,不见岁月的痕迹。

自古文人寄情山水,啸傲烟霞,对美玉奇石皆有雅趣。造物者有情亦有灵,雨花石形态万千,瑰丽多姿,然得一珍品则不易。

以往我对美物长情,于金石古卷,见过总眷眷难舍愿倾尽全力藏之。

后读过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感其一生坎坷际遇落得孤身漂泊、长物尽散之境地,又是何等凄凉。

她与赵明诚节衣缩食,潜心收藏的文物,毁于战火数十载的痴迷,付之流水。她道:“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而我所藏的菲薄之物,亦早在起伏跌宕的人间失散无可惜,不遗憾。物能渡人。

这一生,仿佛不断在游走迁徙,每次离开,所能带走的物品总归有限。有些草草送人,有些匆匆丢弃,再后来亦不再轻易珍藏。当下所拥有的,便是真的,未来渺渺,太多的变幻无常。

其实,好古博雅之人,对万物心存敬意和感激,本不可多生执念。况人生纯净,若清风白雪,来来去去一个转身,曾经长情的故人与旧物早已不见。

一如这座王城,多少英雄霸主、诗人词客、红粉佳人,又几多烟雨楼台、堂前燕子,皆散落成尘。

它曾闪耀着帝王的光芒,又曾背负着末世的悲凉如今,它也只是一座寻常的都市。

有人来,寻找一段残缺不全的历史;有人来,捡拾一些破碎不堪的光阴。有的人,打这儿匆匆走过,无所寄,亦无所求。

据说,每年夫子庙皆有灯会,那时花灯如雨,富丽堂皇,锦绣交织,亮如白昼。

《南史》记述了建康上元节盛况:“汇数万火盏,若星河灿天衢,人潮聚涌,广庭无隙也。”

我没有去观秦淮灯,但别处亭阁庙宇的灯火亦是见过。且都是江南的风物,江南明丽的灯火。故而可以想象此间繁华,那恢弘壮观、歌舞升平之景。

三、熙南里

“六朝金粉地,最忆是金陵。”金陵,虽散漫着王气、脂粉气,亦有烟火萦绕的老街。那条叫熙南里的街巷,听说在岁月里窈窕了千年。

它既有金陵旧时的古韵,又有南京现代的风华。青砖黛瓦,挂落花窗,在江南,这是随处可见的风景。

这些年,走过许多座城,虽说一城一风物,但穿行在人海里,经常分辨不出自己身在何处。

你看这街巷,古典又诗意,现代亦风情。白日鲜花簇拥,夜晚流光溢彩。来这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故事,或繁复或简单而已。

但你我皆是路人,无人在意你的来处,更不会过问你的去向,以及归宿。

寻个小馆,坐下来吃上几道秦淮小吃,再慢慢回味古城的悠久历史。那些以为早已遗忘的旧事,与自己无关的片段,其实一直难舍难分。

桂花鸭、牛肉锅贴、鸭血粉丝、大煮干丝,都是金陵名吃。以咸香鲜为主,不浓郁,也不清淡。

再来上各色糕团小点,喝壶桂花酿,泡一碗六安茶有时候,人生需要尽心尽意的享受,而不全是碌碌忙忙。

《儒林外史》曾有一段有关秦淮小吃的描写:“传杯换盏,吃到午后,杜慎卿叫取点心来,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每样一盘拿上来。众人吃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

今人总是输古人一段风雅,但古人的烦扰与怅然又是今人所不知的。

想着邀上三五知己,在这酒铺,痛快地喝上一场,醉又何妨。可叹尘海飘零,孤影如燕,大多为世所累,又有几多相伴真心。

用罢佳肴,付了茶钱,转身离去,薄暮下,皆是擦肩而过的背影。无人问津,不被惊扰,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吧?

一人微醉,行走在金陵繁华亦古朴的巷陌,孤独却不落寞,清冷却不凄凉。这些年,懂得了收敛,知道了躲闪。学会了宽容,亦接受了残缺。

明知世事叵测,山河飘忽,我该一往无惧。明知光阴仓促,有来无往,却依旧恣心所欲。

路遇一称骨算命的相士,与我四目相对,欲言又止。我算得上是清醒通透之人,虽不够豁达从容,但也心明如镜。

他想要说的话,我又岂会不知?谁的命运不是一波三折?各有各的坎坷与苦楚,但都要不屈不挠,直至风平浪静。

转身,他仍自在古城的街市往返,等候他的贵人。而明日的我,又不知去往天涯何处,寻找人生的归依。

世间万物,最怕情深。否则,一次邂逅,一次回眸都是缘,亦是劫。

四、栖霞山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初次听闻栖霞,便对之心存欢喜,满是憧憬。

每到深秋,栖霞山红叶绵密,犹如晚霞栖落。杜牧有诗:“远看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笔下的枫林,虽不是栖霞山,但其间红叶,却惹人过目难忘。栖霞的红叶,不输任何一处。无论在唐或宋,明还是清,又或是当下,举世无双。

