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诚是武器、故事是盔甲、准备是底气。面试不是死记硬背的考试,而是一场需要技巧和表演的博弈——尤其是当你想进入OpenAI这样的顶级AI公司。
真诚是武器、故事是盔甲、准备是底气。面试不是死记硬背的考试,而是一场需要技巧和表演的博弈——尤其是当你想进入OpenAI这样的顶级AI公司。
如果你打算冲击AI研发岗,面试准备就是你最值得投入的项目。
Bas van Opheusden,OpenAI新晋研究员,在经历多轮高强度面试后,总结出了一套“面试圣经”——这不是玄学,而是系统工程。他建议:至少花100小时刷LeetCode,再拿出同样时间阅读论文、复习相关知识点,并与朋友反复练习面试。
更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包装好。GitHub主页、黑客松经历、开源项目参与度、LinkedIn标签……这些在你投简历时就开始影响面试官的判断。
面试不是你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而是你从很早之前就在“展示自己”。
一个清晰的摄像头、一套顺畅的音频设备、一个整洁明亮的房间,能决定你在面试官眼中是否专业。
Bas建议:双显示器是标配,一个放代码,一个放视频窗口。这样你可以保持眼神交流,同时展示思路。
不要让技术问题毁了你的第一印象。耳机、麦克风、摄像头、网络——提前测试,准备备份。
OpenAI等公司会让你当场debug Transformer代码,比如修复一个self-attention实现中的bug。你需要注意:
tensor shape是否对?causal mask逻辑是否正确?有没有边界条件的处理?Bas建议:用# to do和assert来提醒自己思考代码完整性,这不仅是好习惯,也是面试官关注的重点。
练习建议:用nanoGPT练调试,借助Deep Research等工具复习核心概念。
别以为只有技术题才重要。大厂面试越来越看重“软技能”。
你需要提前准备5个高质量的故事,分别应对:
如何处理失败?如何解决团队冲突?如何在压力下完成任务?如何突破技术难关?如何与他人协作?失败故事尤其重要。一个失败、反思、改进、逆袭的完整叙述,比“我从不出错”更有说服力。推荐使用STAR-I结构(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 - Impact)来组织故事。
面试官不只是想知道你能不能写代码,更想知道你在面对项目崩盘或团队分裂时,能不能扛起责任、独立思考。
很多人以为Offer到手就结束了,其实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
企业会试探你的意愿,比如:
故意设置短暂的接受期限;迟迟不发录用信;或者“碰巧”在你另一个Offer过期后才发信。Bas提醒:尽量要求书面确认,留好所有邮件证据。尤其是薪资、岗位描述、工作地点等关键条款,最好都能落在纸上。
Bas有一次面试表现不佳,直接问面试官:“我需要做什么才能通过?” 对方被他的真诚打动,额外安排了一轮补试,他也因此拿到了Offer。
你也可以这么做:面试后主动请求再次沟通、加试或者见一见团队成员。这不仅体现你的诚意,也给了你“补救”的机会。
面试时最忌讳的,是“演错角色”。
如果你并不觉得OpenAI是“最酷的公司”,那就不要强说。真诚,比完美更打动人。
面试官不是敌人,他们希望你成功。你表现得越好,他们的工作就越轻松。
面试的确是表演,需要准备、技巧、甚至一点心理战术。但这不代表你要伪装成另一个人。
Bas走进OpenAI,不是因为他能背下所有算法,而是因为他展示了真实、有热情、能讲出失败故事、也能自我反思的自己。
你不需要完美,你需要“有准备的真诚”。
所以,面试不是考试,是表演。但演的不是别人,而是你最好的自己。
来源:老闫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