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圈最近有个话题很热:《赴山海》播出后,不少观众发现主演成毅的造型和之前几部古装剧看起来差不多。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了经常被讨论“半永久妆容”的鞠婧祎。 于是,“成毅成了男版鞠婧祎”的说法开始出现。
影视圈最近有个话题很热:《赴山海》播出后,不少观众发现主演成毅的造型和之前几部古装剧看起来差不多。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了经常被讨论“半永久妆容”的鞠婧祎。 于是,“成毅成了男版鞠婧祎”的说法开始出现。
成毅在《沉香如屑》、《莲花楼》、《狐妖小红娘王权篇》和新剧《赴山海》中的造型,确实有很高的相似度。 标志性的蓬松高颅顶假发套,加上两边修饰脸型的刘海,是这几个造型的共同点。 尤其是那个假发套,被观众调侃“使用时间也太长了”,甚至让人怀疑剧组是不是经费紧张。
在《赴山海》中,成毅一人分饰三个性格迥异的角色,行云流水的打戏和自然的情感转换本应是亮点。 但部分观众更先注意到的是他与以往雷同的造型,以及略显浮肿老态的面部状态和过于浓重的妆容。
这种无论什么情境下都保持高度一致妆造的情况,鞠婧祎也经常遇到。 她出演的多部电视剧,无论是古装还是现代装,妆容都颇为相似。 甚至在一些需要表现狼狈的剧情如绑架戏中,她依然妆容精致,被咬的布团看起来像化妆棉,捆绑的绳索也显得宽松,这让观众难以入戏。
成毅的演技在同龄男演员中其实可圈可点。他在《琉璃》中细腻动人的演绎了“美强惨”的禹司凤,因此走红。 在《沉香如屑》中,他更是一人分饰三角,展现了较强的角色塑造能力。生活中给人腼腆、呆萌、真诚感觉的成毅,还被合作演员杨紫评价为“非常值得信任的专业又暖心的合作伙伴”。
关于明星为何倾向于保持“半永久”妆造,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能显著提升自身美貌值的妆容或造型,认为这种方式能展现最佳状态。例如鞠婧祎,其五官底子可能限制了发展空间,因此坚持能放大其美貌的半永久妆容。 对某些明星来说,特定的妆容或造型也能带来颜值安全感。
然而,过度依赖半永久妆容或造型存在弊端。 最直接的就是导致观众审美疲劳,限制演员自身的发展和角色呈现。 当演员自身实力不足时,失去观众的新鲜感可能会影响其星途。
鞠婧祎在解约后,妆造似乎有了一些变化。 她现身GLASS三周年线下活动时,以往的“半永久妆容”被更有成熟感的“金羽妆”取代,搭配金羽礼服,显得有所不同。 这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称赞她终于尝试新风格,也有人觉得新造型虽然高级但少了辨识度。
成毅在《赴山海》中的表演也引发了一些讨论。 有观众觉得他念台词时嘴型尴尬,演技时好时坏,给人一种呆呆的感觉,难以入戏。但了解他的人指出,生活中成本身就是呆呆的样子,这反而印证了他“聪明是可以演出来的”。
鞠婧祎作为爱豆,业务能力是受到认可的。 但作为演员,她被认为还缺少代表作,演技多年来看不到太大进步。 观众很难立刻想起她主演过哪些剧,除了《如意芳霏》有点水花,就是今年播出的《花间令》了。
鞠婧祎的人气其实很高。 在内娱超话排行榜上,她与肖战、成毅一同达到了钻三等级,这让人重新认识到她的粉丝基础。 她缺乏的可能正是一部能证明其演员身份的过硬代表作。
不组CP、不靠绯闻营销,也是成毅和鞠婧祎的一个共同点。 成毅在《琉璃》的宣传期也没有刻意迎合CP流量,被评价为“娱乐圈的八面玲珑他学不会”。 鞠婧祎合作过的男星也从未炒过CP,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私下与男演员互动时言行得体,分寸感十足。
观众对“半永久”现象的态度是复杂的。 他们承认鞠婧祎的美貌,也认可成毅在部分剧集中的演技,但更渴望看到演员的多样性和突破。 当千篇一律的妆造和类似的角色类型反复出现,再忠实的观众也难免感到厌倦。
剧本套路化可能是基于大数据衡量和行业逐利的结果。 一旦市场对某类型剧给出正向反馈,行业便会反复套用,直到“榨干”为止。 甜宠剧、仙侠剧等通常经过精确计算,拥有精准的用户画像,而经典角色的再次演绎或“角色半永久”,可能是这种市场验证有效模式中的一环。
选角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演员的“半永久”印象。 选角时,导演和投资方会追求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 除了观看演员以往塑造过的角色,还会观察其生活状态或在真人秀上的表现,看看他们聊天的内容和展露的性格,以判断是否适合角色。 这种对契合度的追求,使得“半永久”演员每部戏多少都带点相似的个人特质。
对于演员来说,突破“半永久”形象并非易事。 转型需要戒掉、剥离固有的形象、方法、经验和感受。 但在舒适圈被捧得高了、“躺平”久了,很难舍得蜕掉一层皮去摸爬滚打。 即使尝试转型,若业务能力不过硬,效果可能也不理想。
然而,待在舒适圈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摆烂”。 有观点认为,好演员永远不会重复自己。 演员接到剧本和角色是被动的,但应该有在既定被动中呈现主观能动性的能力,即使在相似的角色中也能演出不同的层次和细节。
从更广的视角看,“半永久”现象反映了当前影视产业中流量、数据、人设与演员专业追求之间的一些矛盾。 它不仅仅是演员个人选择的问题,也涉及到行业生态、制作模式和观众期待等多重因素。
来源:嗨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