去往金陵第一明秀山,有一种敬意,只因栖霞山不仅有漫山遍野的红叶,更有文化古迹,有“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寺。

栖霞寺为南朝古刹,山中盛产中药草。寺院坐落在栖霞山云烟深处,被人朝拜,香火不绝。也曾殿阁宏丽,冠绝东南,也曾风雨弥漫,山河变迁。

栖霞寺的舍利塔为南唐遗物,历经千年沧桑,仍巍峨耸立。千佛崖的数百尊佛像,亦是磅礴壮观,气势浩大。

记得唐僧曾跟唐王承诺过,上西天的路上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

后来,便有了那段师徒扫塔的感人场景。“一片禅心悲众僧,师徒扫塔情殷殷。”月色昏暗,只见宝塔的灯一层层亮起,师徒相知相惜之景,震撼人心。

这世上,有些人为信仰而活,有些人则只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对神佛一直敬畏,虽不是虔诚的信徒,却从不敢慢怠。见了寺庙,必进去朝拜,添上香油,方觉心安。

像栖霞寺这样的名刹,往来多少帝王将相、智者高人,它又何曾过问谁的踪影?

那些隐匿在山林深处的古迹遗址,久卧丛林,不问世事,怎知六朝胜迹,又怎管兴亡沧桑。

做人一世,修行一世。无论是寄身佛门圣地,菩提道场,还是行走烟火人间,凡尘碓里,都是修行。

唯有内心热爱,方可抵岁月漫长。之后的许多年我爱日暮秋山,爱静美光阴,也爱人世繁华,只是不再重新遇见那一片烟霞,那一枚红叶。

五、金陵的雪

都说,一场雪后,南京就成了金陵。

也是,六朝古都,本就山川秀丽,气象宏伟。秦河两岸的烟水气,将这座城萦绕了千年。

那年南国遭逢大雪,急急去往南京,为看一眼这梦幻的都城。

古老的明城墙被白雪覆盖,绮丽壮观。天地明净那些厚重酷冷的历史,亦消失无痕。

仿佛,这里从未有过杀伐纷乱,亦未曾有过帝位争夺。又或许,这大好的河山,只需要一位仁慈的主人。

城墙又高又长,雪簌簌下落,漫天飞舞,如梦似幻。

而我什么也不想,只顾走着,又似乎没有尽头。城外江河庄严,草木白头。城内炊烟缭绕,百姓皆喜。

仿佛身在明朝,而我就是大明的子民,不可有今世的忧思。

趁着雪落,我又去了秦淮河,乘一艘画舫,赏两岸风光。

当年的美妓花魁,早不见踪影,昔日的王孙公子,亦是各自天涯。

河水悠悠,古老的建筑笼罩在白雪之中,仿佛回到天地之初。这世上,原是可以如此清澈与皎洁,是我们陷落红尘太深,忽略了太多。

不由得想起杜牧的名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虽说,时光流逝千年,此刻却无朝代之隔,亦无沧桑之感。

他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却不知,金陵女子最有情义、有气节。她们的忠贞,以及爱国之心,令许多名仕望尘莫及。

大雪纷纷扬扬,下得不管不顾。在南国,遇一场大雪,需要运气。

而我,在茫茫风雪中,寻了一间酒家。饮一壶热酒,来一大碗宽汤牛肉面,像个江湖侠士,甚是慷慨洒脱。

可见,文人骨子里皆是放纵不羁。我虽是女子,却有不让须眉的豪气。奈何,人世有许多约束,天下纷纷终究是要安分守己。

听说玄武湖和雨花台是金陵赏梅的好去处,我爱梅成痴,原该是要去的,却因雪太大,误了时机。

被称作南朝第一寺的鸡鸣寺也是要走上一回,后也被省略了。只心中那朵圣洁的莲花,一直开着。

不曾想,这场雪,竟然下了几天几夜,一落成灾。

山川草木,城楼殿宇,被大雪湮没,不见痕迹。乃至归去的道路亦被荒芜,我被迫逗留客栈几日,白日赏雪煮茶,夜闻折竹声。

想起唐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夜宿某一驿站,遭逢大雪。有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我今际遇与之有某些相似,虽未遭贬,却也是苦无名利,蹉跎光阴。一人江海,一人游荡,一人孤身无依。

那一年,我滞留江南,没有返乡过春节。而是留下来,等候春暖花开。

远在故里的父母说,小镇的雪也是落了几天几夜不能停歇。乃至山间的树木,田园的时蔬,皆被折枝受损。但灾难很快就过去了,我居住的城,没多久便风日妍和,梅花漫山。

之后,金陵这座飘散着脂粉味的城,这座王气盘桓的城,我没有再去。

物华天宝的金陵,从来不缺追寻者。我去与不去,它都是一样,始终纯净古朴,清凉不争。

想着有一天姹紫嫣红开遍,又或秋色满城时重游故地,也未尝不可。

其实,人生有许多回忆,比重逢更值得珍惜。有些美好,留于心中,此生都不会抹去,也不能抹去。

来源:正直光束M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