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泉水日夜不息地涌流,青石路面上悄然换新颜。在济南这座千年古城,一场以“留、改、拆”协同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正在静水深流般展开。这座城市用绣花般的精细功夫,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让古城既保留独特韵味,又焕发蓬勃生机。
泉水日夜不息地涌流,青石路面上悄然换新颜。在济南这座千年古城,一场以“留、改、拆”协同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正在静水深流般展开。这座城市用绣花般的精细功夫,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让古城既保留独特韵味,又焕发蓬勃生机。
“留”是守住城市根脉。济南率先建立历史建筑“一份报告、一张表单、一个平台”保护管理模式,采用渐进式微更新,下足绣花功夫,优化院落布局。对明府城327个院落坚持“一院一策”,其中46处文保单位得到精心呵护。这种“微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一种有机的新陈代谢,避免了文化断层,防止了单纯保护导致的功能退化。
“改”是激发城市活力。在工业南路核心区,通过“厂区改造+产业置换”模式,小鸭集团生产线迁至孙村青年汽车厂区,既破解了企业发展瓶颈,又盘活了闲置资产。商埠区更新中,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清洗修复百年青砖,老建筑变身博物馆、文创空间,新建筑引入特色商业,形成一个能够“穿越时空”的活力街区。济南宾馆地块秉持“保护为主、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改造策略,最大程度保留传统建筑原有肌理与空间形态。
“拆”是破解城市瓶颈。面对城市更新项目周期长、工程体量大、改造成本高的难题,济南创新推出“货币+资产置换”补偿方案。历城区洪楼片区大润发地块的居民不仅能拿到货币补偿,还可置换商业资产,持续享受更新后的收益。这种创新模式让老百姓从“被动接受”变为“更新主人”,真正实现了共建共享。
绣花功夫见真章。济南的城市更新既需要大刀阔斧的魄力,更离不开绣花般的细心和耐心。今年济南已启动城市更新项目80个,完成投资160.6亿元;城中村改造项目51个,完成投资144.6亿元。舜泰广场智慧停车场成为可复制推广的成功案例;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的智慧灯杆兼具安防和充电功能;老旧小区改造中注重“一老一小”需求,增加无障碍设施、儿童游乐场、社区食堂等。
这座城市正以独特的智慧与温度,让过去与未来用最和谐的方式对话。在护城河边、在修复的四合院、在口袋公园的舞蹈和孩童奔跑中,济南用“绣花功夫”编织着城市的新衣,书写着城市永续发展的新篇章。
策划:李永 王端鹏 执行策划:鹿伟民 文案:刘娜 视频/设计:刘超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